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保障工作“三個基礎”、“三個重點”、“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即:“社會保障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重要論述,突出了社會保障各項重點工作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我們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社會保障逐步由國家統管向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轉變,由企業自保向社會互濟轉變,由政策調整向法律規范轉變,以社會保險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大社會保險制度全部建立。二是進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探索出臺了農民工養老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兩個試行辦法。三是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到2007年9月,享受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人數分別達到83萬人和70萬人。成功解決了我市國有企業60多萬富余職工的下崗分流和100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醫療問題,為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為保持全市社會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是,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面臨著三個突出問題和三個嚴峻挑戰。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領域的二元結構狀況不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二是社會保障覆蓋面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以及非正規就業群體參保率較低;三是社保基金當期支付壓力很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三個嚴峻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市將比全國更早達到老齡化高峰,而養老、醫療保障發展很難承受老齡社會帶來的種種問題;二是大規模人口流動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挑戰,亟待研究建立適合不同就業形式的社會保險辦法;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戰,需要社會保障在調節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鎮為主向城鄉統籌轉變、改革著眼點由效率優先向兼顧公平轉變。當前的任務一是建立三項制度。即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積極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農民工承包地權益轉化為養老保險的途徑;建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滿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需要。二是構筑三大平臺。即建設社區社會保障服務平臺,逐步將社會保險基礎工作轉移到街道、社區等基層服務平臺;建設社會保障信息服務平臺,為保障對象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務;建設監督檢查和權益保障平臺,實現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化。三是形成三個機制。即形成公共財政正常投入機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各級財政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形成社會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在國有資產轉讓收益和國有企業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社會保障資金,建立老工業基地社會保險補助基金;形成社會保險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爭取中央政策支持,逐步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