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納稅論文

      納稅論文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納稅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納稅論文

      納稅債務免除探討論文

      [摘要]債務免除的性質向來有單方行為和契約兩說。單方納稅以權利可得拋棄為其邏輯起點,即以對債務人的意思推定為基礎,其邏輯必然是完全不需要慮及債務人的利益、意志,殊為不妥。而契約說則能克服此缺陷,又能滿足法律實務之需求,更具說服力。

      一、羅馬法上的免除

      免除(德Erlass,法remisedeladette,英release)乃債權人債務人訂立契約,用以放棄債權者,至少傳統觀念如此。112(P383)自沿革上考察,羅馬法上無如今日立法上所認免除之觀念,惟與免除相當之債務消滅方法有二,即acceptilatio(免責確認契約),pactumdenonpetendo(債權不行使契約)。122(P348)132(P829)又別為兩類:一曰正式免除(即市民法上之免除),二曰略式免除(即裁判官法上之免除)。正式免除(acceptilatio),是古典羅馬法中消滅債務的要式行為。蓋羅馬古代法律,債務免除與債務創設須用同一方法。例如,依要式口約(stipulatio)創設債務者,其免除亦須用問答方式。詳言之,即債務人問債權人曰:/余與汝所約之物,汝曾受領否0(Quodegotibipromisihabesneacceptum)?債權人答曰:/余已受領焉0(Habeo)。如此,則債務完全免除。故債權人雖于實際上未受清償,而既用此方式者,即與已受清償同。否則,不依此方式,雖債務人實已履行,而債務仍不消滅。故有學者稱其為一種虛擬的清償。如上述,正式免除通常是口頭的(ver2bis),以消滅要式口約創設的債務,但也可以是書面的(litteris)。依文書契約創設債務者,免除時必記入該情事于賬簿。依nexum¹創設債務者,免除時亦須司秤人及見證人到場(即在履行/銅塊和秤式的方式0時,由債權人聲明已收到還款)。總之,不論基于何種契約,必例行債務創設之同一方法者,方有免除之效力。但對準契約、要物契約、諾成契約º和私犯等所生之債,則不能以相反的方式以為免除,故甚感不便。至公元前65年,裁判官AquiliusGallus發明一方法,凡不依要式口約所創設之債務,可先以要式口約將其/更改0為口約之債,然后再以問答程序免除之。此種更改之法稱為/阿奎利亞那要式口約0(stipulatioaquiliana)。至優帝時代,/口頭受領契約0(acceptilatioverbis)被保留下來,作為債務免除之方式,于是債務創設與債務免除之方法乃分而為二矣。略式免除,即未依法定方式免除債務,僅債權人以簡約(pactum)和債務人約定,其于一定時期內或在一定情況下,或者永遠不向債務人請求履行。此所謂/不索債的簡約0(pactumdenonpetendo),又譯為/不請求之約束0、/債權不行使契約0。這在市民法上當然不生效力,債權人往往在免除后又反悔,復向債務人請求給付。裁判官為維護誠信原則,因而規定,只要當事人具備免除債務和受領免除債務的能力,又曾同意免除的,如債權人事后反悔,債務人可提起/已有簡約的抗辯0(exceptiopacticonventi),拒絕其請求。略式免除與正式免除頗有差別:(1)正式免除不得附條件和期限,而略式免除則否;(2)正式免除須以債權人問答程序為之,而略式免除則不拘于特定方式,明示如訂立/不索債簡約0固然可以,默示也可以,如債權人將債券退還債務人是,故較為靈活;(3)正式免除乃虛擬的清償,與清償發生同等的效力,故主債務免除的,保證人亦免其責。連帶債權人中一人為免除的,其他連帶債權人的債權也因而喪失。連帶債務人中一人受免除的,其他連帶債務人也免其債務。略式免除之效力可以是對人的(pactuminpersonam),也可以是對物的(pactuminrem)。前者僅于當事人間有其效力,而不及于雙方的繼承人。后者則不僅對當事人及雙方的繼承人生效,如從債務人的利益考慮,必須使第三人同沾免除的利益時,則該第三人亦受免除的利益。如債權人免除債務人的給付,保證人亦因而解除責任,蓋不如是,則債權人向保證人追償后,保證人仍可向債務人索還,則債務人與未受免除,殆無以異。但反之則否。又連帶債務人中一人受簡約免除時,他連帶債務人于該連帶債務人應分擔的范圍內享受免除的利益。但連帶債權人中一人以簡約免除債務人的給付時,則僅該為免除者不得向債務人再行追索,他連帶債權人仍可向債務人請求全部的給付?;谏鲜霾町?凡市民法上的免除因不符合規定而無效的,如果當事人確有免除的意思,均可發生裁判官法上免除之效力。惟略式免除不消滅債之本體,僅予債務人以永久性抗辯權,且債務人不負自然債務之責任。¹142(P847)850)152(P238)240)162(P324)172(P2、71、195)

