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化學論文

      醫學化學論文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醫學化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醫學化學論文

      化學貢獻發展醫學論文

      1古代醫藥學對化學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中國古代的神農嘗百草(《淮南子•修務訓》)使人們認識到某些植物的湯液對疾病有治療作用。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開端——中藥的重要起源。從中國的商代以后湯液成為中藥的主要劑型。然而,草藥雖然能夠治病,但并不能延長人的壽命。而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都希望長生不老,永遠處于統治地位。因此,自戰國以來,在中國歷代皇帝的支持下,便產生了一個長期繁榮不衰的職業——煉丹。起源于道家學派的煉丹家相信,只有自身不腐敗的藥物才能使人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當時,人們所用的草藥當然做不到這一點,惟有金石能充當這一角色。

      我國晉代著名的道教學者、煉丹家和醫藥學家葛洪(公元284~354年)所著的《抱撲子•內篇》金丹卷中就明確記載:草木之藥“煮之則爛,埋之則腐”,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就是說,用中草藥煉丹是不行的,因為它們容易腐爛。而朱砂加熱后可變成水銀和硫磺,反過來水銀與硫磺在冷卻的條件之下又可轉變為朱砂。因此,服用朱砂煉制的丹藥,人的生命就像朱砂與水銀能互變那樣,往返循環,生生不息。并把丹砂(HgS)稱為長生不老藥的極品。這是丹砂與水銀、硫磺進行可逆化學反應的最早的明確記錄。這一反應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化學。例如:當水銀溫度計打碎了之后,灑落在地面的水銀容易蒸發,而以蒸汽的形式被人所呼吸,從而引起汞中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在水銀上面撒一些硫磺,使之變為HgS,而HgS在常溫下是沒有揮發性的。有“藥王”之稱的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公元581~682年)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煉丹大師。他在煉丹過程中發現了黑火藥,在其著作《伏硫磺法》中記載了黑火藥的配方:兩份硝石+三份碳+一分硫。這三種物質一旦發生化學反應,就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氣體,從而產生爆炸。這就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這一技術直到公元8世紀才傳到阿拉伯。阿拉伯人把硝石稱為“中國雪”,而波斯人(今伊朗人)則稱其為“中國鹽”。雖然煉丹家們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夢想最終破滅,但卻在煉丹的過程中創造了很多有趣的新方法和新物質,例如淮南王劉安在組織其門客煉丹過程中偶然發現了豆腐,而被稱為豆腐的鼻祖,也把自己造就成了化學家。正因為如此,英國自然科技史專家李約瑟(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根據中國古代在煉丹術等方面的成就,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醫藥化學源于中國”的論斷,認為“整個化學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去的”。到了16世紀初,藥物化學家的奠基者、瑞士科學家巴拉塞爾士首先把礦物質作為藥物使用,提出化學的目的是制造藥劑。他認為有病就是缺鹽、水銀和硫磺這三種要素之一(分別比作為肉體、靈魂、精神)。為了治病就要服用所缺的要素。而為了獲得能夠治療疾病的藥物,必然要進行化學實驗,因此,在這些實驗過程中,人們便發現了硝酸、鹽酸、硫酸、氨和礬等化合物,也產生了元素、化合物、化學試劑等概念,從而推動了化學的發展。

