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圖像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實驗之前的課程講授
1.相關法哲學理論的講授。法哲學理論的講授,主要是介紹現有的一些法哲學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學觀點爭議,這為日后提出問題奠定了基礎。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設計主要是運用生理實驗解決法哲學問題或者部門法的主要問題,所以人文社科問題是實驗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認知科學的生理實驗流程大同小異,運用的設備相差無幾,但是其所解決的法哲學問題卻大相徑庭,所以,相關的法哲學理論的基礎必須夯實,否則實驗就是無的放矢。為了進行“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就必須讓學生選修“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個部分法的法哲學課程(如“民法哲學”、“刑法哲學”、“訴訟法基礎理論”等課程)。為此,我們開設了“西方法理學”和“法哲學”等課程。通過相關法哲學課程的講授,并組織學生對部分重點問題、爭議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提煉出核心爭議之所在,由此設想日后可以進行實驗的粗略方案。這一點也是體現“認知研究”與“治療研究”之間的區別,體現我們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學或醫學意義)。此外,我們還為法學碩士生開設了“神經元法學”和“法律認知科學”等課程,對此類問題的探討更為專業、細致。
2.聯系醫院的醫生前來講課。由于課程具有跨學科性質,這種課程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而本學科的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背景,但畢竟其主導學科還是法學或法理學,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識顯然不如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邀請其他學科的教師或研究人員前來授課就顯得很有必要。而對于法律心理實驗課程而言,這方面主要是請醫院的醫生前來上課。這里包含了以下三類,一類是神經科專業的醫生,其為我們講解腦神經系統的相關知識。部分高學歷的醫生由于擁有系統的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識,甚至還可能從事過“認知”領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夠從“生理心理學”的“認知”角度為我們講解實驗設計的方案、流程等對實驗特別有意義的問題。
3.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參觀。由于法學專業學生對工科和醫科的實驗室一般都比較陌生,如果他們對醫療設備或者醫學實驗室沒有相關的認識,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實驗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讓他們參觀實驗室或者醫療設備。在參觀的過程中,由醫務和實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其中包括儀器、操作流程和儀器軟件的介紹。老師和學生甚至可以進一步接觸機器,如進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儀器內模擬作為實驗的受試者。這樣,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躺在儀器內接受檢查或實驗者的境況,設計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從事“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儀器設備與“醫學治療和檢查”的實驗設備雖然相同,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差別。如磁共振機器,一般醫學治療目的進行的檢查往往只需要運用“1.5T”級別的機器;雖然這種級別的機器也能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但是相關實驗對儀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級,此級別儀器在普通醫學檢查中的運用就比較少;認知科學實驗的磁共振儀器甚至使用到高達“12T”級別。
二、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工作
1.通讀實驗報告。法律認知科學相關的實驗論文很多,必須進行大范圍的選題篩選。粗略篩選之后的論文,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讀。研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看看研究現狀,知道他人的研究進程、重點、熱點和難點。通過這些研讀,我們就能夠根據現有的研究進度,選擇尚未研究(發表的)而又可能比較重要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日后實驗選題的大致范圍。二是參考他們的研究手段、流程,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借鑒。現在發表的論文,一般都會大致介紹實驗的流程。然而,學術論文畢竟不是實驗報告,其更多側重于問題的提出、解決和分析,流程的介紹往往比較粗糙。當然,部分學術論文也有比較詳細的實驗流程,對此類論文的仔細研習,就能對實驗設計產生比較大的影響。①
摘要: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已被國內外醫學專家廣泛應用,寫作醫學論文它是計算機網絡系統與醫學有機結合的產物,也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像壓縮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在醫學臨床應用的杰作。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傳遞醫學信息,進行原距離面對面的醫療活動,有效地為病人服務。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遠程會診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遠程醫療會診已成為醫院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新的醫療服務保障形式。遠程醫療的特點是以最快捷方式獲得接近傳統醫療方式的診治效果.真正做到快捷、高效,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開辟了一個新領域、新途徑。
1遠程醫療會診系統
