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臨床麻醉專業是我國近年來新設立的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臨床麻醉專門人才。麻醉生理學是麻醉學專業基礎課,是介于人體生理學和臨床麻醉學之間的橋梁課程。醫學成人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對有一定醫學基礎、工作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但理論知識薄弱的成教學員時,麻醉生理學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理應有相應變化。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采取適用于成人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學員的經驗去引導他們夯實知識、獲取理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對日后的醫療工作發揮正確的指導作用。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1醫學成人教育麻醉生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材偏于枯燥的理論,缺乏有力的實踐舉例
目前,成人教育使用的教材與普教教學教材都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麻醉生理學》。教材為規范麻醉生理學的講授內容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同時限制了教材和實施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設計,使得可教授范圍十分局限。教育部門評估高等醫學院校的水平和資質時,以使用普遍認可的教材作為依據,導致學校選擇教材的范圍變窄,從而使教材單一化,教學內容單薄。麻醉生理學教材過于注重理論而輕實踐,不能滿足實際的成人教學需求。成人教學中應盡量減少與《生理學》教材重復的基礎上強調生理學知識在臨床麻醉實踐中的運用,而缺少針對成人教育的教材是眾多醫學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
1.2教學方法滯后
成人麻醉生理學教學往往采取一言堂的單向教學法,未能按適合成人教育的教學方法教授。教師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呆板灌輸知識,是“念書”而非教學。這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忽視了成教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靈活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教師只把學員當作教育對象看待,強調課程本身的知識點,忽視了同臨床緊密結合的服務意識。結果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疲憊不堪;學員聽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不少學生滿腹抱怨、心生厭倦。學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無法和自己的本職工作聯系起來,受益不大。
摘要案例教學方法是采用典型案例來講解知識點的一種教學方法,隨著醫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果。主要對案例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中應用的效果以及一些教學問題設計和組織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給教師一定教學參考,以促進臨床醫學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案例教學臨床醫學應用設計
案例教學法又稱為個案法,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教學領域當中,這一教學方法由于通俗易懂在醫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學科中被大量使用,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對于案例教學方法中的案例選擇、組織和具體方法等還沒有明確規定,因而需要依靠教師的經驗和學習不斷提高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優勢
在臨床醫學教學當中應用案例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主觀能動性。通過病患案例的講解能夠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促使學生能夠自我進行思考和分析,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掌握醫學知識。同時,對于臨床醫學而言,不僅要掌握相應知識還要理解和適應診療程序,而通過案例教學能夠讓學生模擬問診、查體、檢查和治療方案等現場,讓學生能夠盡早適應臨床程序,將學生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二是能夠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案例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深入到案例中進行自我思考和分析,而且也能夠讓教師廣泛收集和接觸更多的疑難病例,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選擇不同的疾病案例,不斷更新醫學理論和診療技術,從而促進自身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而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提升,又能夠給學生學習帶來更多的指導,形成師生共同提高的局面。
二、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
一臨床醫學大專生教學方法的改進
1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特點
大專生因其自身學歷層次較低、對就業前景不樂觀等因素,存在自卑、焦慮及自暴自棄等心理;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和新一代青年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使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教育過程是一個與學生交心的過程,唯有發自內心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臨床醫學大專生在教學醫院接受的教育分為理論授課、課間見習及臨床實習,教師在給學生們授課之前、學生在臨床科室見習及實習期間,教師不乏與學生進行深度接觸的機會,授課及帶教老師應抓住這些機會,走進其內心世界,消除其自卑心理,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自信心,對困擾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化解,進而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并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將對教師理論授課及臨床帶教的效果大有裨益。