      2化學的發展對醫學所做的貢獻

      巴拉塞爾士作為醫學的改革者,極力反對伽侖及阿維森納的學說,并引導人們注意到化學對醫學及藥學的莫大用處。他的這種主張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而逐漸被證實。隨著唯物主義哲學和化學的發展,人們堅信能夠治病的這些植物中肯定存在著內在的物質基礎。結果在19世紀初,化學家們從藥用植物中尋找到了具有藥用價值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例如:1763年,愛德華•斯通(EdwardStone)在倫敦皇家學會宣讀了題為“關于柳樹皮治愈寒顫病成功的報告”。1828年,法國藥劑師亨利•勒魯克斯(HenriLeroux)與意大利化學家拉斐爾•皮里亞(RaffaelePiria)利用化學手段從柳樹皮中提純出了其有效成分水楊酸,化學名是鄰羥基苯甲酸。1860年,德國拜爾公司化學家赫爾曼•科爾貝(HermanKolbe)成功實現了水楊酸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楊酸對口腔、食道和胃壁的黏膜有嚴重的刺激作用,從而使其在醫學應用中受到了嚴重限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化學家們首先想到的是將其改為酸性較小的鈉鹽(水楊酸鈉),這雖然減小了其刺激性,但卻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甜味,導致大多數患者不愿意服用。到了1893年,德國Bayer公司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FelixHoffmann)對水楊酸進行了改造,制成了乙酰水楊酸。水楊酸與乙酰水楊酸具有相同的醫學性質,但后者卻沒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和對黏膜的高度刺激性,這就是“萬靈藥”阿司匹林。這個例子說明人們已經可以用化學的方法去改變天然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更為理想的藥物。1928年,英國細菌學教授弗萊明發現了人類第一個抗生素藥物青霉素。雖然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培養液中所含青霉素的量太少,加上他化學底子比較薄弱,一直沒法找到富集濃縮青霉素的技術,很難從中提取足夠的數量供臨床研究使用。因此,弗萊明只好暫時停止了對青霉素的培養和研究工作。

      直到1935年,澳洲藥理學家弗洛里和僑居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合作解決了青霉素的富集、濃縮這個技術問題,才使得青霉素真正成為服務于人類的良藥。青霉素的大量生產挽救了千百萬患有肺炎、梅毒、猩紅熱等疾病的患者的生命。青霉素的發現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和雷達相并列的第三個重大發明。正是因為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對改善人類健康和延長人類壽命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他們三人共同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同樣,我國的科學家們在推動醫藥學的發展和改善人類的健康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11年,我國藥理學家屠呦呦教授獲得了僅次于諾貝爾獎的世界級大獎——美國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DeBakeyClinicalMedicalResearchAward),以表彰她在青蒿素(Artemisinin)的發現及將其應用于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青蒿作為藥物使用,首次記載于《五十二病方》(公元前168年左右)中,這本書出土于馬王堆三號漢墓。書中詳細描述了如何用青蒿來舒緩痔瘡。在公元340年間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備急方》中,明確記載了青蒿能夠治療瘧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屠教授正是根據這一段文字記載受的啟發,改變了傳統的提取方法,在經過190多次的失敗之后,于1972年11月8日從青蒿中獲得了其有效成分——青蒿素的單體。1973年,作為其結構研究的一部分,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結構進行修飾,得到了雙氫青蒿素,其藥效比青蒿素高10倍。雙氫青蒿素的合成奠定了合成其他衍生藥物的基礎。1984年初,上海有機所周維善院士課題組實現了對青蒿素的人工全合成。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例子就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張亭棟教授發現As2O3可以治療M3型白血病的原創性研究。他從民間中醫中得到一個秘方:砒霜、輕粉(HgCl)和蟾蜍可用于治療淋巴結核和癌癥。而張亭棟將這個配方主要用于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并分別檢測這三種藥物在治療中的作用。通過研究,他發現其有效成分為As2O3,并于1973年在《黑龍江醫藥》上發表了As2O3用于治療白血病的開創性論文[4]。1979年,他們在《黑龍江醫藥》上再次,明確指出As2O3對M3型白血病效果最好,從而清晰地奠定了人類今天的認識:As2O3可以治療白血病,特別是M3型白血病[5]。1998年美國康奈爾醫學院的Soignet教授將張亭棟的研究結果用于臨床治療并將其治療結果和可能的作用機制發表于世界最權威之一的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從而導致了國際醫學界廣泛接受As2O3對M3型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而且相關藥品已經通過美國FDA批準正式上市。

