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醫學影象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998年的專業目錄在十二個學科門類下設二級類71個,把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調減幅度為50.6%,藝術類中其他學科的專業種數也只是減少了一半。但是,卻把隨著改革開放而方興未艾的我國產業發展急需的,"既有自然科學特征又有人文學科色彩的",招生總量占藝術類60%以上的裝潢藝術設計、染織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室內與家具設計(部分)、裝飾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部分)等7種專業,一股腦合并為"藝術設計"一個專業。
且不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這些年這些專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就算與其他學科門類同步"調減",也沒有必要非把7個專業變為一個專業。使得各個學校都很無奈,不得不按"專業方向"招生和組織教學。這種"改革"完全是倒行逆施,是對世界現代設計100多年各專業形成發展狀況的無知或漠視。因為混淆了專業特性,在業內外無論對剛剛從西方吸收引進本應快速發展的專業,還是對陶瓷、染織等富有中國悠久傳統的專業,都產生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也極大地挫傷了專業教師的積極性。面對這種局面,居然還有"專業人士"閉著眼睛大唱贊歌,以至教育部從2001年起逐年批準新增目錄外專業和部分院校試點專業,到現在專業種數已經超出"調減"之前了,惟獨這7種專業未能夠得以正名。
也正因為"藝術設計"只被視為一個專業,教育部近期制訂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申報指南》,對于藝術類"藝術設計"專業只有兩門課程(藝術設計導論、現代藝術設計思潮)。而《展示設計》、《產品包裝設計》都是歷來被認為是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科方向課程,還有其他幾門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方向課程,卻規劃在工學門類里面。學科分類的不科學和設計專業合并帶來的弊端展現在許多方面。
把業內外都能分辨的不應合并的7個專業合并了,卻又批準設立了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會展藝術與技術等專業。難道培養教師的專業面"窄"可以,培養職業設計師的專業面則必須"拓寬"?"會展藝術與技術",這種名稱的專業為什么就沒有人覺得"窄"了呢?多年來,裝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方向"的許多畢業生也在從事這項專門工作,為什么長期以來就不能在視覺傳達設計學科開設這一專業或專業方向呢?設計類各個專業從一出現就是與相關的并且不斷發展的工藝、技術密不可分的。西方從100年之前,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就是按專業所需知識結構(包括藝術與技術層面)對學生進行培養的。
誠然,剛剛過去的20世紀,除了自然科學還在向縱深發展,藝術設計及許多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則更多的表現在與其它學科的交叉交融上。但是,藝術設計各個專業與其它學科的交叉交融發展,并不應當限制在學科內,這些專業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促進是歷史形成的。藝術設計各個專業的發展,應當也必然體現與各自相關聯的其他學科專業的交叉交融,造就適應快速發展的各行各業對專門藝術設計所需要的人才。"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包裝工程與設計"等專業,就是符合當今和日后細分市場需要應運而生的。但是,目前這些專業依托在工學門類,是舍本逐末之舉。中國本土產業進步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國設計",僅僅滿足于"Made*in*China"是不夠的。"設計"是有別于"制造"概念的,前者是對未知領域的開拓和新的物象、形態、可能的創意發現,而后者只是對這些開拓和發現結果的批量加工復制。滿足"中國設計"需要的設計師,對相關產業技術的了解和熟悉固然重要,但是對設計師的創造力培養仍然還是第一位的。
2.前景:日益細分的職場需要與產業技術進步結合的各種復合型專業人才
1.醫學方面計算機利用
電子計算機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開始于本世紀50年代末,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深入醫學各個領域。從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到預防醫學,從醫療、科研、教學、醫學情報檢索到醫院的科學管理,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計算機。微處理機、專用機、小型機、計算機網絡及計算機軟件成為醫學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在基礎醫學方面利用計算機聯機處理各種醫學實驗信息、模擬生物和生理系統,對研究生物的微觀結構、神經活動、癌細胞的發生機理等,起到促進作用。在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方面采用計算機實現了體檢自動化,利用計算機模擬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及防治研究等。在醫院綜合管理方面利用醫療信息系統對醫學進行綜合管理,完善病歷存儲、藥品管理、財務管理、辦公信息化等,大大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水平。下面介紹一些計算機在醫學上的實際應用。
2.利用計算機處理醫學實驗信息
數值計算是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較早應用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統計分析各種臨床及生物醫學數據也是數值計算。由于生物醫學基礎實驗和臨床診斷都是從人體或生物體上取得信號,這些信號具有信號微弱、干擾大、信噪比低及遵循統計學規律的特點,因而疊加法、直方圖、頻譜分析等各種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較多。在醫學領域中,人體的許多生理信號,如心電波、腦電波、脈波、心音、呼吸頻率乃至一晝夜間正常人的體溫等等都是近似于周期性的,存在著相應的頻譜。其中某些參數的頻譜分析在醫學研究和臨床診斷中有實際意義。如果我們掌握了各種生理信息的頻譜,就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模擬它們,這在教學、科研和臨床上都有實際意義。模擬標準的心電信號在計算機診斷和監護系統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判別心電異常的依據[1]。
3.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診斷
