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餐飲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保障公眾飲食安全,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食品安全消費警示信息,要求餐飲服務單位要嚴把“六關”:
一是嚴把食品原料關。
采購食品、食品原料按要求索證索票、查驗和登記臺賬;禁止采購有毒有害、腐敗變質及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嚴禁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二是嚴把加工制作關。
貯存、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要分開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涼菜、生食海產品、裱花蛋糕等必須在專間內加工制作;烹飪食品應燒熟煮透,食品的中心溫度要達到70℃以上;隔餐、隔夜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徹底加熱;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三是嚴把食品儲存關。
加工后的成品與半成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需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應當在低于10℃或高于60℃的條件下存放,存放2小時以上的熟食品,再次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四是嚴把清洗消毒關。
凡自行提供餐飲具的餐飲服務單位,要嚴格落實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制度,保潔設施應有明顯標識并定期清洗潔凈。
五是嚴把個人衛生關。
從業人員持健康合格證明上崗,操作時穿戴工作服帽,保持良好個人衛生。一旦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六是嚴把環境衛生關。
保持加工經營場所清潔衛生,健全防蠅、防鼠、防塵設施。
同時,提醒消費者要理性選擇、科學消費。盡量選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動態等級“大笑”、“微笑”和年度等級達到C級以上的餐飲服務單位就餐,并索取發票等就餐憑證。盡量不要選擇客流量陡增的餐飲服務單位和路邊露天攤點用餐;用餐時注意辨別餐飲食品是否存在腐敗變質或感官性狀異常;不食用河豚魚、織紋螺、毒蘑菇等有毒有害、來歷不明的動植物。不食用不認識的野菜和野生菌、顏色鮮艷的腌制肉類、未燒透的豆漿和四季豆、發芽或黑色青皮土豆制作的菜肴;慎重選擇生食海產品、鮮黃花菜等高風險食品。一旦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應抓緊就診,妥善保存消費憑證、就診記錄、檢驗報告、剩余食品、嘔吐物等相關證據,避免因錯過最佳的調查時機和無證據而導致食物中毒無法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