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谷雨養生

      谷雨養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谷雨養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谷雨養生

      谷雨養生范文第1篇

      清明氣象特點與養生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農歷書曰:“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清明時值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度,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攝氏度以上,草木萌茂,寒枯之象漸除,萬物顯得生機盎然。

      此時人體肌膚腠理舒展,五臟六腑因內外清氣而潤濡和展。清明養生主要鍛煉心肺功能。此時為高血壓易發期,高血壓患者應該多多注意身體,此時服清明順安養生湯益于臟腑安順。

      一般認為,清明節以后是春游的最佳季節。清明節后天氣變化趨于穩定,晝夜溫差縮小,反常天氣減少,白天溫度較高,有利于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程度的人旅游。

      從生理需要角度看,一年四季中,春天是人體機能平衡、協調的最好季節。此時走進萬木滴翠的曠野,踏青浴暖,可以盡情呼吸,使機體吸收更多的氧氣,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大腦神經活動的機能,獲得心理平衡和滿足。不僅如此,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下,其紫外線可殺死細菌,起到防病健身的目的;而且,陽光照射可加速人體對鈣、磷的吸收,預防各種骨骼病。

      春天是綠色的世界,綠色植物不僅賞心悅目,還能凈化空氣,降低環境中的噪音,舒緩疲憊的神經。在綠色的天地中,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極高,吐故納新,調和呼吸。春季常到公園、郊外或鄉間小路走一走,轉一轉,會有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肺,久而久之,必能使氣血沖和,心寧神安,從而使陰陽協調,氣血順暢,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春天乃生長的季節,人應順應這一自然規律,投身于踏青遠足的運動之中,能夠助陽氣之生發,改善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并使腿部力量增強,筋骨變得更加靈健。常去春游,還可改善睡眠,消耗掉一些過剩的能量,使肥胖者達到減肥的目的。

      當然,春天也并不總是風和日麗,春季氣候變化十分頻繁。因此,踏青春游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身體不受涼,以免引起感冒等常見疾病。如外出野炊,則需注意飲食衛生,以免發生腸道疾病。春游還要注意不可久坐冷濕之地和避免過度疲勞。

      對于老年人、有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的人,外出游玩危險因素仍然很高。所以,人們在外出旅游時不要忘記防范各種疾病。

      老寒腿,莫玩水

      患有風濕病,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老寒腿”,外出旅游時,應游山看水,而不可玩水。從中醫角度分析,風濕的發病與風、寒、濕侵入人體,造成經絡阻滯有很大關系,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春季的河水仍然很涼,特別是山泉的溫度更低。臨床醫生都會囑咐風濕病患者不要親近水,特別是溫度較低的山泉。因為風、寒、濕三個發病因素中,泉水就占了寒、濕兩項,所以應力避與山泉親密接觸。

      風濕病患者外出時,除了看水不玩水之外,還應避免過度透支體力。可隨身攜帶芬必得等西藥在疼痛時使用,也可起到迅速緩解疼痛的作用。

      沾花粉,易過敏

      春暖花開,游人多會到大自然中去觀賞花草。花粉最易侵犯人體的暴露部位,如臉部和雙手,過敏部位會出現紅、癢的癥狀;當花粉、塵螨、纖維物質混雜在一起襲擊人體時,許多人會出現呈扁平狀的蕁麻疹,而且越撓越癢。春天的風多且大,即使外出不接觸花,也不能完全保證不被花粉襲擊,特別是對于過敏體質者、抵抗力差的人。為了以防萬一,出游前帶些治療過敏的軟膏,可臨時緩解奇癢難耐的狀態,之后再到醫院去接受抗過敏治療,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對花粉過敏的哮喘病人,戴個口罩出游,可以減少花粉的侵害幾率。

      口舌燥,防上火

      春天陽氣上升,風多氣燥,容易損及津液,使人體處于缺水的狀態,輕者口干舌燥,重者口舌生瘡。旅途中如果出現上火癥狀,不但身體受到傷害,還會讓人產生煩躁的情緒。為了預防出游時上火,應多飲水,補充人體需要的水分,多吃瓜果、蔬菜。另外,旅途中適當帶些黃連上清片,既經濟,又可解決上火問題。除了以上的防范措施之外,旅途中還應按時起床、睡眠,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飯,也不要為一餐佳肴而暴飲暴食。