計算機輔助診斷實際上是把大量的醫學資料和醫生的豐富經驗,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匯總存貯,并隨著醫學的發展不斷更新完善。計算機處理數據的精確、覆蓋面廣泛、無間斷性等特點使電子計算機進行輔助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體表標測心電圖即采用體表多電極同時記錄體表各部位心臟激動造成的電位差,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人進行研究,但最終因工作難度太大而中斷。近些年,電子計算機自動采集體表眾多部位的各瞬時電位變化,進行分析處理,繪制成等位標測圖,它能獲得比常規心電圖或心電向量圖更豐富的信息,有助于認識心臟激動的空間電位分布和體表電位分布的關系。在婦產科領域,英國普利茅茨醫學院研究生院婦產科keith開發了智能胎心率與宮縮描記圖(cardiotocography,CTG)計算機輔助分析系統。
按照礦區黨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我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工作的要求,為了搞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掌握醫院發展的現狀,找準制約發展的瓶頸,尋求快速發展的突破口,進一步謀劃和理清發展思路,做到有的放矢,院黨總支積極行動,認真制定調研方案,確定調研內容,3月27日,院領導班子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實踐活動主要做法及收到的成效
科學發展觀是醫院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醫院發展過程中各種新矛盾、新問題的基本原則。作為醫療服務保障單位,如何提高全體員工的科學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一流社區醫療服務品牌”建設,是當前必須認真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我院結合實際,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為目標,著力轉變黨員干部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醫院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推動醫院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做法:學習實踐活動緊緊圍繞醫院中心工作,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把活動作為提高工作、服務上水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兩促進”。二是與創建“五型班組”,加強基層建設工作相結合。進一步理順科室管理制度、崗位流程,加強科室規范化管理,促進各項工作上水平。三是與安全環保、節能減排工作相結合。嚴格執行“六條禁令”、“HSE管理原則”,大力開展控投降本工作、節支增效活動,爭取09年創收工作較去年有所提高。黨員干部要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做到“學習走在先、工作干在先、服務做在先、幫扶搶在先”“四個先”。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使我院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水平上臺階。
收到的成效:一是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通過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院職工,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強化了求真務實的意識,服務意識不斷增強,科學管理水平和科學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進而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
二是激發了活力,鼓足了干勁。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提高了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的整體素質,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進一步增強了群眾觀念,鼓足了干勁,為推動醫院全面可持續發展努力工作。
【摘要】目的分析小連翹(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內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內生菌分離法分離菌株,雙培養法對峙試驗測定其抗菌性。結果從小連翹的根、莖、葉等不同的器官中分離得到81株內生真菌,經形態學分類鑒定分屬于4個目,5個科,26個屬,其中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和絲核菌屬(Rhizoctoniasp.)為優勢菌群。不同部位內生真菌的類型、數量和分布存在差異,根部有31株,分屬于12屬;莖部有12株,分屬于10屬;葉部有38株,分屬于13屬。通過平板對峙實驗發現,從小連翹所分離的內生真菌中54.32%對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結論小連翹內生真菌及其代謝產物中具有潛在活性物質,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內生真菌;小連翹;拮抗活性
Studiesoncommunitiesofendophyticfungifrom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dtheirantipathogenicactivitiesinvitro
Abstract:The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morphologicallyfromtheroots,stemsandleave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Eightyonestrainsof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belongedto26genera,5familiesand4orders.Cephalosporiumsp.andRhizoctoniasp.werethedominantgenera.Among81strains,31strainsof12generawereisolatedinroots,12strainsof10generainstems,and38strainsof13generainleav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quantity,population,anddistributionoftheendophyticfungivariedindifferentposition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Inthedualculturetests,53.48%ofalltheisolatedEndophyticfungishowedantagonistictosomeplantpathogens.Theseendophyticfungiinsidetheplantshaveintimatecorrelationwiththeirhosts.Theseendophyticfungiandtheirmetabolitesmight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lantsagainstthepathogens.
