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圖書館重要地位及模式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醫學圖書館在促進醫學事業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發達國家尤為重視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在美國擁有高度現代化的國立醫學圖書館,擁有高度完備的醫學情報信息中心;擁有高素質的圖書管理隊伍和擁有高效率的服務體系。美國前任總統克林頓在就位之初就宣布:要優先發展科技信息產業和圖書館事業,而且提出到2。。o年要向所有學校、醫院、圖書館開通信息高速公路。這表明,美國經濟發達,科技先進,與重視信息產業、重視圖書館事業建設是分不開的。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命科學將進人可以改造和創新新生命。但我國醫學科研相對發達國家較滯后,重復成果現象突出。原衛生部長曾在一次全國衛生科技會上提出:“我們的成果中,百分之八十是重復別人的?!边@表明我國醫學信息不靈,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調。因此,在我國醫學領域要想早出成果,多見效益,少走彎路,避免重復重視醫學圖書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快醫學圖書館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是必由之路。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產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啟社會財富寶庫大門的一把金鑰匙。美國的“高速公路”,英國的“杰菲特計劃”,歐共體的“計算機計劃”,法國的“信息技術計劃”等都說明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重視信息產業發展。主席提出:“在世紀之交,全球信息化進程明顯加快,我們要迎接21世紀的挑戰,就必須發展信息產業?!贬t學圖書館是醫學信息的寶庫,是廣大醫學工作者、科研人員捕捉、提練和傳遞高、準、新信息的中心。因此,促進醫學教學和科研的發展,醫學圖書館的發展必須先行。
醫學模式是人們對健康和病癥的思想行為方式。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等醫學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適應不了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不能反映心理、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正逐步向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式轉變,已成為新醫學模式的客觀必然性。它徹底深化了生物醫學研究;客觀反映了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進一步完善了新醫學模式的真正內涵;全面拓寬了“病病譜”和“健康譜”的范疇;成功開辟了嶄新的醫學研究視野。正是新醫學模式的形成,為人類倡導了一種嶄新的健康觀念,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全方位健康,更重要的要有心理、社會和環境適應的完好狀態。這就要求醫學不僅在研究人類疾病的同時,還應將生物、心理、社會、環境諸因素聯系起來,從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學角度去認識處理人類健康問題,將現代醫學發展成為一個由生命科學、保健科學、社會科學和環境科學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發展的新醫學學科群。這致使高校醫學教學和科研也必然作出重大調整,以適應新升學模式的轉變。而為醫學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高校醫學圖書館,也勢必從傳統的人體結構、功能和疾病的病因、防治等文獻資料采集藏儲方式而轉向制約和影響機體、疾病、健康、心理、環境、社會等文獻資料采集藏儲方式,以適應新形勢下、醫、教、研對圖書情報的要求。因此,醫學模式的轉變決定了醫學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而醫學圖書館的發展又要與醫學模式的轉變相適應。否則其發展將受到制約。
3醫學圖書館的發展適應新醫學模式轉變的對策
1)優化藏書內容,加強網絡化建設和圖書館自身信息化建設是醫學圖書館適應新醫學模式轉變的前提和基礎。①合理增加醫學綜合性論著和交叉性學科圖書。由于醫學模式的轉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互滲透,產生了不少綜合性論著和交叉論著,如免疫學、臨床藥理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預測科學、醫用數學、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過去這些圖書,在高校醫學圖書館甚微,急待充實。②科學填補醫學邊緣學科圖書空白。如:系統分析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自然辯證法、環境學、醫學文獻學、人文醫學、行為學、醫學法制學等。③努力加快網絡化建設和醫學圖書館自身信息化建設。網絡化建設的加快不僅能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的文獻檢索和科研信息,而且網絡化的建設有利于各高校之間圖書館自身信息的交流,能及時準確地提供圖書文獻信息,從而及時調整和完善圖書館的藏書內容、藏書方法及管理手段,以全新的圖書情報信息提供給讀者。
2)兼顧和協調發展醫學院校圖書館與教學醫院圖書館能有效增強醫學院校圖書館適應新醫學模式轉變的活力。①行政協調。以院校圖書館為中心館,組建教學醫院圖書分館,以行政手段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宏觀上調控中心館與各分館的藏書、建設和發展。②文獻分類編目和借閱協調。為分類編目準確,以中心館統一規范,輸人計算機書目數據庫、供全校讀者共享檢索,借閱時可分開辦證,協調使用。③收藏書刊的協調。臨床實用性強,近期新圖書、新刊集中于教學醫院分館。將復本多,過期的,臨床指導意義不大的書刊及時調回中心館。采集書刊時,發動教職工提供新的藏書信息,兼顧各學科,同時突出重點學科、核心刊物,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和臨床需要。
3)提高讀者醫學文獻檢索能力,推進信息化進展,以迎接全新的信息環境。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人們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電子計算機、數字通信、網絡技術取代了傳統用檢索工具期刊手檢交流方式,對信息用戶的文獻檢索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對計算機檢索策略和技巧的運用,網絡知識的掌握,數據庫的獲取,信息的利用,是讀者捕捉醫學新信息,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必備技能,是適應全新信息環境的前提。
4)突出醫學“重刊”特色,克服“排文”,搞好醫學院校人文社科藏書,是醫學院校圖書館適應新醫學模式轉變的行動指南和客觀要求。①切實搞好人文社科藏書本身就是醫學院校圖書館建設的任務之一,是黨的教育方針的真實體現,是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行動指南。②新醫學模式的轉變,許多新的邊緣、綜合性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使得各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又出現了綜合化占主導的趨勢。因此,搞好人文社科藏書是醫學科學的必要補充和客觀要求。顯然,我們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根本上克服“排文”的思想及行為,努力消除認識上的偏差,有效防止實用主義泛濫,真正轉變片面強調醫學特色的舊觀念,徹底打破忽視人文社科藏書的束縛,認真領悟醫學院校圖書館的屬性和職能,從實際出發,既要突出醫學特色,又要兼顧好人文社科藏書,科學合理地安排好醫學“重刊”和人文社科藏書比例。
5)加強繼續教育,提高圖書館員的素質是醫學院校圖書館適應新醫學模式轉變的根本保障。衡量一個圖書館的實力,最主要的不是在于館舍的大小,藏書多少,而是在于它的虛擬化程度和圖書館員有效控制和利用這些數字化資源的能力。因此,館員素質是根本的因素。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新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圖書館專業人才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對圖書館員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智能素質,年齡層次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更新的要求,鑒于我國目前圖書館員素質不太樂觀的狀況,必須要盡快系統地勾畫出長遠的跨世紀的圖書館員繼續教育構想,全面合理地制定出終身教育和強化激勵約束機制,逐步有序地建立起多途徑、多類型、多層次、靈活性的繼續教育體系,積極穩妥地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子,科學廣泛地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習氛圍,堅持不懈地強化繼續教育,以嶄新的面貌迎接21世紀新醫學模式的轉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