      春季釣魚有益于養生

      釣魚可以調暢情志。現代人由于工作節奏快,常常處于緊張之中,如果連續工作時間太長,會使人感到身心俱疲,記憶力、創造力下降。在緊張工作之余,離開嘈雜的城區,來到幽靜的曠野,屏息靜氣地拋鉤垂釣,一邊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一邊欣賞著青山綠水、白云藍天的美好景色,還不時有魚兒上鉤,會讓人感到無比舒暢。

      垂釣兼有賞畫的情趣、吟詩的飄逸、弈棋的睿智和游覽的曠達,可以陶冶性情,培養穩健的性格,克服急躁輕浮,具有修身養性的作用。

      中醫認為春季肝木偏盛,臨河釣魚可調節人的情緒,得以平肝潛陽,有益養生。釣魚可以去除雜念,舒緩神經。釣魚時要求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置身于此,種種雜念均棄于九霄云外,它對提高人的視覺敏感和頭腦反應的靈敏性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釣,有美麗的景色和新鮮的空氣相伴,是一種很好的自然療法手段,因此有人說“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藥補”。

      春天是一年中垂釣的黃金季節,因為魚兒經過一個冬天的潛伏,春天紛紛出來活動,加之要蓄卵、產卵,需要充分的營養,就得大量進食,故春季的魚最肥。

      春季賞花與養生

      春天,百花盛開,正是賞花的大好時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人們見到五彩繽紛而芳香宜人的鮮花時,自然會停下腳步,細細觀賞一番。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賞花的習俗,并把賞花與養生結合起來看待。

      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在寧靜的花園里,人們容易消除神經的緊張和視覺的疲勞,此外賞花還有利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改善機體的各種功能。例如能使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平均每分鐘減少4-8次,呼吸放慢而均勻,血流減緩,心臟的負擔減輕,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也會得到增強。

      另外,許多花卉的香氣能夠抑制病菌,預防感冒和減少呼吸系統的疾病。花粉里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包括蛋白質、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臨床實驗證明,花粉對糖尿病、肝病、貧血、失眠、胃酸過多、胃炎、便秘等癥都有一定的療效;用來治療皮膚過敏、雀斑、黃褐斑等也有一定的作用。它的食用方法也簡便。只要將少量花粉混入鮮奶、果汁、茶水等飲料中即可飲用。

      老人春游的幾大注意事項

      春游對老人來說是十分適宜的運動。在萬物競發的季節里,沐浴春天的陽光,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會使人感到神清氣爽。但因為老年人機體退化,春游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春游的時間選擇要得當。

      初春的溫暖之后,還有倒春寒,因此應選擇氣候徹底轉暖、鳥語花香時外出旅游。

      外出時要備足衣服。

      衣著應寬松合體,以免影響身體靈活和血液循環。休息時要及時加穿衣服,防止著涼感冒。鞋襪大小要合適,鞋帶不宜系得過緊,以免引起腳趾擠壓傷和腳底麻木酸痛。

      應量力而行。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不宜爬山越嶺,長途跋涉,以平坦的海邊、湖濱或風景秀麗的公園為宜。

      加強自我保健。

      高齡老人外出春游,應帶手杖,最好有家人陪伴以免發生意外。身體健康、年齡不大的老人如果騎車春游,也應結伴而行。另外,由于生活規律和環境的改變,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氣管炎、胃炎等慢性疾病的老人來說,有可能發生病情波動,要帶好日常服用藥品和一些特殊的急救藥,以防不測。

      飲食應有節制并注意飲食衛生。

      如果對各地美味佳肴、風味小吃來者不拒,勢必會加重胃腸負擔,嚴重者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在就餐時還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清潔和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果,防止病從口入。

      總之,由于老年人身體漸衰,反應遲鈍,舉止欠靈活,行動宜謹慎小心,坐車、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游覽時要選擇平坦大道走,盡量避免走崎嶇小路,且腳步要均勻,不可時快時慢,落地重心要穩,以防跌傷。

      2.谷雨的節氣養生與春季美容護理

      谷雨氣象特點與養生

      公歷每年的4月20日前后為谷雨節氣。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都在12℃以上。谷雨后的氣溫回升速度加快,從這一天起,雨量開始增多,其豐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種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潤,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長。