Keywords:endophyticfungi;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tipathogenicactivities
小連翹(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別名小翹、七層蘭、瑞香草、元寶草等,為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藥藤黃科植物,味苦、性辛、平[1]。全草含鞣質,有光致敏作用,動物食后可產生皮炎;含小連翹堿(hypecorine)和小連翹次堿(hypecorinine);花含金絲桃素(hepericin)[2],有活血、止痛、調經、止血、消腫之效;小連翹或其提取物作為有效藥物成分用于制備治療睡眠障礙、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等病癥的藥物[3];同屬植物貫葉連翹,在西方國家稱圣約翰草,用于治療憂郁癥等疾病已有幾百年的歷史[4]。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小連翹也具有抗憂郁作用[5]。文獻報道,小連翹中含有聚(異)戊二烯二苯甲酮類衍生物、萘駢雙蒽酮類和黃酮類等多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是小連翹藥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是要提取和分離這些藥物成分還有很多困難[6]。近來研究表明,某些藥用植物中個別內生真菌能夠產生與宿主相同或者相似藥理活性的成分[7],由此對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研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如果在小連翹內生真菌中能夠發現類似的活性物質,無疑找到了一種可替代小連翹植物的新型生物資源。但是至今未見從小連翹中分離及其內生真菌的種群多樣性的研究報道。本文對小連翹內生真菌進行了分離和分類鑒定,并對其種群多樣性及內生真菌拮抗病原菌的活性的研究報道如下。
【摘要】目的分析小連翹(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內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內生菌分離法分離菌株,雙培養法對峙試驗測定其抗菌性。結果從小連翹的根、莖、葉等不同的器官中分離得到81株內生真菌,經形態學分類鑒定分屬于4個目,5個科,26個屬,其中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和絲核菌屬(Rhizoctoniasp.)為優勢菌群。不同部位內生真菌的類型、數量和分布存在差異,根部有31株,分屬于12屬;莖部有12株,分屬于10屬;葉部有38株,分屬于13屬。通過平板對峙實驗發現,從小連翹所分離的內生真菌中54.32%對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結論小連翹內生真菌及其代謝產物中具有潛在活性物質,值得深入研究。【關鍵詞】內生真菌;小連翹;拮抗活性Studiesoncommunitiesofendophyticfungifrom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dtheirantipathogenicactivitiesinvitroAbstract:The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morphologicallyfromtheroots,stemsandleave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Eightyonestrainsof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belongedto26genera,5familiesand4orders.Cephalosporiumsp.andRhizoctoniasp.werethedominantgenera.Among81strains,31strainsof12generawereisolatedinroots,12strainsof10generainstems,and38strainsof13generainleav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quantity,population,anddistributionoftheendophyticfungivariedindifferentposition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Inthedualculturetests,53.48%ofalltheisolatedEndophyticfungishowedantagonistictosomeplantpathogens.Theseendophyticfungiinsidetheplantshaveintimatecorrelationwiththeirhosts.Theseendophyticfungiandtheirmetabolitesmight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lantsagainstthepathogens.Keywords:endophyticfungi;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tipathogenicactivities小連翹(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別名小翹、七層蘭、瑞香草、元寶草等,為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藥藤黃科植物,味苦、性辛、平[1]。