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是責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節目是用上課的形式,告訴我們愛是分享、愛是承擔、愛是力量、愛是榮耀。 其中,有一個最感人的片段----馬鵬飛的故事。
馬鵬飛8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奶奶一手把他撫養大,家里的開支,全靠奶奶每月的退休金200元來維持,因為生活上的拮據,奶奶得了糖尿病,為了節約開支讓小鵬飛能吃上飯,奶奶舍得不買貴點的藥,而且盡量控制自己的藥量, 在2001年,疾病又奪走了奶奶的雙眼。那時小鵬飛剛剛8歲,他仿佛一夜間就長大了,每天早上5:30就起床,幫奶奶燒水、洗臉,喂飯,然后自己再上學去。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扶奶奶出來散心,曬太陽……
記得有一次,奶奶過生日,他把自己賣廢品得來的17元錢拿出來,扶著奶奶上超市買了一條活魚和一根香腸,回到家,他把魚的頭先弄下來,魚的身子做了一道糖醋魚并且燒了幾樣蔬菜,坐在桌前為奶奶唱起生日歌,把熱騰騰的魚肉夾下來,把魚刺去掉喂給奶奶吃,第二天,他買回來了兩塊豆腐,回來燒魚頭湯,馬鵬飛告訴奶奶說,今天的魚你只能喝湯了,不能吃魚肉了,全是魚骨頭。奶奶含淚點了點頭,多懂事的孩子啊。想想我們現在,過得是無憂無慮的日子,從來沒有主動的關心過父母長輩,從今晚開始我要學會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給父母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個……
1以愛育愛,引導學生學會愛
2007年教師節,總理到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去看望教師,一進門就看到墻壁上“以愛育愛”四個醒目大字,對此,溫總理極為贊賞。的確,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首先要愛事業、愛崗位、愛孩子,才能為提升優質教育,為培養祖國新一代作出貢獻。
全國師德模范楊瑞清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早在1981年他從南京曉莊師范畢業就申請到農村扎根。當他來到江蘇省江浦縣五里村小學時,看到的是幾間漏雨漏風的破舊教室,農民不愿讓孩子來上學。但他并不氣餒,而是去挨家挨戶地宣傳動員,他那“愛滿天下”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的決心,使廣大家長深受感動。可還有一個名叫徐玲的孩子一直沒有來上學,原因是她爺爺認為女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再說家里還得有人去放鵝。楊瑞清多次登門苦口婆心勸也沒用。這時他就想到陶行知“來者歡迎,不來者送上門”的教導,每天放學之后他都要趕到徐玲家里,一邊陪她放鵝,一邊把當天的功課教給她。有時還帶幾個學生去和徐玲一起學習、一起做游戲,家長再也過意不去,終于把孩子送到學校。
“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楊老師正是以這種執著的愛感動了樸實的農民,紛紛自動捐資助學,學校發展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同學們還在楊老師的感召和指導下,不斷把新信息、新風尚,法律常識、實用技術帶到農民家里,當起了小先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支生力軍。
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對教師寄予厚望。他強調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然而,當前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更由于有些父母過度疼愛,致使他們只知照顧自己,卻從來沒有想到要去關心別人,這樣長大成人之后,又怎么能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9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就提出要“學會關心”,現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關心的新課題,值得我們重視。
徐州市少華街小學張紅老師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天早晨,她發現班上有位同學站在校門口拉著母親的手哭,就是不進校門。
這是怎么回事?她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個小孩的母親雖然是下崗工人,但為了滿足女兒要與同學比闊氣的虛榮心,還是咬牙花了三十多元錢買了一個高檔多功能的鉛筆盒,可不小心摔壞了,于是這個寶貝女兒硬是要媽媽再買個新的。家長含著眼淚向張老師說:“我哪有那么多錢啊!”這引起了張老師的深思:光教孩子念書,不教孩子做人,從小連父母冷暖疾苦都不關心的人,將來又怎么能成才呢!由此,她就想在班上開展一次“你知道你的父母嗎?”的家庭調查活動。我認為張老師考慮得非常好。
教孩子學會愛,學會關心,首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祖輩育兒的艱辛而去盡一份孝心,進而用英模把一切獻給國家獻給人民的感人事跡去撥動孩子的心弦,則一定會生出“關心”的愛芽,增強“樂于助人”的高尚美德,使孩子們真正成為關心祖國和民族命運,用自己的努力讓社會充滿愛的一代新人。
2讓鼓勵在孩子身上閃光