      谷雨節氣后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慚加大,此時人們在調攝養生中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只有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生于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發生疾病的基礎。因此在調攝養生時要考慮谷雨節氣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

      人體在這段時間更為困乏,但人體的消化功能卻正處于旺盛時期,所以正是使人體受到補益的大好時機,應適時進補補血氣的食物,提高身體的防病抗病能力,為平安度夏打下基礎。進補的食物宜鱔魚、鯽魚、泥鰍魚、鯉魚、鳙魚等河鮮。谷雨養生要注意的是氣溫雖升高,但早晚時尤其是雨天時仍會時涼時熱,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受寒感冒。過敏體質的人群要注意這個節氣預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這類人群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減少到花草叢中去,且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由于氣溫和雨量的增多,也是皮膚的濕疹癥多發之時,因而除了保持人體的清潔衛生外,要適當攝入一些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湯水。

      這個時節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特別是野外空氣特別清新,正值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活動為養陽最重要的環節,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從而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

      春天如何預防皮膚病

      一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的時候,有的人身上的皮膚,尤其是顏面,感到癢癢的。輕的不需治療,不久即可痊愈。這是因為人們的皮膚被寒冷禁錮了一個冬天,到了春天,人體功能在春陽鼓蕩下得到了加強,機體循環系統功能也因此而增強,皮膚末稍血液供應增多,皮膚汗毛孔也逐漸舒展所致;也有的人是因空氣中飛揚著某些花粉致使皮膚過敏發炎的。

      谷雨養生范文第2篇

      我們的前輩是如何利用肺俞的

      《針灸資生經》中記載過這樣一個病案:有一次,作者的弟弟去爬山,在爬山的途中遇上了大雨。因為事先沒有預料到,大家都沒有什么準備,就這樣被大雨給淋感冒了。回到家里,作者的弟弟換下濕衣服,唱了姜湯,本以為好好休息一晚上,恢復一下也就沒事了。誰曾想,一晚上過去了,他的病不但沒有什么起色,反而重了很多,不僅僅是傷風的癥狀,最難受的就是胸悶,覺得胸口憋脹得難受,幾乎喘不過氣來,而且情緒異常,看見家人就莫名其妙地難過,一副想要哭的樣子。

      作者看他的情形,以為他是心里難過,所以就在他的百會上進行了針刺,但是針后很久并沒有什么起色。作者又仔細想了想弟弟整個患病的過程,覺得極有可能跟肺有關系,于是就用手在弟弟的肺俞上按了兩下。他的弟弟后來描述說,被按的那兩下就像用針扎那么疼。這樣,作者又在弟弟的肺俞上扎了兩針火針。過了不大一會兒,弟弟就變得精神了,所有的癥狀也都消失了。

      在這個例子中,作者先是看到了病人情緒上的異常,以為跟心有關,所以就用了督脈的百會,但是針后未見效果,說明病人的情緒問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緒問題,而是臟腑異常在精神方面的一種表現。作者考慮到與五志中的“悲”相對應的臟腑就是肺,同時又考慮到他弟弟這個病的發病原因是著涼,而這也主要影響了肺的功能。所以說,治療上就要從解決肺的問題入手,這樣才能快速取效。

      作者通過這件事情,認識到了肺俞的重要作用,并總結出了一套用之于臨床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法。比如,哮喘發作時,如果在肺俞按壓,患者有明顯酸痛感,那么在治療時只用肺俞就可以了,不用其他的穴位。而只有在按壓患者肺俞沒有明顯酸痛感的時候,才會考慮使用其他的穴位。這種方法可謂是百試百靈,屢試不爽。

      現代人是如何利用肺俞的

      有一年,老家的一個親戚到北京來找我看病,來之前說看過很多大夫都沒有用,還越來越重,讓我幫忙找個老大夫看,我就幫她找了科學院的一位老大夫。等她人來了,我一問才知道是哮喘,而且我看了她的舌脈之后發現,病情也沒有她說的那么嚴重。但既然她自己都這么說了,我也就沒再說什么。

