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鼓勵學習的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愛讀書是一種十全十美的享受;別的享受都有盡頭。出自英國培根 。
3、不管什么享受都是會終止的,只有讀書所帶來的思想才能是永恒的,它可以受你思想的不斷高級化而升級,所帶來的并不是一個思想,而是多個。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出自歌德。
4、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學習。出自高爾基。
5、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出自阿卜日法拉茲 。
6、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出自烏申斯基。
趙程銳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這句格言一直伴隨我成長,促使我學習,激勵我戰勝困難。
四年級時,我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特別是數學成績一直很不理想,總受到媽媽的批評。我很灰心,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學數學的天賦。那時,我很討厭上數學課,期末考試前的模擬考,我是在萬分緊張的情緒下答題,結果可想而知,錯了,全錯了!我好茫然……
回家后,我把試卷拿給爸爸看,我說:“爸爸,為什么我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可成績卻越來越差了呢?”爸爸平靜地說:“什么東西不是只靠聽就能學會的,學習數學需要多做練習才能提高,記得:‘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這句名言。”聽了這句話,我恍然大悟。每次我都在完成老師的作業之外,再做許多相關的習題,經過刻苦努力,我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一、不能死啃書本,要深度挖掘每一課文的德育因素
教師不能完全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分數而使出渾身解數,要服務于學生的終生教育。語文課本內近三分之一的課文都蘊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素材,在這方面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適當進行德育拓展,把這些正能量與學生學習、生活結合起來,采用鮮活的素材、活潑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一時間學生“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學生之耳,固學生之心,導學生之行”。觸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達到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長的有益營養的教育目標。
二、正人先正己,教師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道德榜樣
播撒陽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滿陽光,“言傳”與“身教”是分不開的。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在學生的眼里,學生會從教師的身上選取進步成長的準則,如果教師的說與行反差太大,學生是很難欣賞這位老師的,更不會盡信其教導。作為教師,必須嚴守師德規范,絕不參與教育“三亂”活動,讓每一堂課都綻放精彩,嚴謹治學,積極奉獻,把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身體力行,無論是在學生前還是學生后都表里如一,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這位教師萌發出熱愛、信任、尊敬和敬佩,從而激起學生踐行德育行動之心。
三、重視名言警句的教育價值
名言警句教學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讀和誦的初級層面上,應充分發揮名言警句之豐富語言、增長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勵學生熟讀成誦,并能應用于作文創作、日常交際等范圍。語文教師可用名言警句導入新課、揭示教學主題、活躍課堂氣氛,只言片字蘊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數語擁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啟迪作用。多年來,我鼓勵學生搜集、學習、交流、創編、體驗名言警句,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班級的墻上、學生的作業本中、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時時處處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學使我的語文課堂變得愉快輕松,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習效果頗佳。
四、堅持開展德育題材演講活動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開展學生課前演講活動,此項活動的開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學生演講活動中,教師是聽眾,學生是演員,全員參與,在短短的三五分鐘內,他們需將精心搜集、熟記于心的演講稿以脫稿演講的形式為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學生們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動中談社會、話人生、評時事、論得失,極大地啟發了學生的心智,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我時不時地規范學生演講的話題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話題,如我曾與學生們開展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弘揚的十二種話題的演講,也曾開展過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樣”為話題的演講活動。每每演講結束,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對于演講學生來說是一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滿足,對于聆聽者來說是一種化解學習疲勞的“清新劑”,也是一種收獲人生哲理、知識經驗的快樂過程。
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德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093-01
現代教育理論中強調了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正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內涵之一。高中生存在著巨大的潛能和可以發揮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改變以前應試教育下“手把手”的教育理念[2]。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吸收,更要注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科滲透傳遞現代教育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自然會積極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案例一:英語老師羅某是我校以為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成績優秀,深受學生愛戴。在“Friendship”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所有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友誼”這一話題展開的。在教學前,羅老師讓學生首先分組去收集一些關于友誼的英語名言,在課堂上講解出該名言的出處,包含的意思等等,讓后評選出講解優秀的小組。同學們一聽說有比賽,都饒有興致。圖書館、閱覽室都可以看到該班學生忙碌的身影。大家利用下課時間,晚自習時間討論選擇哪些英語名言會比較好,怎么樣來解釋會更加生動,有的小組還根據名言編出了英語短劇在課堂上表演。學生們表演的認真,大家看得出神。通過大家的分享,同學們很快掌握了關于友誼的名言,同時對該單元的單詞學習印象深刻。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知識掌握牢靠。學生們漸漸喜歡上了英語,也學會了如何學習英語。到了高三時,同學們逐漸掌握了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考試后,羅老師還讓學生自己來評價試卷,讓學生說出該考題考的是什么知識,如何入手等等。在學生評價中,評價的學生鞏固了對知識的掌握,聽課的學生也受到了鼓勵,躍躍欲試想要爭取評價的機會。整個班級形成了積極學習,認真學習的良好學風,英語教學成績自然在全年級都是拔尖的。羅老師說:“我現在教的班級,備課的任務減輕了,因為學生都能主動預習了。我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同學們很喜歡我。”