      二、免除之立法例

      羅馬法遺風所及,近世各國多以免除為契約。在法國民法,第1285條規定:/債權人為連帶債務人中一人的利益而以契約免除或解除其債務時,其他連帶債務人的債務亦歸消滅,但債權人明示保留其對他連帶債務人的權利者,不在此限0(2款)。第1287條規定:/債權人以契約免除或解除其債務人的債務者,保證人的債務亦歸消滅0(2款);/如對保證人以契約免除或解除其債務者,主債務人的債務不消滅0(1款)。即明定免除以契約為之。此外,法國民法中還設有解釋性規則,債權人自愿以私人署名的證書原本交還于債務人者,為免除債務的證明(1282條);自愿以具有執行力的債務證書公證大字謄本交付于債務人者,推定為債務已清償或已免除,但有反證者除外(1283條);債權人自愿以私證書或具有執行力的債務證書公證大字謄本交付于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者,為其他連帶債務人的利益亦有同一效力(1284條)。但是,退還已設定質押之物不足以推定為免除債務(1286條)。德國民法第397條規定:/債權人以契約對債務人免除其債務者,債務關系消滅0(1款)。/債權人與債務人訂立契約承認債務關系不存在者,亦同0(2款)。第1款所規定的是免除契約(erlassvertrag),第2款規定的則是所謂的債務/消極承認0(nega2tivesanerkenntis),也是以契約為之。這兩種使債務消滅的方式,前者是創設性的(konstitutiv),后者則是宣告性的(deklaratorisch)。º但因免除契約能使債務消滅,故與pactumdenonpetendo不同。»瑞士債務法第115條規定:/以協議全部或部分免除債務者,沒有形式上的要求,即便締約時依照法律或雙方當事人的安排曾要求具備特定形式的,亦然0。保加利亞債與契約法第108條亦規定:/如債權人依契約對債務人放棄其請求權者,其債務因免除而消滅0。182(P159)依1922年蘇俄民法典第129條4項規定:當雙方協議消滅債權關系,免除債務人的給付時,債即因雙方協議而消滅。¼我國澳門地區因受葡萄牙法律影響,澳門民法典第854條1款規定:/債權人得通過與債務人訂立契約而免除債務人之債務0。盡管多數國家以免除為雙方行為,亦有少數國家以之為單獨行為。據介紹,奧地利民法1444條即如此。192(P744)加拿大5魁北克民法典6第1687條規定,在債權人免除債務人的債務時,免除發生效力。其免除也是單方行為。1102(P338)日本舊民法因受法國法影響,故免除在舊民法中特稱為合意上之免除,以債務人之承諾為必要(日本舊民法財產編504條至507條)。而明治民法,即日本現行民法第519條則改為單獨行為,因此,只要債權人對于債務人表示其免除債務之意思,則其債權為消滅。1112(P210)泰國民法第340條亦然。1122(P509)511)我大清民律草案前三編因假手日人,故在免除上自帶有日本民法的痕跡。草案第480條謂:/債權人對于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之意思者,其債權消滅0。理由略謂:謹按債務免除之方法,各國之立法例雖多以契約為據,然本案求實際上之便利,以債權人之單獨行為即可。此本條所由設也。1132(P70、71)民律二草第439條因襲之,/債權人表示免除債務之意思者,債之關系消滅0(1項),/前項情形,債務人依第402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制給公證書者,其費用歸債務人負擔0(2項)。民國民法第343條與大清民律草案第480條大體相同,既然依法條文義,債權人一經向債務人表示免除之意思,無容得債務人之同意,而即發生消滅債之關系之效果,故免除不得不解為單獨行為之一種。1142(P365)我國民法通則中未規定/免除0制度,但學理上則鮮有不提及者。對其性質的看法,儼然分為二派:一派主張單獨行為說,1152(P252)1162(P303)1172(P169)1182(P478)1192(P477)1202(P474)1212(P215)1222(P661)另一派則主張雙方行為說。1232(P159)1242(P340)1252(P309)1262(P636)我國合同法第105條規定:/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0。此后,學理上幾乎眾口一詞,認為該條之/免除0為單方行為。