      第二天,我帶她見了這位老大夫,照例問診、看舌、把脈、開方。等到方子開出來了,她才支支吾吾地說她不能吃中藥,會過敏的,以前已經有過這個問題了。這位老大夫建議她還是吃吃試試,因為這個方子的劑量很小,也沒有什么刺激性的藥,應該不會有問題。

      結果,她看完病的第三天給我打電話,說又過敏了,還頭暈、惡心。我勸她扎針,她又說自己暈針,這個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能用貼敷穴位的方法給她試一試呢?于是就拿了一點兒三伏貼的藥,給她貼了幾個穴位。

      谷雨養生范文第3篇

      關健詞:古詩詞教學 人文素養 培養

      一.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與建設,我國高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的內容及目標也得到進一步發展與變化。目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內容,也促使眾多高校教師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古詩詞不僅傳承了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更承載了我國先民的精神。古詩詞的這種特殊性引起了眾多教師的關注,也使其成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力工具。但從目前來看,教師還無法在古詩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需要得到相應的理論進行支撐。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方法及策略,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并有力推動古詩詞教學的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成為心靈健全的新世紀人才。

      二.利用古詩詞的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首先,我國的古詩詞具有語言精練但內容和感情豐富的特點。正是這種相對矛盾的特點,使其成為古詩詞最迷人的特色。進一步說,古詩詞雖然結構短小,但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詩人在簡短的詩詞中生動地描繪了人物或形象,這也是作者抒發感情的基點。

      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其首先能夠做的就是利用古詩詞中的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換言之,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體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在優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以詩文《飲酒》為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這首簡短的五言律詩中,作者用簡單的筆墨塑造了豐富的形象,有山野中的小屋,也有面向朝陽的籬笆;有美麗的,也有爭相追逐的飛鳥。作者利用簡短的詩文描繪了一副恬靜的圖畫,顯示出一種怡然自得、悠閑無比的田園生活。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通過反復的閱讀將這首詩中的形象拓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就能夠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進行感受、領悟和賞析。此時,學生就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美、鑒賞美。例如,部分學生看到的是東籬外生機磅礴的,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氣息。部分學生則看到夕陽下飛鳥相互追逐著回家的悠然景象,其內心涌現出一股向往自然向往自由的情緒。部分學生卻看到作者悠然自得的坐在茅屋內飲酒的畫面,感受到田園生活的恬適與和諧。學生根據個人的認識從不同角度建構圖畫并進行賞析,感受到古詩詞中的圖畫美、韻味美、情感美,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心靈。

      基于此,學生就能夠在古詩詞教學中發現詩歌中的美,并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美、鑒賞美,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發現美、認識美,這就達到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最終讓學生認識到人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三.利用古詩詞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文素養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人文系統”。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樣化。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從某種意義而言就是要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人的價值,并引導學生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同時更進一步挖掘人性的美好。因此,教師應該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隨著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學生才能看透事物的表面,才能更好地領悟深層次的情感與精神,并在與作者進行感情的交流中更好的認識世界、感受世界,并對美好的生活產生憧憬與向往之情。

      以《虞美人》這首古詩詞為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古詩詞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其成功之處不但在于詩人在詩中描繪了生動的形象,更主要在于詩歌蘊含的深刻情感。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詩文,在對詩文形象進行欣賞的基礎上鑒賞詩文的感情。

      從接收美學的視野來看,文學作品都留有空白,這也正是作者與讀者進行思維交流與碰撞的最佳場所。因此,在鑒賞這首古詩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從景物的描寫中感悟到作者在繁華仍在的背景下哀嘆自己的人生。另一部分學生則看到更深層次的內容,在作者問天、問人到最后自問自答的過程中領悟到作者內心的無助,并由此理解了作者對故國之思和深深的亡國之痛。

      又如在李商隱《無題》這首詩的鑒賞中,學生能夠看到春蠶和蠟燭無私奉獻的一生,能夠感受到作者抒發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進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讓學生領悟到高尚的情操。

      總的來說,我國流傳至今的古詩詞多不勝數,其不但彰顯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更展現了我國古代先民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其不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語文綜合能力,更關鍵的是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賞析我國的古詩詞,并對其中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進行領悟和欣賞。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才能在誦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不同詩人抒發的不同情感,包括作者抒發的愛國之情和憂民之意,也包括作者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也涵蓋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崇拜之情。