案例二:學生王某就讀我校高2010級1班,入學成績年級500名左右。該生在班級里表現良好,學習刻苦努力。經常都可以看到她埋頭苦干的身影。但是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以后,該生的成績沒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趨勢。于是,王某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高中學習,是不是自己變笨了。情緒越來越低落,和同學的關系也慢慢淡化。通過班主任的了解,發現該生學習興趣濃,但是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如該生上課認真聽講后,下課馬上開始做作業。自以為這樣及時鞏固以后,能有效掌握新知識。殊不知,由于大腦長時間處于緊繃狀態以后,認知能力會受到影響,學習效率下降。因此,常常是上課的問題還在大腦盤旋,下節課的問題又來了,這樣惡性循環后,該生成的成績自然下降。造成王某學習上習得性無助。久而久之,自信心喪失。了解到王某的具體情況后,班主任首先請各位科任老師在課堂上鼓勵王某,讓王某在表揚中獲得自信。同時,根據各學科的不同,給王某介紹如何有效的學習、復習,并分析出現在王某在學科上哪些是薄弱環節,應該如何提高等。為王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同時指導她科學的分配、利用時間,慢慢地王某的學習成績有所回升。看到成績的提高,王某頓時信心大增,學習熱情高漲。高三時,主動申請上第三節晚自習,周末也主動申請到校學習。最后,高考時,王某考上了二本線。家長和她都很高興。
由此可見,班主任、科任教師在如果能在學科教學中,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滲透自我管理的理念,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自我教育,學會規劃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3]。這樣,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會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興趣,教師的教學工作也相應輕松起來。當整個學校形成了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學風后,教學效果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其健康成長。
一、借助名言來進行導語設計
通過采用具有激勵性的名言警句等可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到啟發,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學習中去,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一些名言警句與語文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的過程中就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格言等,以此來將學生與課堂連接在一起,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學習中去,從而受到語文文章的感染,提高學習的效果。如學生在學習《慈母情深》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進行導入。在這種導語的影響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好古詩句,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孩子的情懷。通過這一導入,可以為文章的講述奠定出一定的情感基礎,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學習中去。學生在學習《孔子拜師》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三人行,必有我師”來進行導入,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仔細感受這一句話的含義,并鼓勵學生談一談對孔子的看法。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可以讓學生受到啟迪,并產生出繼續學習的意愿。在這種導語的影響下,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名言,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1]。
二、借助故事來進行導語設計
成功的教育是不能依靠強制來進行的,而是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故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就要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借助故事來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熱情。對于一些故事性相對較強的學科來說,教師就可以引入這樣的導語,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角色中去。如在學習《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讓學生學習這一文章,這樣也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諸葛亮的印象了。或是學生在學習《齊天大圣》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講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片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故事來吸引學生,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同時也可以培養好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
三、從生活上來進行導語設計
對于語文這一學科來說,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現實生活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找出文章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加深學習的印象,產生共鳴。如學生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實際入手來M行新課的導入。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會發現爬山虎這一植物,所以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讓學生仔細觀察爬山虎。在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爬山虎的樣子或是生活的地方等。通過問題的影響,可以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觀察提出來。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就可以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與學生自身的感性認識結合在一起,從而幫助學生減輕了學習上的壓力,提高了學習的效果[2]。
四、借助直觀感知來進行導語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制作出相應的課件,或是選擇一些視頻等來輔助教學的開展,這樣也就為學生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出一些相關的視頻與圖片,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建筑的宏偉。然后再讓學生學習這一文章,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文章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導語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所以教師就要選擇好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科學的導語,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