全草含鞣質,有光致敏作用,動物食后可產生皮炎;含小連翹堿(hypecorine)和小連翹次堿(hypecorinine);花含金絲桃素(hepericin)[2],有活血、止痛、調經、止血、消腫之效;小連翹或其提取物作為有效藥物成分用于制備治療睡眠障礙、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等病癥的藥物[3];同屬植物貫葉連翹,在西方國家稱圣約翰草,用于治療憂郁癥等疾病已有幾百年的歷史[4]。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小連翹也具有抗憂郁作用[5]。文獻報道,小連翹中含有聚(異)戊二烯二苯甲酮類衍生物、萘駢雙蒽酮類和黃酮類等多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是小連翹藥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是要提取和分離這些藥物成分還有很多困難[6]。近來研究表明,某些藥用植物中個別內生真菌能夠產生與宿主相同或者相似藥理活性的成分[7],由此對藥用植物內生真菌的研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如果在小連翹內生真菌中能夠發現類似的活性物質,無疑找到了一種可替代小連翹植物的新型生物資源。但是至今未見從小連翹中分離及其內生真菌的種群多樣性的研究報道。本文對小連翹內生真菌進行了分離和分類鑒定,并對其種群多樣性及內生真菌拮抗病原菌的活性的研究報道如下。1材料與方法1.1材料分離所用材料為小連翹的根、莖、葉,采自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州)。采集其健康的組織,無其它病蟲害,根、莖與葉分開采集,放于密封袋中,于4℃存放,盡快進行內生真菌的分離。碘伏:威的牌消毒液,主要成份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即碘伏),液體劑型,有效碘含量為0.5%,是一種新型的PVP-I消毒劑,深圳市新華鵬消毒劑有限公司生產。NS液:0.9%NaCl;ST液:0.9%NaCl,0.5%吐溫80;中和劑:0.9%NaCl,0.5%吐溫80,0.5%硫代硫酸鈉。PDA培養基: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水1000mL,pH7.0。在進行內生真菌的分離時,向培養基中分別加入青霉素、鏈霉素至50μg/mL。1.2供試菌株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白葉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惡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f.sp.vasinfectum)由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和生化教研室提供。1.2方法1.2.1植物材料的處理樣品采于2005年10月。樣品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取不同部位的莖或葉若干,剪成小塊,分別放于三角瓶中;加入碘伏消毒液(使用時有效碘濃度為2500mg·L-1),不斷搖動,消毒5min。吸去消毒液,加入無菌ST液,蕩洗1min,吸去液體。重復一次。經表面消毒后的樣品可用于接種。1.2.2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莖內內生真菌的接種:用無菌刀片削去莖的皮及已裸露的切面,然后切取約2~5mm的切片若干,先置于無菌平皿中。再將樣品置于無菌研缽中,加入石英砂和1mLST液,將樣品研成漿。取適量的漿液涂布于PDA平板。為了保證樣品有足夠的代表性,每個樣品要用若干段莖,一段莖僅涂一個平板,共需涂5~10個平板。根葉樣品的處理基本同莖。將涂布好的平板置于28℃培養,每隔12h觀察真菌菌落形成情況。培養基中一出現菌落,立即將此處的小塊瓊脂挖出,將平板再放回28℃培養10d,計數各平板上的菌落總數。挖出的含真菌的小塊PDA立即置于含PDA的小試管中培養,待真菌長出后,再在PDA平板上采用菌絲頂端純化法逐步純化。待菌落出現后,根據菌落形態、顏色的差異以及長出時間的不同,分別挑取各平板上的菌落邊緣的菌絲接于新的平板上進行分離培養。在培養數日后,觀察菌落的形態及其菌落邊緣的整齊情況,并做相應的記錄,包括影象記錄,對菌株編號后,轉至PDA斜面培養基上,于28℃培養箱中培養5~7d,然后放入4℃冰箱保存。1.2.3表面消毒效果檢測表面消毒后的樣品于5mL無菌水中振蕩1min,取0.3mL懸液涂布于PDA平板上,在28℃培養,記錄是否有真菌生長。另外,采用存活試驗觀察表面消毒效果,即將分離的內生真菌菌苔經過各自表面消毒程序處理后,再接種到PDA平板28℃培養后,觀察是否生長。1.2.4菌種鑒定從純化培養數日的菌落上挑取菌絲并連同分生孢子制成玻片,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菌絲形態、孢子梗形態、孢子形態以及孢子與營養體之間的著生關系,對照有關資料確定真菌的分類學地位[8]。