大家知道,中國少年報社有位全國聞名的“知心姐姐”盧勤。她有一句話說得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是的,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蘊藏著閃閃發光的黃金,只要我們善于發掘就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有個在小學被人稱為壞孩子的王良偉,如今不但在美國哈佛大學畢了業,成了博士,還被我國高科技基地中關村聘為軟件顧問。可小時候,他在湖北山區上小學時,在課堂上就是坐不住,還好做小動作。有一天,他在野外逮了個小螞蚱,偷偷放到同學劉小麗的領子里,直嚇得劉小麗驚叫起來,老師非常生氣,揪著王良偉的耳朵,拉上講臺大聲說:“讓大家看看這只癩皮狗!”隨后又讓王良偉大聲念七遍:“我是大壞蛋。”由于受到這樣巨大的打擊,王良偉學習越來越糟,成為全班50名學生中的倒數第一名。
一年后這個班換了陳老師當班主任。陳老師一到班里就自我介紹說:“我很高興能當你們的班主任,早就聽說你們班是藏龍臥虎之地。”在表揚了一番那些大家公認的好學生之后。竟突然提到了王良偉:“王良偉更是好學生,他勞動積極肯干,還愛動腦子。”王良偉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上完數學課后,陳老師又把他叫到辦公室親切地拿著他的練習本說:“這道題這么難,卻都做出來了,你真了不起。”王良偉看著自己的練習本則不好意思地說:“可是我只對了兩題。”但陳老師卻肯定地說:“只要再認真些就會全對。”隨后又給他講愛因斯坦小時候發奮學習的事,鼓勵他說:“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正是這位陳老師循循善誘的鼓勵使王良偉奮起直追而成為全班學習成績的第一名,高考時還成了全省的理科狀元。
一、把教育學生當做一生事業
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
我清楚記得家長會前在班上發生的一件事:學生因玩耍而假戲真做成互相拗手報復,手疼,并無大礙。為此,我專門找他們講了許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告訴他們一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他們最終明白了:同學間要學會團結友愛,不能夠因為小事而傷了和氣。我并沒有說說就了事,而是作為重點來教育,當即聯系了雙方家長,希望他們回去后配合教育好孩子以后不要玩危險的游戲,以免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情,發生事情后要學會互相忍讓。有一位學生的家長非常不理解老師的苦心,當即臭罵我學校發生的事情不應該再找家長,應該讓學校和老師一起解決就可以了。在家長的心里,教育只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自己的事情。當時我聽了的確很生氣,但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強忍住了心中的怒火,三番五次地勸說家長,直到把家長勸動了、想通了為止。因為我知道,只有我們和家長達成了統一戰線思想,才能夠真正轉化學生的行為思想。要想所有家長都明白道理,首先我必須有足夠的愛,才能夠有責任心和耐心。同志在第25個教師節前發表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對教育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對教師提出了三點希望。其中指出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并進一步指出:當一名教師,首先要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教師,我深感教育的崇高和教師的偉大。我希望教育是一塊青草地,期盼所有孩子踩在上面都像跑進足球場般歡快,而沒有走進沼澤般的恐懼;希望用自己擁有的知識和情操在每個孩子心靈深處種下公正、清澈、寬容的種子,讓學校真正成為所有孩子公平、快樂、成長的平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師德的基礎。
二、讓每個學生都接受愛的甘露
教師一定要深深愛著所有學生,不以學生家境的好壞或成績的優劣對學生有所偏愛或者厭惡,要對全體學生負責。但往往為了追求教學成績,我們常會選擇基礎較好、反應較快的學生“開小灶”,覺得在那些“慢半拍”的學生身上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現實面前,一些老師會有怨言,也會滿腹委屈,可優秀永垂不朽的教師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憑著對孩子的那份愛、那份責任一直堅持用微笑給予孩子信心。孩子臉上洋溢的自信、快樂和堅強,足以證明老師的努力沒有白費。
剛轉學來不久的周春秀同學剛剛失去親愛的哥哥,她親眼目睹哥哥被河水沖走卻那樣無能為力。她原本是一個開朗愛笑的女孩現在卻終日沉默不語,上課不愛回答問題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問題,似乎比別人“慢了半拍”。我了解情況后,并沒有直接找她聊天開導她,怕我的直白勾起那傷心的往事,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課堂上講些人生哲理,讓她能夠明白。終于,機會來了,那天我教學的課文是《卡羅那》。卡羅那同學剛剛失去母親不久,他非常傷心,然而同學和老師都非常同情、理解和關心他。老師勸慰他時說過:“你的母親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愛卻永遠在你的身邊,她永遠都愛著你!是啊,人不在,愛依存!”活著的人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活著就要快樂,活著就是幸福!活著就要愛自己,也是對逝去親人的愛!