      點擊閱讀全文

      醫學教育論文:生物化學教育討論

      本文作者:涂碩黃春洪揭克敏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活躍教學,創設和諧課堂

      大學的教學,與中學階段的教學有本質的區別。中學教學注重結果,以提高成績為教學目的,以追求升學率為宗旨,教學的基本模式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是一種同化知識的學習機制。而大學的教學,注重過程,以能力培養、開發學生潛能為重點,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為宗旨,是一種建構知識的學習機制。因此,在新的教學模式和繁多的課程面前,大多數大學生學習是吃力的,學習效率低下。這種情況在醫科院校更加明顯,學困生比例最高。因此,創設和諧課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學習積極性。

      1.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適合于剛開始上課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聽課興趣。在教學中,介紹具體知識點之前,可以先以專業相關的臨床問題導出,提起大家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尋找答案。學習糖代謝的生理意義時可以提出人長期不進食為什么會死亡?體內發生了哪些生物化學變化、生理病理變化?在學習脂肪代謝時,可以讓學生先想想,為什么減肥時不僅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還要控制糖類的攝入?使學生帶著問題在書中找尋答案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學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同時體現了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2.想象教學法。生物化學許多原理比較深奧、難以理解,大多數同學幾乎都是死記硬背,如果在講課過程中采用想象法可以使同學們簡單、清晰、快速地掌握生澀的知識點。比如,在講授蛋白質分子結構時,將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和高級結構(二級、三級、四級結構)與一根繩子形象地聯系起來。一整條繩子可看作一個亞基,即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幾條繩子相互纏繞、相互作用則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通過這種形象地講述,學生對蛋白質分子結構的抽象構型就變得形象化和具體化了。[1]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經過進位、轉肽、移位3步后,肽酰-tRNA就從A位點移動到了P位點,在講解時,可以把教師的身體比作核糖體,兩只腳比作兩個位點,左腳為A位點,右腳為P位點,左腳下(A位點)踩著一枚硬幣(肽酰-tRNA),教師往左移動一步,此時硬幣(肽酰-tRNA)就從左腳(A位點)移動到了右腳(P位點),這樣不僅快速地解決了這一抽象的過程,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原來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3]

      3.互動式教學法。輕松、和諧課堂氛圍是開展互動式教學必備的前提條件。互動式教學方式有:(1)問題式教學方式。可以是教師自問自答,也可以是教師提問,一層一層地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還可以是學生提問,并讓其他同學運用理論知識一起討論并解決問題。(2)主題討論式教學方式。在每章內容上課之前,老師精選一些和理論知識以及臨床密切相關的主題,讓同學分好組,每組不同問題,搜集相關資料,制成幻燈片,當本章內容結束后,讓學生上講臺來講解所選主題,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3)學生授課方式。選擇某些不是很難的章節,讓主講同學提前做好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仔細閱讀教材,尋找相關輔助材料,認真準備,當他們上臺講課時,要以鼓勵和激勵為主,講完后及時作正面的積極評價。這種角色轉換的互動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點擊閱讀全文

