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插秧機械化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提高全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經縣政府同意,現就做好今年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快推廣步伐。水稻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但與小麥相比,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綜合水平還不高,特別是水稻栽植環節機械化水平偏低,仍是制約我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和短板,是解決水稻生產“三彎腰”問題面臨的一道難關。因此,加快提高水稻栽植機械化水平不僅是保障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為此,各鄉鎮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進插秧機保有量和機插秧面積雙增長。每個水稻生產鄉鎮都要選擇3—5個村進行連片示范推廣,每村示范面積500畝以上。各鄉鎮在示范點的選擇上要繼續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為基礎,開展試驗對比,以實實在在的效果,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條件好的村要積極開展整村推進,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影響周邊地區。
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各鄉鎮要結合農機科技促進年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集市、現場演示會、農機科技入戶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高產、穩產、優質、增效的優點,宣傳本地機插秧先進典型事例,充分發揮大戶和示范戶的宣傳引導作用,讓農民帶動農民,讓示范成效推動發展。通過宣傳,形成全社會共識,增強廣大農民應用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自覺性。尤其是部分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尚未啟動的鄉鎮,要通過示范擴大宣傳面,擴大社會群體對于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認知度,為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政策扶持,建立激勵機制。今年省委省政府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新機具新技術,實施水稻育插秧機械化作業補貼,著力提高農作物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因此,為切實加快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推廣工作,今年我縣將水稻育插秧機械作為農機補貼重點,優先滿足農民購買插秧機、育秧播種流水線、育秧硬盤的需要,不斷增加水稻生產機具的保有量,為育插秧機械化發展提供物質裝備保障。同時縣財政還將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購買的插秧機(育秧播種流水線)、育秧軟(硬)盤和連片育秧3000盤以上的農戶、農機服務組織進行購置(累加)補貼和育秧補貼。具體標準為:插秧機(育秧播種流水線)補貼20%、育秧軟(硬)盤補貼60%、育秧補貼1元/盤。對工作開展扎實、推廣成效顯著的鄉鎮負責人、技術指導人員等將給予獎勵,以進一步調動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示范推廣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合作,強化技術培訓。縣農業、農機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抓緊當前春季備耕空閑時機,積極組織農業、農機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針對農民群眾生產水稻急需的農機化技術開展技術培訓,手把手、面對面地向農民群眾傳授農機化技術,充分發揮農業、農機專家在水稻育插秧示范工作中的技術服務優勢,使農機農藝由松散結合到密切融合,由單一環節配合逐步擴展到全程合作。著重抓好品種選擇、育秧環節、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切實強化示范點農戶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并做好全程技術服務,確保推廣一片、成功一片、帶動一方。
五、創新方法,完善服務措施。目前,影響我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戶生產規模小、機具購置投入相對較高、單機作業面積少、經濟效益低以及水利設施不配套等。為此,要積極創新方法,加快構建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的農機服務產業鏈,建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積極引導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種田能手等組建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探索“專業育秧”、“帶秧機插”等作業模式,拓展服務范圍。積極采取跨區作業、訂單作業,不斷推進育秧、機插專業化、規模化,提高育秧設備、插秧機械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形成規模經營,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逐步加快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步伐。
六、創造條件,推進基地建設。水稻機械化育秧基地建設,是加快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今年省財政已下撥90萬元要求我縣開展水稻育秧工廠試點建設,最近,省農委和省財政廳又聯合下文強調“各試點縣農委要會同農機部門狠抓合同落實,加強對育秧工廠建設、機插秧作業質量和應用水平的監管”。因此,各鄉鎮要積極推薦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申請育秧工廠建設,農業、農機部門要切實做好技術服務和協調工作,確保項目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