2針對醫學大專生的特點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及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臨床醫學大專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培養基調為面向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貼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需求、結合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合格的衛生人才。在理論教學方面的教學方法為:①在遵循大綱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充實、更新教學內容,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和方案;②從社區的常見病、多發病入手,結合臨床的典型病例,深入淺出地講解臨床少見病、疑難病的學習內容,作為了解內容簡單介紹,給學生點到為止,不必面面俱到;③在課間見習、實習的臨床帶教方面,同樣以基層醫院的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教學查房的內容包括病種、側重點一定要與針對本科生及住院醫師的教學查房區別開來,而對于復雜病例或危重病例只需他們掌握轉診要點即可。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講座式教學在醫學本科教學中的優勢
1.1信息量大、知識新,利于引導學生思考講座式教學與傳統的普通課堂教學相比,形式上更近于學術報告,教師常結合自身研究系統地介紹某一問題的歷史、現狀、前沿和發展趨勢等,內容上遠超出教材范圍,引入大量最新信息和最新的知識。特別是對現存問題的分析,新進展、新趨勢的介紹,讓醫學生感覺一下就被帶到領域前沿,加上學術報告式的互動給學生帶來一種教師將醫學生認可為“同行”的心理暗示下,思維束縛得到解放,敢于思考和發表見解。盡管基礎知識的限制使多數討論、見解不成熟甚至不一定正確,但教師鼓勵、贊賞的態度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思考和參與討論。同時,遠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教學和訓練,大膽假設的科學精神得到保護,對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創新有明顯效果。事實上,講座式教學方式受到醫學生的普遍歡迎。
1.2知識結構相對獨立,介紹相對完整,醫學生印象深刻專題講座或系列講座形式實施教學時,對相關教材內容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知識框架,各部分之間的聯系環環緊扣,邏輯性非常強。從某一問題的起源、意義、既往取得的結果、尚未解決的問題、目前正進行的研究、最新的前沿進展、對發展趨勢的分析等,如畫卷一般徐徐展開,呈現出被證明是一種最容易理解和最便于記憶的線性邏輯關系軸。這種教學方式比之在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下對概念進行定義,對特點、原理、重點按部就班地逐一強調的方式,把醫學生從具體的、零散的枯燥記憶、課堂筆記等活動中解放出來,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俯瞰整體。對教學內容的印象非常深刻,理解的層次也加深。
1.3容易與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BL)、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等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效果好講座式教學的高度邏輯性和圍繞某個具體的問題從不同角度展開、發散的特點使講授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能抓住醫學生注意力,而且便于與PBL、CBL等其他教學方法結合。比如,在對環境類激素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進行講座式教學時,可用“塑化劑風波”作為CBL教學的基本素材,將“塑化劑以及其他環境類激素物質帶來了哪些健康問題”作為PBL教學的中心問題。講座中除宏觀情況、歷史淵源、目前進展等多角度介紹外,還包含緊密結合實際的案例解析、問題討論等,內容非常豐富,醫學生有很強的現實感、臨場感。在教師引導下,教學互動自然而積極,學習過程得到邏輯性、故事性、新聞性、獨立思考后的討論辯論等多重刺激和幫助,理解和記憶也變得更為容易和深刻,獲得較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1.4充分發揮名師名家的作用講座式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也比教材有較大擴展,一般都會安排對相關內容非常熟悉的高水平專家來教學,并常有機會安排國內外本領域的校外知名學者來開設講座。在本科階段就能與國內外一流學者直接交流,對醫學生是一種極好的激勵。除了教師源于精深的專業素養帶來的精湛講解和教學外,他們的思維方式、治學態度、對科學問題的思考乃至言行舉止和學者風范,都會對醫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分發揮出名師名家的作用,使醫學生獲得超出知識本身之外的諸多收獲。
2講座式教學在醫學本科教學中的弊端
摘要:
隨著時展和醫學的進步,物理學的理論與成果越來越多地轉化于醫學臨床應用。在醫學人才的教育與培養上,對醫學物理學教學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現代醫學人才教育培養的需要。針對現今醫學物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本課程特色,綜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就教學思路、內容、形式提出教學改革的措施。
關鍵詞:醫學物理;教育改革;方法探索
引言
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化,為了適應國家醫學創新和國際競爭對高水平醫學人才的要求,醫學院校對基礎課程的培養力度有了進一步加強。這就意味著在醫學類人才的培養中,對物理學基礎的要求日益提高。醫學物理學是高等醫學教育中一門基礎課程,給學生提供系統的物理學知識。生命科學理論是建立在精確的物理基礎之上的,任何生命過程都與物理過程密切聯系,揭示生命的本質都必須運用物理學規律。基礎物理教育則為醫學生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分析技術基礎[1]。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物理學理論轉化應用于臨床,不僅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創傷,為醫學中病因、病理的研究和預防提供了現代化的實驗手段,而且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先進的器械設備。所以在醫學人才的教育與培養上,對醫學物理學教學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與現代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相同步。傳統醫學物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較多,比如學生對本課程認識不足、興趣不高;教師授課中課程特色不突出、章節安排不合理等。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于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培養學生素質方面作了以下探索。
一、突出課程特色,激發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