      在此過程中,學生才會與作者產生情感與思想上的共鳴,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更好的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基于此,學生才能更好的探索大自然、思考人生,并逐步實現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的相互統一,引導學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最終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四.利用古詩詞的意境提升學生的心靈境界

      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心靈境界,才能夠讓學生拋開現實的陰暗面,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面對挫折與苦難,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長遠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發現世界和生活的美,同時在追求美的同時實現人生的價值,最終讓學生領悟人文精神。

      在我國的古詩詞中,不僅僅擁有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更多的則是詩人從自我出發,表達自己內心高尚的情操。教師應該讓學生領悟和感受這些高尚的精神,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幫助學生達到更高的心靈境界。

      例如,著名詩人蘇軾的詞大多表現了他豪邁的性格,也抒發了他的豪情壯志。以《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代表作為例,作者在詞中描寫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麗風景,又描寫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自得。最終,詩人筆峰一轉從夢境回歸現實,嘆息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的情感起伏較大,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詩人情感的變化,這就能夠讓學生感受詩人內心的豪邁,同時也感受到詩人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感嘆。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去感受詩人內心的斗志與拼搏,并得到感染讓學生燃起對未來的希望,同時產生拼搏的動力。

      我國的古詩詞承載了祖輩優秀的精神和意識,教師在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鑒賞詩詞的情感,其本質就是在引導學生領悟和感受優秀的精神,使學生的心靈境界得到提升,進而幫助學生領悟人文精神。

      五.開展拓展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最后,教師應該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拓展教學,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一方面,只有當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高,其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并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人文素養從某種意義而言屬于綜合素養的一部分,隨著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高,其眼界將變得更高,其價值觀也將變得更加長遠,最終引導學生更好地生活,同時在生活與學習中突出人的價值。

      因此,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就必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拓展教學的內容,并開展更豐富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詩時,教師可以將杜甫與李白兩位是人進行對比,讓學生分析兩人同為唐朝詩人為何兩人的作品卻大相徑庭。通過對詩人的學習和分析,學生發現杜甫生處于晚唐時期,其生活艱難,因此其詩歌的內容較為沉重,表達的多是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在此過程中,學生就了解到了詩人杜甫的生活經歷,就能夠與自己當前的生活進行對比。

      基于此,學生發現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才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因此,學生就能夠進一步感受到杜甫所表現出的偉大情操,并在其影響下改變負面的行為習慣,進而在學習生活中變得積極向上,并通過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

      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畫出詩歌中的形象,使學生對詩歌中的形象進行更深層次的賞析,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總的來說,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也迎合了時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眾多教師應該在古詩詞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滲透人文主義精神。同時,教師需要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更有效的教學見解,推動現代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淑華.利用古典詩詞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柳琴珠.依托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J].吉林教育,2014(34)

      谷雨養生范文第4篇

      小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古詩,不僅深含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更有潛移默化的多種功能,包括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審美情趣與能力,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等。對小學生來說,怎樣通過古詩文的教學、學習來指導學生審美呢?

      1.通過反復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的語言美,還指語言的精確美、凝煉美。每首古詩的字數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煉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教師首要的還是應該指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出詩歌的音樂美、節奏美,然后通過正確理解詩的內容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的語言美。 比如在初學詩歌時,教師進行師范朗讀,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古詩的韻律和節湊,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把古詩編排成童謠的形式,再搭配簡單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蹦蹦跳跳中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

      2.通過啟發想象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評論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摩詰)的《藍田煙雨圖》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詩與畫是有共同點的。從小學教材中所選的古詩看, 其中不少堪稱"詩中有畫"的名篇。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一句一景,合起來則宛如一幅渾然一體的畫卷。其中對景物色彩的描繪有鸝之"黃",柳之"翠",鷺之"白",天之"青",雪之"白",還有暗含詩中的江之藍、船之褐等。這些色彩絢麗的景物,遠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象。

      詩和畫雖然有某些共同的審美特征,但是,畫是視覺藝術,詩是語言藝術,兩者的審美特征也有明顯的區別。畫,是用線條、色彩、形體、構圖等來表現的,具有直觀性;詩,是用語言描述的"無形畫",具有間接性。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必須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啟發學生去想象,才能使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