1.2.5對峙試驗將4種植物病原菌(紋枯病菌、稻瘟病菌、白葉枯病菌、惡苗病菌)接種于平板中央,內生真菌接種于平板邊緣,28℃培養,觀察病原菌菌落周圍的變化。2結果2.1表面消毒效果表面消毒后的樣品振蕩液0.3mL分別涂布于PDA平板培養基上,28℃培養2周后無菌落長出,同時10株分離的代表性真菌菌苔分別經過消毒過程處理后接種到PDA平板上,28℃培養2周后,沒有觀察到菌落生長。表明經過樣品消毒處理過程,樣品表面附生菌的影響已消除,分離的菌株來自于樣品內部,與植物組織結合緊密。2.2小連翹內生真菌種群組成從植物小連翹分離獲得內生真菌共81株。經顯微形態觀察鑒定為4個目,5個科,26個屬(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植物小連翹內生真菌中,從目的分類水平上以叢梗孢目(Moniliales)和無孢菌群(Myceliasterilia)為優勢菌群,分別為50株和23株占總菌株數的61.7%和28.4%;在屬的分類水平上以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和絲核菌屬(Rhizoctoniasp.)為優勢菌群,分別為20株和16株,占總菌數的24.7%和19.7%。[1][2][][]2.3植物小連翹不同部位內生真菌的分布對小連翹根莖葉內生真菌的種類,數目和分布部位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表1小連翹植物內生真菌種群組成(略)Tab.1Thecomposingofendophyticfungiin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從表2中看出,從小連翹植株內分離的81株內生真菌的分布各有特點,根部分布有31株內生真菌(占總數的38.2%),隸屬于12個屬(占26個屬的46.2%);莖部分布有12株內生真菌(占總數的14.9%),分屬于10個屬(占26個屬的38.5%);從葉部分離出的38株內生真菌(占總數的469%),分屬于13個屬(占26個屬的50%)。由此可知,小連翹的內生真菌主要存在于植株的葉和根中,莖部組織中分離到的內生真菌相對較少。從根莖葉中分離到的內生真菌的種屬分布來看,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在葉部、根部和莖部都有分布,說明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不僅是葉部的優勢種群,而且也是整株小連翹植物內生真菌的優勢種群。絲核菌屬(Rhizoctoniasp.)僅在根部分布,是根部的優勢種群,占根部所有分離到的內生真菌的51%。另外,短梗霉屬(Aureobasidiumsp.)、鞘孢霉屬(Chalarasp.)、束絲菌屬(Ozoniumsp.)也只在根部分布;而串珠孢霉屬(Moniliasp.)、曲霉屬(Aspergillussp.)、粘帚霉屬(Gliocladiumsp.)、痕格霉屬(Sirosporiumsp.)、彎孢霉屬(Curvulariasp.)、毛殼菌屬(Chaetoniumsp.)和直毛殼菌屬(Ascotrichasp.)的內生真菌只在葉部分布,而葉組織內生真菌的優勢種也和根部不同,頭孢霉屬和痕格霉屬內生真菌是葉部的優勢菌群;從莖部分離的內生真菌的優勢菌群不明顯,其中分離到的木霉屬(Trichodermasp.)、黑孢霉屬(Nigrosporasp.)、芽枝霉屬(Cladosporiumsp.)內生真菌只在莖部分布。結果表明,小連翹根莖葉組織的不同部位所分離到的內生真菌的數量不同,所分離到內生真菌的分布和優勢種群也存有差異。表2小連翹植物內生真菌數量與分布(略)Tab.2ThenumberanddistributionofendophyticfungispeciesinHyperioumssampsoniiHance2.4內生真菌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過平板對峙試驗分別對從小連翹中所分離的81株菌對植物病原菌紋枯病菌(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白葉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惡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f.sp.vasinfectum)的抑菌活性進行測定(圖1)。結果發現,從小連翹中分離的81株內生真菌中共有53株對一種或多種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占總分離株數的52.48%)。其中對惡苗病菌有抑菌作用的有23株,對白葉枯病菌有抑菌作用的18株,對紋枯病菌有抑菌作用的有12株,對棉花枯萎病菌有抑菌作用的有4株。這表明多數小連翹內生真菌具有抗植物病原菌的功能,在小連翹中存在著廣泛的抗菌生物活性資源。A.內生真菌J-53拮抗紋枯病菌;B.內生真菌f-55和f-166拮抗惡苗病Dualculturebetweenendophytesandpathogens3討論從近年來的研究看,植物體中存在內生真菌是普遍的。內生菌系統地分布于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組織的細胞或細胞間隙。有報道說,內生真菌菌絲在宿主植物的葉鞘和種子中含量最多,而葉片和根中含量極少[9]。但是也有報道,根和葉內生真菌含量較多[10]。不同的植物可能具有的內生真菌的種類和數目相差很大。我們從中藥植物小連翹的根、莖、葉共分離出81株內生真菌,分屬于4個目,5個科,26個屬。頭孢霉屬(Cephalosporiumsp.)