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氣象業發展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關山草原旅游風景區管委會,縣政府各工作部門、議事協調機構: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為了進一步加快我縣氣象事業發展,更好的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3號),省政府《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意見》(陜政發〔〕32號)以及市政府《關于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寶政發〔〕61號)文件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每年因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我縣GDP的1%--3%,特別是冰雹、干旱和雷電災害,其發生次數、強度、災害程度遠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全省冰雹和干旱的重災區,對我縣糧食,烤煙及藥、果、菜等造成的損失極大。
加快氣象事業發展,加強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服務時效,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改善服務手段,加密氣象觀測網點,開展氣候資源分析評估,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氣候資源,對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應對氣候變化,提高氣象應急保障能力,保障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氣象事業發展,加強以人工防雹增雨,雷電災害防御為主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進一步提升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的能力,對我縣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理念和發展方向,按照“一流裝備、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臺站”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觀測基礎,提高天氣預報預測水平,加強人工防雹增雨能力建設,提高作業效果和效益,加大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力度,提高氣象依法行政和氣象行業管理能力,加強部門協作,實現氣象資源和氣象信息全社會共享,將社會服務與自身發展相結合,建立一體化的氣象聯合保障體系,使我縣氣象整體實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加快氣象基礎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氣象綜合保障作用
(一)加快建設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增加觀測站網密度,提高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氣象局要會同各鄉鎮、農業、水利、煙草、環保、城建、國土、計劃發展等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做到統一布局,“十一·五”期間,在我縣范圍內建成10個區域天氣觀測站(其中建成2個四要素站,8個兩要素站),一個土壤監測站,兩個經濟林果生態氣候監測點,建成新一代天氣雷達監測信息接收系統,形成綜合觀測系統,為各級領導,各行各業提供全面、詳實的氣象實測資料和信息
(二)加快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能力和現代化建設,努力提高作業效益。
我縣是全省冰雹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也是干旱多發地區,隨著烤煙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冰雹干旱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嚴重,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最大程度的減輕冰雹和干旱對糧、煙、果、菜等農經作物造成的災害損失,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需要,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及省、市氣象局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縣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得到較快發展,成效十分顯著,但和全省快速發展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今后一個時期,我縣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重點是完善機制、擴大規模、加大投入、科學作業、提高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效益和水平,具體為:
1、加密人工增雨火箭點布設,提高人工增雨作業效果。我縣現有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是七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初具規模,九十年代后期以來形成的以“三·七”高炮為主要手段的人工防雹體系,近年來,隨著以烤煙為龍頭的種植業迅速發展壯大,干旱災害損失越來越大,而火箭的增雨效果要遠遠大于“三·七”高炮,火箭逐步取代高炮已成為今后人工增雨作業的發展方向,因此,加密火箭點布設,形成防雹以高炮為主,增雨以火箭為主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全省火箭點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而我縣在這方面的發展已經滯后,根據我縣糧、煙、果、菜種植分布,擬在現有一門火箭點的基礎上,再增加五門火箭,依托現有炮點分別布設于牙科、天成、河北、李家河、火燒寨炮點,基本形成覆蓋全縣的火箭增雨作業覆蓋網。
2、加快炮點基礎設施建設。我縣現有的十二個人工防雹增雨炮點由于建設早,在建設時期起步低,設施十分簡陋,有50%的土木結構房屋已成危房,有60%的炮點無水,基礎設施極差,近年來,在縣政府,市氣象局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炮點基礎設施有了一定改善,已有四個炮點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根據寶政辦發〔〕38號文件,關于加快人工防雹增雨基礎設施和標準化炮站建設的要求,防雹增雨的炮站和火箭站建設項目,納入縣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配齊作業裝備,按照兩庫(高炮火箭庫、彈藥庫)、三室(值班室、民兵宿舍、灶房),一平臺(射擊平臺)結構,擬在3年內對剩余9個炮點進行綜合改造,改善炮點工作和生活條件。
(三)進一步健全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氣象局要加快公共氣象服務現代化建設,改善公共氣象服務手段,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要加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各行各業的氣象服務,氣象局要與廣電、網絡和通信等運營企業,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服務渠道,最大限度的擴大氣象信息的公眾覆蓋面、以氣象警報,電視、電話、手機短信息,電子顯示屏,計算機遠程終端等多種方式,保障氣象信息在全社會的及時廣泛傳播。
(四)加強雷電災害防御工作。
近年來,我國雷電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呈聚增趨勢。我縣雷暴次數多,強度大,年平均雷暴次數要高出全市一倍多,因此氣象局要積極開展雷電監測,災害評估及研究,加強防雷法規宣傳,普及防雷知識,不斷增強雷電防御技術能力,拓展防雷工作領域,提高防雷裝置檢測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程度和雷電防御技術服務的科技水平,依法做好防雷圖紙專項審查與防雷工程竣工驗收,防雷裝置年檢等工作,公安、城建、教育、衛生、計劃發展、安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氣象局工作,建立雷電災害防御的合作機制。
四、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措施
(一)制定和實施氣象事業發展規劃。
發展計劃和各有關部門要把氣象事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編制包括重要氣象設施建設與布局、人工影響天氣發展、雷電防御、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農業與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內容的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促進氣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對氣象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
進一步理順投入渠道,把氣象事業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形成穩定增長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氣象事業的投入,完善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發展計劃和財政部門要繼續加大對氣象建設項目的立項和投入力度。人事、財政、勞動等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氣象職工的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