      3.品節奏,體味聲韻美

      感知古詩聲韻之美,來自于對詩句的吟誦。詩原用于吟唱,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句數的整齊、均衡。因此,凡稱詩,即便不唱,誦讀起來也瑯瑯上口,鏗鏘有聲,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使詩歌流溢著音樂的旋律。許多詩只要讀一讀,就美得使人流連忘返,神情激蕩。很典型的例子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木本無所謂音律,但"無邊"與"蕭蕭"組合在一起颯颯有聲,如泣如訴,加上奔騰澎湃的江水咆哮不停,背景音樂與主旋律交織在一起,把自然的不可違逆表現得淋漓盡致。古詩絕大多數是有格律的,比如七言律詩7字一句,全詩8句,五言絕句5字一句,全詩4句,長短句(詞)則格律更為豐富,詩句還有韻腳要求。由于古詩嚴格講究字數、句數的均衡、整齊,嚴格講究合轍押韻,誦讀起來自然就朗朗上口,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這是古詩聲韻美的表現之一。

      此外,古詩選詞、煉句方面更是追求精美,常常運用貼切的修辭手法,使詩句臻于完美境界。比如,駱賓王《鵝》中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杜甫《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詩句,兩個形成工整對仗對句中,無論是從詞性看、從景物方位看,還是從描寫對象的色彩看,都形成了一一對應關系。 同時,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詩的節奏、韻腳及合適的音調,恰當地表示詩中的思想感情。有的音調要緩慢,低沉,象陸游的《示兒》,朗讀時要把詩人那種至死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出來;有的則要用熱烈誠懇的音調來朗讀。

      4.快樂學詩,升華詩情

      詩重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感情就沒有詩。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古詩詞不僅是一種語言的藝術,還是一種包容了音樂、繪畫等在內的一種綜合藝術,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有著具大的美學價值。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古詩的美學價值,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美美地學。

      4.1吟詩。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最好的展現方式是誦讀。只有有感情地吟誦,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如果教師事先準備好與詩的情調、節奏相和諧的音樂、營造吟誦的氛圍,那么學生讀起來也就入情入境。

      4.2唱詩。學生喜歡歌唱,有時還喜歡自編自唱。根據這一特點,在古詩文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歌曲旋律唱讀古詩文。這種變讀為唱,學生學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詩文的熏陶。

      谷雨養生范文第5篇

      《行氣玉佩銘》的銘文言簡意賅,寥寥四十五個字,把內練周天行氣的具體方法和運行真氣的全程感受,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郭沫若將此銘文譯為: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郭老在《奴隸制時代》中認為:“這是深呼吸的一個回合。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路徑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氣功》)雜志1980年創刊號第8頁)。我們知道,郭老本來就是一個靜坐養生愛好者,正是因為他有著長期靜功修煉的實踐體會,所以才能對《行氣玉佩銘》的確切內涵得出精確的判斷,作出正確的解釋。筆者認為《行氣玉佩銘》內涵的行功方法,大體可界定為以下二個層面。

      一、后天養先天――行氣,深蓄伸下定

      《內經》云:“真氣者,經氣也”;“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也”。通過行氣鍛煉,旨在蓄積、增強真氣及真氣在體內的運行,從而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行氣鍛練的方法,從中丹田入手是最為穩妥有效的。按《行氣玉佩銘》所述,練養伊始,意息結合,意守中丹田,通過呼吸運動,汲取天陽之氣,溫煦脾陽,以激發中焦的臟腑功能。中焦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人體從飲食中攝取的養分,即由“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內經》),以成后天之精,化生后天之氣,使中丹田真氣充沛,產生飽滿、溫熱的感覺,為行氣奠定充足的物質基礎。隨著呼吸運動的逐漸深長,真氣的進一步飽滿,溫熱感也就逐漸下沉,漸漸向下丹田延伸,去充養先天真氣。下丹田,《難經》稱其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是真氣生發和蓄存之所,又對真氣有蜇藏、固攝作用。這便是《行氣玉佩銘》一開始說的“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的實質內涵。

      二、后天返先天――無為,固萌長退天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文化畫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控制與決策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致富天地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免费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13又紧又嫩又水多|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 亚洲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