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實驗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醫學基礎課程開設意義
醫療器械專業培養的是醫工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后要利用多學科理論和技術為病人和醫療實踐服務。因此,具備一定醫學知識十分必要。
1.1有利虧后續專業錁學習
醫學基礎課為學生后續專業課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如專業課人體機能替代裝置中,涉及的人工心肺機、血液透析機、呼吸機、麻醉機等,替代了人體心肺功能、腎臟功能、神經系統等,學生在掌握人體循環、呼吸、泌尿、神經系統的解剖特點和生理功能后,能加深和促進對這些醫療設備的作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學習,激發專業興趣。所以,醫學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的橋梁課程。
1.2有利于未來職業發展
學生具備醫學知識,并擁有以醫學基礎理論理解和聯系醫學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就能不斷發現醫療需求、不斷拓寬思路,對先進醫療器械和設備進行全功能開發與使用,使醫療設備在醫學研究中發揮最大作用。如CT、Mill、內窺鏡等設備在臨床和醫學研究中的應用,均依賴于對人體結構與功能的認識。
1早期接觸臨床
醫學檢驗專業一直遵循一貫的教學模式,即醫學檢驗基礎課、專業課、臨床實習的順序分階段進行。但針對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專業課每學期結束較早,而且檢驗專業的專業課相比臨床醫學專業課更枯燥,不好理解,同時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上專業課之前讓學生進入臨床見習一個月,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讓學生見習,學生初入臨床可能只有一個模糊、抽象印象,但對進入檢驗專業課程學習后,這種模糊、抽象印象會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逐漸變清晰,對理論課和實驗課能更好地理解,對實驗操作也能更快上手,更能啟發和開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與實踐相結合,對專業知識更能融匯貫通,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實際操作能力更強。因此,可以將原有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醫學基礎課-見習-專業課-臨床實習”四個階段,更能適應現在社會需要,更能培養應用型人才。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針對現在實驗學時不足的問題,在傳統的集中式實驗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放實驗室。由于課時數或者場地受限,一些在常規實驗課無法安排,但卻又能啟發學生思維的綜合實驗,可安排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教師適當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而且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差異對實驗進行選擇或補充。在課堂實驗課中,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實驗過程中,包括實驗的準備工作到整個實驗結束。這種系統有序、因材施教的實驗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3實現教學主體的轉換
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由主體變為主導,引導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規劃學習進程、培養自主能力。教師在上課開講前進行一次有關課本內容的測試,這樣可以督促學生課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在了解教學內容基礎上,讓學生小范圍自主選擇后,在教師指導下,可讓學生根據學科特點、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自主學習,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歷史或者某一具體檢驗技術的發展歷程。比如在學習微生物檢驗緒論,可以舉辦“我身邊的微生物”演講比賽,將各自收集的有關微生物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故事與同學們分享,既結合實際,擺脫枯燥的微生物傳統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并對優勝者實施獎勵。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牢,不僅能鍛煉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1課程設置
1.1課程的調整與整合將生理學、病理學、病生學的實驗等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整合成《機能學實驗》;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實驗整合為《醫用化學綜合實驗》;將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整合成《臨床醫學概要》。這樣既減輕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包括《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專業基礎課包括《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這些課程之間存在著部分內容重復以及內容銜接不當的問題,以至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常會遺忘了之前基礎課中所學過的相關知識。為此,老師授課時不得不重復基礎課的內容。因此,建議將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合并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完專業基礎知識后更好地繼續學習臨床技能。《分析化學》包括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學時較多,針對現代檢驗技術專業的特點,即已進入儀器檢驗的時代,因此該門課應側重儀器分析的講解,減少化學分析授課的比重。
1.2設置臨床見習期現有的課程設置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還不夠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致使部分學生并不知道臨床檢驗報告是什么,不知道檢驗報告上各項指標代表何意,也就更談不上有專業感情。因此,建議在對學生進行專業課教學之前應安排學生在醫院的檢驗科臨床見習一段時間,具體了解檢驗工作的流程,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檢驗知識的印象,達到百聞不如一見的效果。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教學應該針對檢驗技師的培養目標,強化檢驗專業的特色,突出檢驗技師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具體表現在檢驗方法學、實驗種類、檢驗項目、技術種類等教學內容的特色和優勢。