遠程醫療會診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治療、遠程教育、遠程監護、建立數據庫等,較常見的有B超、胃鏡、CT、MRI等。我院目前已應用了遠程血液細胞學圖像處理系統。遠程醫療會診中心采用WindowsNT+NetMeeting視頻會議系統,細胞室配置了計算機、0IYMPUS—BX40三目光學顯微鏡、Panasonic微型攝像頭、掃描儀、EPSON710彩色噴墨打印機、電話等,血液病患者的圖片可由檢驗人員在本科內用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通過SUNSPRO直接傳輸,在遠程醫療會診中心配合下,可使對方專家同步觀察血片及骨髓片,以提出有效的診療方案。會診前先由病人選擇專家、預約會診時間,臨床醫師將檢驗報告、患者病歷及各種詳細資料填寫清楚,提前發送對方。在會診時。也可讓患者及家屬參與。通過視頻會議,讓專家與主治醫師、檢驗醫師及病人面對面交談,這樣既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診治水平。也增加了病人對醫學專家的信任度。
2遠程會診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摘要]目的:探討虛擬人體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選擇一無器質性病變中年男性顱腦標本,采用冰凍刨削切片技術,間隔1mm作斷層切片,經掃描儀、普通相機和數碼相機摘取圖像輸入計算機,用自編軟件處理平臺重建顱腦三維結構。結果:完成顱腦圖像數據的采集工作,斷面圖像清晰;組建數據庫,重建結構可任意放大或縮小,單獨或疊加顯示,并可任意角度旋轉等。結論:初步組建中國人顱腦數據庫。
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體數字化研究的開拓和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人體結構信息的數字化是科技發展的前沿問題,是一項巨大的科學研究工程。可視人體計劃(VHP)源于美國生物醫學圖像庫建立的需求[1],在醫學領域數字化虛擬人體不僅用于生物和人體形態學研究和教學,也開始有效地應用于矯形和整形外科在手術前后的可視化模型,外科手術模型的建立及模擬手術等。同時,數字化虛擬人體還廣泛地應用于航天航空學、生物力學、機器人學和體育訓練等學科[2]。本課題組立足于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完成了人體最為復雜的部位—顱腦的數字化研究工作。
1材料與方法
1.1標本選擇一經CT、MRI檢查無器質性病變,無頭部外傷及手術史,發育良好,身材、頭圍等參數符合中國人體特征的中年男子新鮮尸體一具,要求頭部無扭曲及擠壓變形。
1.2方法①用紅色乳膠行股動脈灌注,待乳膠完全凝固后,平甲狀軟骨上緣在保持頭部自然體位的情況下呈水平位離斷顱腦,獲得完整的顱腦。②將頭顱置于特制的大小適中的立方體小盒內,其內徑為25cm×25cm×25cm,盒的外側有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標準的坐標系統。將顱腦放入盒中央,使顱腦下斷面與盒底面緊貼,向盒內注入少許清水,排空斷面與盒底間氣泡后,置于戶外(氣溫低于-20℃)冷凍。待完全凍透后(冷凍1周)觀察可見冰層透明、無氣泡,頭部無位置變化及變形,斷面與盒底緊貼,冰塊與小盒凍成一體。然后注入清水,放置對位標志,加防塵蓋,排空氣泡,于戶外安全處冷凍。③于冬季室外(氣溫-20℃以下)用自制刨削機按預先設置的切割線自下而上切制,獲得連續斷層標本切片圖像240張(層厚1mm,用1~240分別編號)。為了防止因摩擦生熱而帶來的負面影響,采用噴純酒精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既防止了融化又有效去除了冰晶,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
1.3實驗計算機三維重建系統配置硬件:CPUPentuimⅡ350,內存128M,硬盤30GB,顯示器Philips107G,IntelliTouch表面聲波觸摸屏,掃描儀MicroTekSlimScanC6最大光學分辨率600×1200DPI(dotperinch),數碼相機DC-260最高分辨率1536×1024。軟件:圖片對位軟件,邊界處理軟件,三維重建軟件。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醫院聲像資料的類型和應用;醫院聲像資料的業務管理;醫院聲像資料的保管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錄音資料、攝影資料、錄像資料、計算機可讀資料、管理機構、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膠片、聲像技術因其圖文并茂、形象直觀、信息傳播速度快而使其在醫療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21世紀是信息與高科技結合應用發展的時代,醫院檔案向信息化管理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本文就醫院聲像檔案管理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如何對醫院聲像檔案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管理。
【關鍵詞】聲像檔案管理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記錄知識的信息載體正向高科技、多媒體的趨勢發展。聲像技術因其圖文并茂、形象直觀、信息傳播速度快而使其在醫療、教學、科研等管理活動中的應用日趨廣泛,醫院圖書館收藏文獻資料的載體也由單一的紙質載體向磁、光、聲像介質等多種載體發展。因此,加強聲像資料的管理是醫院信息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醫院聲像資料的類型和應用
醫院聲像資料按其記錄的形式不同分為錄音資料、攝影資料、錄像資料和計算機可讀資料。
1邊緣檢測
邊緣檢測是大多數圖像處理必不可少的一步,它的任務就是使邊緣精確定位和噪聲被抑制。盡管邊緣還沒有精確而廣泛承認的數學定義,一般文獻都認為局部極值點或灰度發生急劇變化的點即為邊緣點[8],它可以粗略地分為階躍邊緣(stepedge)和屋頂邊緣(roofedge)兩種。經典的微分邊緣檢測算子利用的是邊緣處的一階導數最大或最小,階躍邊緣點處二階導數呈零交叉或屋頂邊緣點處二階方向導數取極值等,由于梯度算子對噪聲很敏感,Pre-witt首先提出了用曲面擬合法來做邊緣檢測。
近年來,隨著數學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邊緣檢測方法,如數學形態法[10]、小波變換法[13]、神經網絡法[14]、模糊檢測法[12]、IFS邊緣檢測算子[16]等等。這些算子都在力圖最大程度地抑制噪聲和多尺度地探測真正的邊緣,但針對不同的圖像,并沒有一個通用的最佳檢測算子,讀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邊緣檢測算子在醫學圖像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醫學圖像的匹配、腫瘤病灶的確定、造影血管的檢測、冠心病的診斷、左心室邊緣的抽出等等。
2邊緣檢測方法
2.1微分法一階導數法:
不管是階躍邊緣點還是屋頂邊緣點,它的一階導數都具有局部極值。先對圖像的每一個像素求一階差分,取適當的門限,當某點的一階導數大于門限值時便被定為邊緣點,梯度算子和Robert算子[8]便是這類簡單算子,由于噪聲也表現為灰度的急劇變化,這類算子對梯度非常敏感,常產生一些孤立點。Prewitt和Sobel[7]邊緣檢測算子在進行微分以前,先進行鄰域平均或加權平均,這樣雖然抑制了噪聲,同時也模糊了邊緣,使檢測結果較粗。于是就出現了Kirsch算子[9],它是一個3×3的非線性算子,其基本思想是盡量使邊緣兩側的像素各自與自己的同類像素取平均,然后再求平均值之差,從而減少由于平均而造成的邊緣細節丟失,它的缺點是增大了計算量。二階導數法:此類方法利用的是邊緣點處二階導數呈零交叉或取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