在小連翹根、莖、葉內生真菌的分離過程中都得到,它既是葉內的優勢菌群也是整個植物的優勢菌群;絲核菌屬(Rhizoctoniasp.)分離獲得的數量比較多,但是它僅僅是根內的優勢菌群。植物內生真菌生活在活體植物組織中,其生長代謝受多方面因素制約,不僅受到宿主植物的影響,外界環境因子也是其重要影響因素。外界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植物生長代謝,間接影響到植物內生菌生物多樣性與生長代謝。從小連翹的根、莖、葉不同部位分離的內生真菌在數量、種類有很大的差異。小連翹的大部分內生真菌主要存在于葉和根部,而莖中相對很少,這表明不同的內生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組織中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部位的微環境如通氣狀況、生物酶和其他化學成分的不同,從而適合不同種屬的內生真菌類群的侵入和生長。迄今的研究表明,植物內生菌與宿主發生聯系時,對宿主有以下影響:可增強宿主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生產力[11]、抗逆抗蟲[12]、具有除草劑活性[13]等。內生真菌對宿主的作用機制可能是由于內生菌在植物體內繁殖和生長,并產生豐富多樣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植物的生長和代謝。通過對峙試驗研究小連翹內生真菌對紋枯病菌、白葉枯病菌、惡苗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性,結果發現,小連翹內生真菌中多數種類(約52.48%)能夠抑制一種或者多種病原菌的生長,這表明小連翹內生真菌中存在著廣泛的抗菌生物活性資源,這些內生真菌及其代謝產物在植物對抗病原菌的過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由此可見,藥用植物內存在著廣泛的內生真菌,這些內生真菌可能成為生物防治中有潛力的生物因子,在生態農業和生物農藥研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研究內生真菌的各種次生代謝產物及其作用機制,在農業和(或)醫藥業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研究和開發植物內生真菌,從而為尋找植物病害的抗菌藥用資源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參考文獻】[1]謝宗萬.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4-35;72;263;388-389;479-480.[2]段靜雨,阮金蘭.小連翹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5,26(10):1461-1463.[3]潘映紅,郭寶林,彭勇.國產金絲桃屬植物資源現狀及利用前景[J].中藥材,1993,16(3):14-18.[4]BILIAAR,GALLORIS,VINCIERIFFST.John’swortanddepressionefficacy,safetyandtolerabilityanupdate[J].LifeSciences,2002,70:3077–3096.[5]萬德光,裴瑾,周明眉,等.三種貫葉連翹組植物醇提物對小鼠抗抑郁作用[J].中藥材,2003,26(3):187-189.[6]王澤劍,梁翠玲,毛志銘.圣約翰草提取物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3,11(3):212-214.[7]吳芳婷,陳代杰,錢秀萍.植物內生菌抗菌物質研究新進展(英文)[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4,29(3):184-192.[8]魏景超.真菌鑒定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29-649.[9]李能章,彭遠義.植物內生菌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2004,14(2):69-71.[10]李治瀅,李紹蘭,周斌,等.三種藥用植物內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J].微生物學雜志,2004,24(6):35-46.[11]SHINIZUM,FURUMAIT,IGARASHIY,etal.AssociationofinduceddiseaseresistanceofrhododendronseedingswithinoculationofStreptomycesssp.,R-5andtreatmentwithactionmyceteDandamphotericinBtothetissueculturemedium[J].TheJournalofAntibiotics,2001,54(6):501-505.[12]CLAYK,HOLAHJ.Fungalendophytesymbiosisandplanteddiversityinsuccessionalfields[J].Science,1999,285:1742-1745.[13]PETERSS,DRAEGERS,AUSTHJ,etal.Interactionsindualculturesofendophyticfungiwithhostandnonhostplantcalli[J].Mycologia,1998,90:36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