      課程教學醫學生物化學論文

      1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打造堅實的學習基礎

      對醫學生物化學課程進行基礎學習,就必須對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進行全方面的學習,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在剛開始的教學中,應該將基本課程內容作為教學內容,然后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將教學內容逐漸進行難度提升,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學習障礙。在醫學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通過科學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教育,對醫學知識適當的進行學習。在進行生物化學實驗的時候,教師應該在旁邊進行嚴格指導,在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對于教學步驟進行嚴格規定,認真備課、嚴格教學、耐心輔助、全面改正、嚴格考試,從這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擁有比較堅實的學習基礎,為后期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給予支持。教師還將自身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通過校園網、微信以及QQ、郵箱等形式積極開展師生課后交流互動,及時教學信息和背景知識提醒,通過課后習題及其批閱及時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合理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重點,力求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2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伴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生物化學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所以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的手段也應該進行創新,對學生想象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醫學生物化學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動手能力能夠與時俱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將醫學生物化學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將它們給予多彩的表現形式,對教學結構進行完善,這樣能夠充分的滿足學生們對于醫學生物化學的好奇心,提升學生們在一定時間內接受知識的速度,使學生對于醫學生物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比較先進的知識進行了解,還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學手段進行了創新,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有了比較全面的要求,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求學生們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對醫學生物化學知識點進行想象創新,比如酶的誘導契合學中,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圖片以及動畫信息的傳遞,學生在觀看了相關多媒體信息之后,可以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對酶的實際形態進行聯想,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酶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在實驗技能教學實踐中,如蛋白質組學研究、幾種電泳、層析方法的區別與實踐等一些微觀、抽象、機理復雜,難以重復,實驗難度高,成本大,難以實地、實景、實體操作訓練和無法示教的教學內容,可以運用計算機模擬實驗教學環境,使學習者仿佛身臨其境,既節約成本,又提高教學效率。

      3突破教學難點,重視學生課后復習

      在對醫學生物化學課程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對教學大綱進行了解,然后根據自身實力以及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教學難點的剖析,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教學問題進行明確化。教師在進行難點教學的時候,應該對難點進行層次分析,從簡至繁,逐漸的加深教學程度。學生們的學習時間有限,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們的課后復習,在課程結束之后,布置一定數量的課后習題,但是學生對于這種布置很是反感,教師必須對習題進行選擇,盡量挑選一些趣味性比較強,但是理解程度又不深的題目,讓學生在進行問題解答的時候不會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會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索,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們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有所上升。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很是豐富,所以必須要求教師對難點進行準確把握,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課后復習,才能避免學生出現知識點認識模糊的現象發生。然后再加上課堂上教師大方的舉止、幽默的語言和活躍的課堂氣氛,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逐漸改變生化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不利局面。

      點擊閱讀全文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醫學論文

      一、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很多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手段都已經逐漸被淘汰,很少再應用于當今的科研領域,已經不再適用當今對醫學生的培養和教學。而且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項目單一,枯燥乏味,并且大多數實驗僅僅只側重于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忽略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研究興趣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對實驗課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安排缺乏系統性以及理論教學重于實驗教學,這不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各種實驗技能,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重新編寫了《生命科學基礎實驗講義》,對實驗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和改變,將沿用多年的比較陳舊實驗方法刪除,更換為更適應現在醫學生科研綜合能力培養的實驗方法和技術。這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實驗設備不足原來的實驗室設備遠遠跟不上現在生物化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生物化學實驗設備多簡單易用,極大地節省了實驗者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傳統的很多生物化學實驗方法,還局限于用簡單落后的實驗設備完成基本的生化實驗。如蛋白濃度的測定,現在大多科研機構已經改用更精確更節省樣品的酶標儀方法,而傳統的生化實驗還在使用老式分光光度計來測量蛋白濃度。

      (二)教學內容單一陳舊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基礎的驗證性實驗,如考馬斯亮染色法測定蛋白質的含量、紫外吸收測定核酸的含量等。缺少對學生科研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二、生物化學實驗的改革

      (一)加強實驗室建設,促進實驗教學現代生命醫學的研究發展必須要依賴現代化的實驗室為基礎。目前,現代化的實驗室既是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同時也是培養醫學生實驗技能、綜合創新能力以及卓越科研素質的主要實踐基地。實驗室作為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承擔著將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作用,讓醫學生能夠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同時,通過在實驗室的實踐進一步加深理論知識學習。因此,現代化的實驗室建設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當進一步加大對現代化實驗室建設經費的投入,建設一個實驗設備先進、實驗條件完善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目前,我校生化實驗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大量較為先進的實驗儀器如酶標儀、凝膠成像儀、實時定量PCR儀等已經投入實驗。這些實驗設備既符合目前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的發展,同時又能滿足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需求。另外,我們還努力培養了一支專業化的實驗教學隊伍,將生物化學師資培養、優秀實驗技術人員培養和現代化實驗設備結合起來,為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和學生自主實驗創造有利條件。