說著,我偷偷瞄了她兩眼,從她的眼神中,我得知她覺悟了,愁容漸漸從她的臉上散開,我說:“卡羅那,你不要傷心了,你有那么多關愛你的同學,你要快樂起來!”但愿,小春秀也快點快樂起來,我心想。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潛能,創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旦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就會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教授的知識上。因此,教師這種愛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模仿,強化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愛,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加以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的大門,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最終導致教育失敗。
三、師愛與責任永遠同行
一、教師,是一個用愛書寫的稱謂
師德的核心是一顆愛心,教師要為學生健康成長樂于付出的誠心。新的教學理念向我昭示要搞好教育,就必須打開學生的心門,走進學生的心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沒有愛不行。不斷的學習,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淺薄與無知,只有不斷得自我鞭策,懷著一顆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愛心,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教師的愛是一縷陽光,我要讓她照進學生的心田,讓燦爛在她們純潔的心靈開花。愛是一抹微風,我要讓她輕拂學生的心田,讓笑容在她們清純的臉頰綻放。愛是一泓清泉,我要讓她滋潤學生的心田,讓生命在師愛的溫馨中成長。平凡的工作孕育的是不平凡的人生,當你將師愛奉獻給你的學生時,你也會得到回報。“桃李滿天下”是每個老師最感欣慰的一件事,當你的學生一個個成為祖國棟梁之材,捧著鮮花來看望他的恩師時,你將會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師愛的表現很平凡,也許僅僅是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目光,可卻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學習上,教師的悉心指導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生活中,老師的諄諄教誨告訴了學生為人處世的準則。 從事教育事業九年了,我始終覺得教師對學生的真摯深厚的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可以使教學活動別開生面,生機盎然。因此,教師必須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贊揚的話,都會使學生情緒振奮、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教師上課時精神抖擻,帶著極大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將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心理處于最佳狀態。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自我意志和愿望,獨生子女、留守兒童增加,家庭溺愛、家教缺失嚴重,這使得如今的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烈,相當多的孩子并不能用心體察老師的心意和感受。但說過來,孩子畢竟也就是個孩子,我們要維護自尊、要保持尊嚴,就必須有換位思維的意識,有時就得識點眼色,管教學生不一味的磕扎動緊,很多的時候應學會以退為進,始終保持平和心,有個好態度,“愛”讓學生能感受,也能接受。
二、教師,是一個用責任支撐起的身軀
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偉大工程,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一旦耽誤了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就會耽誤他們的一生,使他們后悔終生。責任重大,不言而喻!說真的,雖然有時我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我也感到很煩,很累,但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樣的責任情感促使我: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指責。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的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真誠的關愛我們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人、成才,茁壯成長!我認為一位有愛心、責任心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愛崗敬業