1272(P543)1282(P541)1292(P320)1302(P378)1312(P255)1322(P175)1332(P87)1342(P248)1352(P514)1362(P210)1372(P380)唯獨孔祥俊先生見解不同:/從理論上說,主張免除為契約更為有理,只不過對債務人的同意方式可以作更為寬泛的理解,即只要沒有使免除不生效的行為,如履行債務,就可以視為同意。0/但是,從5合同法6第105條規定看不出債務免除需經過債務人同意。0/當然,也可以認為本條只是從免除為債的消滅原因的角度規定免除制度的,至于是否需要債務人同意,仍然可以留給司法實踐和合同法理論探索,最高法院也可以對此作出必要的解釋,即將債務免除解釋為合同行為,但對債務人的同意的解釋從寬。01382(P382、383)嚴格說來,5合同法6第105條的措辭既不同于日本民法第519條和民國民法第343條(債權人向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之意思者,債之關系消滅),從而不能當然、也不必然能解釋為單方行為;條文亦不同于德國民法第379條1款,瑞士債務法第115條、保加利亞債與契約法第108條和澳門民法典第854條第1款。因為這些法律的相關條款都明確指示債務免除要以/契約0或/協議0為之,從而合同法105條,雖有可能解釋為免除契約,但從法條的文義上難有確切的依據。在這種解釋上存在兩可而有疑義(imZweifel)時,學者眾口一詞采單方行為說,并不足以說明單方行為說一定合理,反倒讓人懷疑:學者們是否出于某種/前見0的影響?實踐并非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實踐/僅僅是指多數人的選擇;真理的標準存乎真理本身0(斯賓諾莎語))))如果我們確信真理是存在的話。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可能接近真理,那么我們怎樣去接近,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因而,言說本身就并不重要,瞎貓也能撞上死耗子,但也僅僅是/撞上0而已;如何言說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其言說本身徹頭徹尾就是一個謬誤。但是言說的方法(即如何言說)至少能給后來者插上一個路標,告訴說:/此路不通0!正是從這一宗旨出發,我們不妨先把法條擱置在一邊,回到債務免除行為性質的討論上來,在這方面嘗試著應該/如何言說0。

      三、免除的性質

      點擊閱讀全文

      納稅籌劃房地產論文

      1納稅籌劃的概述

      納稅籌劃是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納稅人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根據政府部門制定的納稅政策導向,對企業所涉及到的納稅行為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安排,降低企業的納稅負擔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納稅籌劃具有以下原則:①合法性。稅收是我國依據我國法律實施的對社會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納稅籌劃是在遵守我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企業為降低稅務負擔而采取的一種合理調整納稅行為,因此其具有合法性,受到我國相關法律的保護,它與偷稅漏稅有著本質的區別。②超前性。納稅是企業的基本義務,國家對企業進行稅收的依據主要是根據企業的各項行為發生了應稅事項,而納稅籌劃是企業在沒有發生應稅事項活動之前,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科學的規劃與安排,從而實現企業少納稅或者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納稅籌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③時效性。納稅籌劃的目的是企業利用現有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科學的安排,如果社會環境發生變化,而企業的應稅事項行為卻沒有相應的做出調整可能就會造成企業出現偷稅漏稅行為。

