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蔬菜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蔬菜質量安全和城鎮蔬菜市場有效供給,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藍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國辦發號),以及《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保障市場供應的意見》(湘政發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進一步發展我縣蔬菜產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農民增收和保障市場有效供給為目的,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化經營為方向,扎實推進基地建設、市場建設和科技服務,全面推進我縣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到2015年,全縣發展蔬菜基地面積6萬畝,其中專業菜地4000畝;全縣蔬菜種播面積20萬畝,產鮮菜30萬噸,產值5億元,優質率92%以上;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3萬畝,產品全部通過無公害認證,綠色食品認證5個,有機食品認證3個,創建2個以上知名品牌;蔬菜產業占種植業的比重提升到45%以上,努力把宜章建設成為粵港澳的“菜園子”。
三、布局規劃
(一)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城鎮專業蔬菜基地4000畝,主要布局在城關鎮城東村,城南鄉壽福、新田、法堂、曹家、廖家灣、吳家、南灣、樟涵等村,沙坪鄉沿江、留軍、樟橋村,白石渡蔬菜村和梅田鎮。
(二)外向型蔬菜基地。根據我縣實際,分三個區域布局蔬菜產業:東部平和、里田、長策、新華等高山區發展以蘿卜、辣椒、茄子為主的反季節蔬菜;中南部城關、城南、黃沙、長村、東風、麻田等低海拔區發展以食用菌、韭菜花、香芋、茄子為主的外向型訂單蔬菜;莽山周邊的莽山、天塘、一六發展以苦筍、蕨菜、慈菇、野山椒為主的特色野菜。同時,以莽山為品牌,大力招商引資,發展高海拔區特色山野和綠色蔬菜,建立與旅游休閑觀光和現代蔬菜產業蔬菜加工企業,實現蔬菜產業產、加、銷一體化,拉長蔬菜產業鏈,提升全縣蔬菜產業整體效益。
四、工作重點
(一)加強基地建設
1.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建設。鞏固改造城鎮專業蔬菜基地2000畝,補充新擴城鎮專業蔬菜基地2000畝。加強基地基礎建設,重點加強水電路、大棚、噴滴灌、遮陽網、防蟲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2.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設3個外向型標準化生產基地,以此帶動5.5萬畝外向型蔬菜生產。
3.食用菌生產基地。積極扶持三農科技、新田野和麻田食用菌基地建設,規范食用菌生產經營秩序,發展食用菌產業。
(二)加強科技示范工程建設
1.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展示園。建立占地50畝的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園,每年引進篩選新品種5-10個,示范4~5個新品種,示范推廣3-5項年畝產值超萬元的高效種植模式,展示園聯系50-100戶種植大戶,并負責將展示成功新品種和高效益生產技術推廣到生產園區及大戶。每年定期開展專業大戶培訓、技術骨干培訓。
2.集中育苗站。在專業蔬菜地,建設占地20畝的集中育苗站,建設連棟溫室和塑料大棚及輔助設施,以蔬菜良種供應、種苗生產,特色新品蔬菜栽培示范,國內外蔬菜科技引進、消化、吸收,信息和技術產品服務為主要功能。到2015年,優良蔬菜種苗(穴盤育苗、嫁接苗等)生產能力達到100萬株/年。
3.專業種植大戶培植。為進一步形成蔬菜規模化、集約化,在規劃期內培育建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蔬菜專業種植大戶20戶。
(三)加強現代蔬菜物流體系建設
1.改善流通設施條件。根據產業布局和市場需求,規劃建設蔬菜專業批發市場。積極做好蔬菜基地對接超市工作,加強社區菜店建設,方便市民購菜。
2.加快現代蔬菜物流企業組建步伐,建立以物流企業為龍頭,5萬畝外向型蔬菜基地為基礎,建設蔬菜冷鏈系統,擴大凈菜、小包裝加工、冷藏,構建蔬菜直銷配送現代物流體系。
3.加強信息網絡平臺建設。蔬菜、商務、物價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支持建立覆蓋基地和批發市場的產銷信息服務平臺,規范信息采集標準,健全信息工作機制,定期收集“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求、質量、價格等信息。
(四)加強蔬菜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做好蔬菜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程、生產加工等地方規范的制修訂工作,構建蔬菜地方質量標準體系。積極開展標準菜園創建工作,推進蔬菜生產向統一品種、統一購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六統一”發展。加大品牌培育和認證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加強縣蔬菜檢測中心建設,在基地、重點鄉鎮建立蔬菜檢測站,在重要示范片、重點村建立蔬菜檢測點,健全蔬菜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形成生產有檔案、產地有準出制度、市場有準入制度、產品有標識和身份證明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宜章縣“菜籃子”工程領導小組
(二)加大資金投入。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縣財政設立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按縣城鎮常住人口人平7元的標準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明確相應的蔬菜工作經費,以后視財力情況逐年增加。二是依法加大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征收力度,做到足額征收、專款專用。三是每年縣財政安排20%以上的價格調節基金,作為蔬菜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四是加大項目扶持力度。整合發改、國土資源、水利、農業、科技、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資金100萬元,用于蔬菜生產和蔬菜基地建設。
(三)加強城鎮專業蔬菜基地管理和保護。認真貫徹執行《省城鎮蔬菜基地管理條例》和湘政發〔〕31號文件精神,落實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保護并利用好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嚴格實行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及時擴補城鎮專業基地面積,并將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建設納入縣城總體規劃范疇。要把城鎮專業菜地作為基本農田保護的重中之重,細化到村、組、戶和丘塊,登記造冊歸檔,劃定紅線,嚴格管理。規范城鎮專業蔬菜基地征用程序,依法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四)優化發展環境。切實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置換和流轉,確保蔬菜集中連片種植,向區域化、規模化、設施化方向發展。蔬菜生產用水、用電按照農業用水、用電標準執行。積極開展設施蔬菜保險試點,探索設施蔬菜風險補償機制,努力降低設施蔬菜風險。
(五)建立產業扶持政策。一是大力扶持集中育苗場站建設,建立良種秧苗補貼機制。二是對新開發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專業蔬菜基地機耕道、排灌水渠、三池等基礎設施建設驗收合格的,給予經費扶持。三是對連片種植200畝以上的蔬菜專業基地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每一產品給予1000元獎勵;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每一產品給予3000元獎勵。
(六)建立考核考評機制。根據國發號文件精神和《郴州市“菜籃子”縣(市、區)長負責制目標管理責任狀》的要求,將蔬菜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設立“菜籃子”獎勵專項資金,對考核優良者予以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