教師,是職業更是事業,我們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只有擁有一顆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心,我們才能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才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一顆顆稚嫩而豐富的心靈,他們身上凝聚著千萬個家長的重托,人類的未來需要他們去開拓,而我們教師,是他們知識的傳授者,疑難的解惑者,成人成才的締造者。因此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項事業,就應該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呵護、培養好每一個學生,時刻銘記我們的責任。記得2002年的一天早晨我高燒39度,可是早晨再臨時請假,很有可能因調不開課而耽誤孩子們的學習進程,就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學校,堅持上完兩節課才去醫院。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我出資為兩個班的同學訂了《英語輔導報》,《英語周報》各兩份,還從家里拿來各種英文小讀物,成立了班級圖書館,同學們對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增長了見聞,在當時的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三人獲全國一等獎,多人獲二三等獎,其中孫婉露和趙萌同學還是河北省的前十名。2004年中考英語聽力增加為40分,為了使同學們能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英語聽力,我又自費買了一臺大錄音機,這樣可以讓兩個班同時聽,每天中午20分鐘,一堅持就是初三一年,同學們在中考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看到大家歡呼雀躍的樣子,我很高興,也很欣慰,我想愛崗敬業就是我力量的源泉!
2.要有一顆博愛之心
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教師要有一顆博愛之心,要用博大寬廣的胸懷去無私地關愛每一個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要容納他們的不足。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巨大的推動力。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愛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愛“小天鵝”,還要愛“丑小鴨”。 古人云“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對于后進生,就像照顧生病的孩子一樣,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2006年我們班新轉來一個男生,英語很差,上課習慣也不好,同學們都不喜歡他,可是作為老師我不能嫌棄他,通過觀察我發現這個男孩乒乓球打的不錯,就以切磋為名和他拉近距離,我告訴他:“你乒乓球能打地這么好,只要肯用功,學習成績也一定會很棒”!起初他將信將疑,可后來從音標開始每天中午我都給他開點兒小灶,即使他問的是最簡單的問題我也會不厭其煩的為他講解,并夸他動腦筋了,能提英語的問題了。漸漸地,他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入了門兒,成績真的提高了,樹立了自信,中考時還考上了重點高中。記得那年教師節他回來看我時,一米八的大個,哭了,對我說:“老師我想抱抱您”。我也哭了。師愛的力量使“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將來社會上又多了一個有用之才!
3.要愛的純粹,愛的真誠
愛是真誠的喚醒,是心靈的雕塑。想起海倫o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作者海倫o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殘障,七歲以前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師后,她的人生才得以徹底的改變。沙利文老師用了畢生時間來陪伴這可憐的孩子,將她由一個無知、粗魯、暴躁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勇敢博愛的偉大的作家。如果不是愛,如何有這么巨大的奇跡?如果不是有愛,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殘缺的軀體上播種健康的靈魂?因此在教育中,我們對學生的愛應該是正直、公正、無私的,而不是偏狹、庸俗的。因權勢而愛,因門第而愛,因金錢而愛,這種愛只會敗壞社會風氣,污染學生純潔的心靈。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有了這種情感我會更加無微不至的關愛我的每一個學生。軍訓時我們班的胖胖褲子開線了,從此我的抽屜里就有了針線包;一次小康同學把手劃破流了血,從此我的背包里就總是帶著幾個創口貼;班里的標語牌不粘了或是發新書時綁書的帶子解不開,于是透明膠帶,小剪刀也成了我的隨身必帶品。還有同學們的通訊錄我更是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愛是可以相互感染的,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之時,教育教學工作就容易進行并取得成效。愛是催化劑,更是強心針。
4.要愛的得法,愛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