1.3增設一些有特色的選修課以加強學生對當前最新技術的了解和應用。如針對檢驗科的大型儀器設備,檢驗人員只需了解儀器性能及常見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將《檢驗儀器維修》這門課程改為選修課或以專題講座形式開出。也可將幾門臨床主干課程中的臨床檢驗儀器集中為臨床檢驗儀器學課程,避免重復講授。為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開設《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可以將生化、免疫、細胞等質量管理的內容集中起來,不必在多門專業課中重復講授;而針對《臨床實驗室管理》內容比較抽象,可以組織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邊實踐邊學習,其教學效果會更好。
2課程開設順序
課程開設順序總體要求是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這樣依照學科的發展、知識的關聯與銜接來設置。有平行課程時要平衡開課實驗室和教研室的學年工作量。實訓課中的軍事訓練建議在新生入學時安排,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組織紀律觀念、集體觀念和講求規范及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促進校風校紀建設;社會實踐課應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進行;臨床見習時間宜安排在進入專業課之前;畢業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學年。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贛南醫學院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大一年級)135名,其中男生72名,女生63名。所調查對象既往無精神病史,入學時心理測驗各項指標未見顯著異常。調查時正在進行(或已完成)《人體解剖學》的相關實驗。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個別心理訪談的方法。根據臨床醫學基礎實驗課教學大綱和個別訪談結果編制調查問卷,包含16個題目。以班級為單位,在實驗課或自習課由實驗教師或班級輔導員發放問卷,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對部分感興趣的同學進行個別訪談,所回收的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1.3統計方法
[摘要]高等醫學教育是培養高級衛生技術專門人才的教育活動,是傳授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知識、理論和技能的重要途徑。西藏的高等醫學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這是由西藏獨特的高原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質及基礎教育的特殊機制等因素決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醫學教育的一般規律與西藏地區的特殊性,將有利于從實際出發,搞好西藏高等醫學教育。
高等醫學教育是培養高級衛生技術專門人才的教育活動,是傳授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知識、理論和技能的重要途徑。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分支,高等醫學教育自然應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和要求,如必須制訂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相應的教學計劃,選編合適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講課要求生動、精練并能因材施教等等。同時,高等醫學教育,尤其是西藏地區的高等醫學教育還有其自身的特點,這是由西藏獨特的高原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素質及西藏基礎教育的特殊機制等因素決定的,了解和熟悉高等醫學教育的一般規律與西藏地區的特殊性,將有利于從實際出發,搞好教育教學工作,辦好西藏大學醫學院。
一、根據學生實際組織教學
大多數考入醫學院校的藏族大學生由于其歷史責任感、自尊心和家庭的期望等動力的驅使,學習普遍比較刻苦、用功,尤其是在課堂上,能認真聽講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實驗、實驗報告及布置的作業等,學習成績在藏漢混合班中多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少部分可進入優秀行列。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基礎較差,另一方面在于藏族學生多習慣被動學習、死記硬背,這一點與藏族的思維方式有關。藏族偏重于直觀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維,而對非直觀的、理性的、抽象的事物學習和理解能力差一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用直觀、形象的手段與方法,少用或不用抽象的方法;多用實驗、見習與實習的方法,減少理論講授;多采用實物標本、教學錄像、掛圖、幻燈片、投影及現代多媒體課件等形象化教具和手段,做到揚長避短,事半功倍。
藏民族有自己完整的語言文字——藏語,在目前西藏的教育模式中,藏語教學得到強化,尤其在小學教學中基本使用藏語授課,在各級各類升學考試中,藏語文對藏族學生也常作為一門主科,加之藏語又是他們的母語,故近期考入中高等學府的藏族學生不僅能流利地說藏語口語,而且大多數有一定的書面文字使用能力。同時,西藏的大多數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漢語文課,而初中、尤其到高中階段,除藏語文外,其余主要課程基本用漢語授課。所以,進入高校的藏族學生大多能熟練地應用藏漢兩種語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對在校學習和畢業后在區內工作極為有利。但也有部分學校由于對基礎教育中雙語教學的理解偏差或漢語教學力量薄弱等原因,漢語教學有所削弱,造成部分藏族學生漢語水平偏低,主要是思維速度慢、接受和表達能力差。這樣不僅給專業課學習帶來一些困難,也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完全按全國統一教學大綱的要求或盲目照搬區外其它高校的作法,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放慢講授速度,適當多寫板書,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可通過增設漢語文課以及在專業課教學中增加與學生交流等方式加強漢語訓練,提高其表達、理解能力。
另外,藏族大學生大多繼承了民族的許多優點,如能歌善舞、待人純樸熱誠、有相當的幽默感、喜歡室外活動;同時,又能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因此,學校應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健康愉快地度過大學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