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漢語詞語選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由于醫學漢語學習者的數量與來源逐漸擴大,其教學越來越受重視。作為專業漢語教學的一種,醫學漢語教學具有跨學科性質,既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語言教學,也不同于單純的專業教學,它同時兼具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特點,對學生既進行漢語教學,又傳授一定的醫學專業知識,但兩者不是簡單相加,而應是有機結合【l1。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在醫學漢語教學中,如何選擇要教授的通用詞語與專有詞語。
2教材間的比較、分析
教學詞語的選擇往往反映在教材中,為此,筆者找到3版影響較大的醫學漢語教材進行比較:一是《新編醫用漢語》(以下簡稱新疆教育版),由新疆醫科大學組織編寫,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經過兩次大的修改,目前為第三版(2006年);二是《醫學漢語一實習篇》(以下簡稱北大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三是《實用醫學漢語》(以下簡稱外研社版),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組織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近20所學校教授醫學漢語課程的—線教師通力合作編寫,于2010年陸續問世。通過對這3版醫學漢語教材分析、比較,筆者發現它們對詞語的選擇有以下特點。新疆教育版教材供少數民族醫藥衛生專業學生預科時使用,分基礎漢語、科技漢語和醫用漢語3部分,受結構主義影響較大,所選用的語料都來自書面語。基礎漢語部分注重日常漢語聽、說、讀、寫全面訓練,科技漢語部分對于學習醫學漢語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醫用漢語部分以漢語知識為主,以專業知識為輔。整套教材強調詞匯和語法的講練以丙級詞匯(依據《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規定)和語法項目為主,有計劃地重現、擴展和深化部分甲、乙級詞匯和語法項目的內容,并根據課文內容吸收一定比例的丁級詞、超綱詞和相關的語法點進入訓練系統日。可以看出,通用詞語被視為教學重點,而專業詞匯只在詞語表中列出,涉及范圍小,且較零散,有身體九大系統知識;還有常識類,包括細菌、病毒、真菌、溶液、營養素、飲食衛生、免疫、寄生蟲、傳染病、疾病、炎癥、藥物作用、合理用藥、心理保健、心理護理、遺傳與變異、生物進化、環境污染等;更有疾病類,包括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急性胃炎、急性闌尾炎及常見的胃病癥狀,大葉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急性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等神經系統常見病癥,病毒性肝炎、結核病與艾滋病等傳染病、腫瘤疾病。北大版教材是臨床醫學專業全英語教學外國留學生專用漢語教材,為留學生到中國醫院見習、實習而編寫,受功能主義影響較大,選取語料涉及醫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漢語及一些門診常用漢語,以說和聽為主,兼顧寫。該教材建議使用對象:一般已學過基礎漢語,掌握《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甲、乙級詞匯或《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中的初級階段詞匯1300—1500個,掌握基本的漢語語法和常用句式,HSK成績達到三級以上。另外,教材中專業詞匯包括醫院各科室中文名稱、常用藥物中文名稱、人體各種結構的中文名稱、常見病的中文名稱、各種常見病主要癥狀及體征的漢語表達、實驗室檢驗報告及病歷書寫、住院部醫生與病人日常用語、實習生與指導醫生日常用語等同。
總之,相比新疆教育版,北大版中通用詞語在大綱中的級別較低,而專業詞匯的選擇側重臨床實踐,趨于體系化且注重交際功能。外研社版教材是最近出版的一套系列教材,有語言篇、基礎篇和臨床篇3個分篇,編寫理念較新,體現了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的結合,既可作為整體,也可分別單獨使用各分篇。其中語言篇適用漢語起點為零的醫學留學生,還有來華學習醫學專業需“漢補”的留學生、來華學習中醫專業的留學生、短期研修的醫學留學生及來華工作的醫學專家。該教材遵循循序漸進和實用先行原則,在著重培養留學生日常漢語交際能力、滿足其語言需要的同時,注意對其進行醫學交際領域漢語話語能力的培養。選取語料都來自日常生活交際場景及看病、患病、學習醫學知識等簡單的醫學場景,因此,在詞語選擇上,以通用詞語為主,專有詞語為輔。