      2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2.1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分析

      房地產由于其建設周期時間長,涉及納稅環節多,因此房地產企業的納稅成本比較高,在我國房地產業盈利空間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實施對房地產企業的納稅籌劃對國家和房地產企業本身而言都是必要的:首先,通過納稅籌劃可以合理的引導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诜康禺a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位置,通過國家宏觀調控手段對房地產企業進行必要調整是保證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通過納稅籌劃能夠及時的調整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結構。其次,納稅籌劃有利于避免企業的偷稅漏稅現象的出現。納稅籌劃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房地產企業的行為進行合理調整,這樣能夠實現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避免企業采取違規的手段偷稅漏稅。最后,納稅籌劃有利于房地產企業的健康發展。通過納稅籌劃可以降低房地產企業的稅負負擔,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保障企業有更多的的資金用于施工建設過程中,并且通過納稅籌劃也實現了企業的規范化管理。

      2.2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的可行性分析

      點擊閱讀全文

      所得稅納稅籌劃分析論文

      【摘要】新所得稅法下如何進行稅收籌劃,為企業規避涉稅風險,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是一個新的課題,本文旨在分析所得稅的納稅籌劃的措施。

      【關鍵字】所得稅納稅籌劃

      企業所得稅是以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它與企業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如何充分享受所得稅法現有稅收優惠,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從而增加企業收益,成為每一個企業經營者慎重考慮的問題,這就是通常所指的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所謂的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所得稅在內的一切優惠政策,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本文從所得稅稅率、納稅人身份、所得稅稅前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的利用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措施。

      一、所得稅稅率籌劃

      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統一為25%。這一稅率水平既充分考慮了國際上的稅率水平,又兼顧了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和企業的負擔水平。在此基礎上,為更好地發揮稅收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國家還制定了一些低稅率的政策,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

      1、小型微利企業的納稅籌劃。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率為20%,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為: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小型微利企業在其年應納稅所得剛好超過30萬時,可能會因為累進程度太大,造成增加的所得稅負擔急劇增加,這時,小型微利企業就有必要進行納稅籌劃,合理地把應納稅所得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小型微利企業可通過參加公益、救濟性捐贈,或者增加其他期間費用來增加扣除項目,以此避免企業因增加應納稅所得而帶來的超額稅收負擔。

      點擊閱讀全文

      納稅審查審計風險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2009年7月1日我國在上市公司開始實行內部控制規范。文章從增值稅納稅審查開始,對企業內控進行測試,探討風險導向審計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的稅收管理呈現諸多趨同性,其全球化趨勢之一就是鼓勵納稅人采用電子通信技術填寫納稅申報表和財務信息。增值稅納稅一般納稅人電子申報系統在我國全國范圍的上線運行,表明我國增值稅納稅電子系統報稅的嚴密性是安全可靠的。增值稅納稅工作是企業重要的財務工作,審計從審查企業增值稅納稅開始,借助電子報稅系統的數據完整性,數據間嚴密的鉤稽關系,通過查閱年度納稅申報資料及附列資料、財務報表、開具銷售發票存根和申報抵扣聯等相關資料,進行系統分析,設計相應的審計程序,是可以有效控制審計風險的具體方法。對相應環節企業經營運作,財務操作是否有嚴密的內部控制規范進行全面符合性測試,把握企業風險,從而進行有效的風險導向審計。

      一、通過增值稅納稅核算,把握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從而判斷企業主要風險,實施風險導向審計