      點擊閱讀全文

      醫學課程教學有機化學論文

      1培養模式轉變所采取的措施

      如何讓學生們關注《有機化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著手。

      1.1從意識形態注重有機化學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有機化學》的重要性,針對醫學專業的學生,我覺得第一堂課不是講授專業知識,而是強調有機化學和醫學專業的密切關系,但只是一味強調其重要性不會讓大多數學生信服和重視。應該通過一系列理論知識和真實事例來論證有機化學甚至化學對醫學發展的關鍵作用。首先從生命科學的起源講起,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物質世界的科學。所有生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生命運動的基礎是生物體內各色各樣的化學反應。一直以來,生命科學一直在以化學的視角和方法來進行研究。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真正誕生了第一門用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活動的交叉科學——生物化學。當以化學方法研究生命活動發展到化學分子層次時,又產生一門前沿學科——分子生物學。20世紀80年代末,有機化學家把研究重點轉向生物生理機能方面,這意味著有機化學和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領域——化學生物學。化學可使生命科學能夠在分子層次上進行定量分析的科學,使得很多生命過程和現象可以用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來很好的進行闡述。化學在生命科學中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生命科學之所以與化學密不可分,是因為它為生命科學提供了一種能夠精確描述及闡明其生命過程和現象的語言——“化學語言”。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科恩貝格曾經這樣形象的描述化學和生命科學的關系——“如果用化學語言來表達,大多數生命現象都可以合理解釋。化學語言能夠說明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我們是什么,以及我們將要到哪里去。”目前,生命科學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已經從化學領域完全獨立成一門完整學科,包括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無論哪門學科中化學理論和方法的使用無處不在,化學正在成為生命科學各學科的共同語言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

      1.2注重有機化學和醫學交叉教學在《有機化學》講授過程中,除了要把有機化學的概念、原理和反應機理闡述明白外,還要在每一章節的講授過程中介紹一下化學對醫學發展的重要性,用實例來證明化學是醫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旋光異構這一章,對于有機化學背景相對比較薄弱的醫學專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吃力,關鍵是有些學生認為這一章并不是特別重要,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發生,可以通過一個鎮靜藥—沙利度胺,這一實例來證明這一章的重要性。沙利度胺又名反應停,其成分是兩個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可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但是歐洲很多服用此藥的孕婦產下了海豚狀畸形兒,成為震驚國際醫學界的悲劇。科學家后來研究發現,沙利度胺的兩個對映異構體中只有R型對映體具有緩解妊娠反應,然而S型對映體是一種導致嬰兒畸形作用。同這一實例的介紹,學生會認識到旋光異構的重要性,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1.3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單純的課堂教學還不足以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很多醫學專業的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過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利用這一點可以定期安排醫學院學生到我們化工學院實驗室進行參觀,讓學生了解真實化學實驗情況,對有機化學從感官上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從而有可能對有機化學產生一定興趣。對于對化學實驗確實感興趣的,可以對這樣學生量身定造一些與醫藥相關的實驗,讓其體驗一下一個藥物從不起眼的原料制成價格昂貴藥物的真實過程。通過上述實驗操作的訓練,如果一部分學生會逐步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并且自身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可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制定導師一對一指導制度。即一個或幾個學生配備一個導師,從實驗題目的擬定到實驗具體執行,進行親自指導。確實在化學領域顯示出卓越才能的學生,可以推薦考取有機化學專業的研究生,這樣具有醫學背景,對化學興趣濃厚的學生,更可能在醫學和化學交叉學科產生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

      2結論

      點擊閱讀全文
      亚洲欧美黑人猛交群|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