基礎篇適用于英文授課的一、二年級醫學留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該教材,其內容與基礎醫學專業內容基本同步。以醫學基礎專業課內容為經,常用醫學交際場景、典型病例為緯,串聯與其相關的專有詞語,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詞語、促進專業學習。其中專有詞語涉及系統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遺傳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學科;而通用詞語不再作為重點,其選擇由臨床交際涉及的語境決定。臨床篇適用于學習臨床課程的醫學留學生,以滿足他們在華臨床見習和實習需要,同時d三能作為外國醫務工作者在中國醫學院校或醫院進修和學習的參考資料。按II缶床醫學專業內容的不同,分為內科、外科、婦兒科、小科4個分冊(在教學時,可根據學生不同專業選擇不同Zknit),各分冊分別選取臨床典型病例編寫,可使學生學到不同醫學場景的語料,既與專業知識呼應,又為將來臨床見習與實習打基礎。在專有詞語的選擇上,外科分冊細化到通用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心臟外科、骨科、燒傷科的臨床交際用語;內科分冊細化到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泌尿內科、血液風濕科、內分泌代謝科等的臨床交際用語;婦兒科萬/''''~冊II1-細化到婦科、產科及兒科的臨床交際用語;小科分冊細化到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經內科、傳染科、皮膚科、口腔科的臨床交際用語f4l。相比前兩版教材,該教材在專有詞語的選擇上更加細致,且重視詞語的可擴展性、交際性、可組合性。相比之下,通用詞語不作為重點,其選用由專有詞語涉及的語境決定,沒有明確的原則。
3結論
(1)這3版教材在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等方面不完全一致,但都屬于醫學漢語教學,在詞語選擇方面有一定規律。
一是從醫學文章、醫學交際場景中選擇詞語逐漸成為基本原則。新疆教育版教材所選語料都來自醫學文章,未從交際場景中選擇,詞語選擇也如此,這樣雖然保持了醫學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但忽視了語言的交際性,不能很好地滿足臨床交際需要;北大版教材所選語料都來自臨床交際場景,詞語的選擇也如此,相比新疆教育版有明顯進步,但忽略了醫學知識的體系化,不能很好地滿足專業學習需要;外研社版教材所選語料既有來自醫學文章的,也有來自醫學交際場景的,如此詞語選擇可滿足醫學學習及臨床實踐等多方面需求,取前兩版教材之長,較合理。
二是專有詞語選擇越來越重視體系化。新疆教育版教材的詞語選擇從涉及范圍來看較窄,北大版教材詞語則側重從各科室臨床實踐中選擇。外研社版教材選擇范圍較廣,既涉及醫學相關學科領域,又涉及相關交際場景;而在醫學相關學科領域中,既從醫學基礎學科中選擇,也從臨床學科中選擇。醫學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學科體系,專有詞語可供選擇范圍很大,會隨著醫學漢語教學的發展而不斷細化。
三是詞語選擇逐漸重視層次化、可取舍性(或可組合性)。新疆教育版教材使用中,可根據高等學校教育層次、護理和藥劑等專業方向的不同對所學內容、所學詞語有所取舍。北大版教材主要針對臨床實踐,將臨床各科室相關交際詞語納入。外研社版教材根據學習者不同漢語水平、專業方向進行劃分:對于零起點學生,從語言篇開始學習,然后過渡到基礎篇、專業篇,學習詞語涉及通用詞語、醫學基礎學科相關詞語及臨床學科相關詞語,如果學生有一定基礎,則可跨過語言篇,從基礎篇開始學習;另外,不同專業方向者需學習的詞語取舍,主要體現在專業篇中,如外科方向的可選擇外科分冊,內科方向的可選擇外科丌/''''~冊I"11_,也可組合。
(2)除此之外,筆者對醫學漢語教學中的詞語選擇問題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在醫學漢語教學中(按照《漢語水平詞匯大綱》來說)究竟需掌握哪些級別的通用詞語能夠滿足教學需要還不清楚。如新疆教育版將基準線定在丙級詞,北大版要求學習者必須掌握甲、乙級詞,但教材中需學習哪些級別詞語未指出,外研社版也沒有明確指出。筆者認為,不一定必須掌握高級別詞語,因為醫學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與醫學專業教學間的邊緣教學,所以涉及的詞語可能也處于“邊緣狀態”,即通用語言學習與醫學學習所共有的基礎詞語。當然,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二是目前對醫學漢語教學中專有詞語的選擇還處于按學科選擇、憑經驗選擇階段,缺乏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統計學的分析,以致相關問題沒有解決;如缺少科學的專有詞語大綱,各層次高等學校究竟要求掌握哪些專有詞語沒有定論。但筆者相信,隨著學習者數量、學習需求的不斷增長和醫學漢語教學的不斷發展,這一問題將有可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