      從企業的增值稅納稅得出企業主營產品在企業實現的增值,主營產品的增值直接產生企業的毛利潤。產品原材料100元購進,產品180元銷售,實現80元的增值計算繳納增值稅,根據增值納稅原理使用審計逆查方法,通過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倒算出主營產品銷售實現的直接利潤,分析企業損益表,從產品的實現的直接利潤到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的數據分析,可以判斷企業的主要風險。企業產品的直接利潤是息稅前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可以判斷該企業是產業型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財務風險較低,經營風險較高,屬于傳統模式的經營。審計采用傳統的賬項審計方法是可以有效控制審計風險的。而面對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資本市場,對于大多數上市公司,我們閱讀分析財務報告發現,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形成是多元化的,主營業務在創造利潤,投資在創造利潤,有些企業資本運營創造了巨額的利潤,但必然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例如我國太子奶集團,2007年,憑借連續3年累計超過1000%的銷售增長率一舉奪魁“中國成長百強企業”。然而我們分析太子奶集團財務報告發現,產品銷售的直接利潤并不是息稅前利潤的主要組成,30億的銷售不抵33億巨額投資帶來的財務風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家貨幣從緊,巨大的資本運作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集團資金鏈斷裂,太子奶董事局主席不得不出讓自己全部的股權。對于這樣的企業,使用傳統的審計方法是無法抵御企業風險給審計帶來的巨大風險的。從企業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開始,倒擠企業產品銷售主營業務利潤,分析財務報告主營業務與企業息稅前利潤的比例,確定企業的主要風險,風險導向審計才是適時的新發展。風險導向審計就是通過內部控制評估控制風險,結合其他風險因素尤其是固有風險綜合考慮,對企業環境、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評估,發現其潛在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并評估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風險,使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從增值稅納稅進項審查開始審查企業采購付款內部控制規范是否健全完善,存貨、應付賬款等賬項是否正確反映

      會計法規規定了不得抵扣的具體內容,非法抵扣是企業常見的錯誤,甚至發生舞弊的地方。審計通過對增值稅進項稅的符合性測試,證實有關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效果,確定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從而擴展審計程序,降低審計風險。要從進項稅開始在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當中,從以下關鍵控制點,把握企業的經營風險,從而控制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發展的方向。

      點擊閱讀全文

      綜述會計準則和納稅調整思考論文

      [摘要]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差異,表現在會計與稅法所采取的計量屬性不同,會計與稅法的“真實性原則”不同,會計“穩健原則”與稅法“收支確定”的差異,會計“重要性原則”與稅收“法定性原則”的差異以及會計與稅法對“實質重于形式”理解與實施的差異。會計與稅法的差異存在原因主要是會計的目標與稅法的立法宗旨不同,企業會計必須堅持“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企業會計準則必須考慮國際交流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對此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

      [關鍵詞]會計準則;稅法;納稅調整

      會計準則與稅法從表面現象看,都是規范經濟活動的法規,所以人們不希望它們之間存在重大差異,這樣就可以減少納稅調整。我國《稅收征管法》規定:會計人員有自行計算繳納稅款的義務。所以會計與稅法之間的差異越少,會計人員自行計算納稅數額時就會省時省力,稅務機關也會降低稅收征管成本。但事實卻恰恰與人們的意愿相反,隨著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會計準則與稅法的不斷完善,二者之間的差異反而有發展之勢。為什么如此?其理論上的原因是什么?理論界與實務工作者都要求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指導我們的經濟工作和理論研究。為此,本人談些個人見解,供探討。

      一、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差異的主要表現

      因為會計目標是向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向所有者報告受托責任完成情況,所以,它必然提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約束會計人員恪守會計原則和準則,保證會計信息決策相關性。會計人員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必須符合會計的目標,這樣就必然產生與稅法的差異。原因是稅法在立法時主要考慮保證財政收入,但同時又要以企業會計的記錄為依據進行稅款計算。作為計稅依據的會計記錄又要滿足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二者的差異一般都表現在會計人員必須堅持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方面,主要有以下諸方面:

      1在資產計價方面,會計與稅法所采取的計量屬性不同

      點擊閱讀全文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春黄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