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建筑設計的專業

      建筑設計的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建筑設計的專業

      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第1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結構設計, 關系

      Abstract: with the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gree more and more high, a good engineering design is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To design a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building (the function requirement). Beautiful modelling, and will mak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economy, reasonable of the building is every architect and architects must pay much attention. So,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closel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s ke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relationship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的概念區別

      1.1建筑設計的概念界定

      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設計仟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使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建筑設計工作的全過程分為幾個工作階段:搜集資料、踏勘現場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循序進行,這就是基本的設計程序。

      廣義的建筑設計是指設計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種科學技術的成果越來越廣泛深入,設計工作涉及建筑學專業、結構專業以及給水、排水,采暖、空氣調節、電氣、煤氣、消防、防火、自動化控制管理、建筑聲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工程估算,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知識,需要各種科學技術人員的密切協作。但通常所說的建筑設計,是指“建筑學”范圍內的工作。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建筑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筑物與周圍環境、與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配合,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建筑與結構、建筑與各種設備等相關技術的綜合協調,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勞動力、更少的投資、更少的時間來實現上述各種要求。其最終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適用、經濟、堅固、美觀。建筑師除了精通建筑學專業,做好本專業工作之外,還要善于綜合各種有關專業提出的要求,正確地解決建筑設計與各個技術工種之間的矛盾。

      1.2結構設計的概念界定

      結構設計,即:建構筑物的結構設計。一般包括上部結構設計和基礎設計。

      上部結構設計主要內容及步驟:(1)根據建筑設計來確定結構體系、確定結構主要材料:(2)結構平面布置:(3)初步選用材料類型、強度等級等,根據經驗初步確定構件的截面尺寸:(4)結構荷載計算及各種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內力分析:(5)荷載效應組合:(6)構件的截面設計。此外還包括某些必要構造措施.需要依據結構專業相關規范、圖集等。

      基礎設計:(1)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上部結構類型及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效應和當地的施工技術水平及材料供應情況確定基礎的形式,材料強度等級,一般有淺基礎(如: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等)和深基礎(如:樁基);(2)基礎底面積的確定及地基承載力驗算:(3)基礎內力計算及配筋計算。(4)考慮必要的構造措施

      結構設計的成果體現在繪制的結構施工圖上,該圖紙是結構工程師的語言,是直接面對施工現場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應該按照一定的規范繪制。

      2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的關系分析

      建筑設計與結構設汁是整個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環節,對整個建筑物的外觀效果、結構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協調、互相制約的關系。

      在建筑設計中,少數建筑師總是把結構放在從屬地位,并要求結構必須服從建筑,一切以建筑公司為先導,這一觀念分割了科學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學規律,片面地追求建筑與技術與建筑藝術的結合和最大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這樣往往給某些建筑工程質量帶來了質量隱患和不安全因素。任何一個建筑設計方案,都會對具體的結構設計產生影響,而有限的結構設計技術水平又制約著建筑設計層次。因此,在做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師應具備有一定的結構方面基礎,能與結構設計適當結合,相互調協,使二者相統一,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

      在現實工程實踐中:(1)許多建筑設計師,強調創作的美觀、新穎、標新立異,強調創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這樣的建筑設計將會給結構設計帶來很大的困難,作為建筑物本身必須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載和活載、水平風力、地震力、扭矩力等。如果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平面設計和豎向設計構思時,不依據基本的結構技術原理和有關結構的受力特征,不征詢結構設計師的意見,往往會使結構工程師不能有效地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進行結構設計導致結構的不穩定等問題。比如將建筑物截面設計成為三角形,其抗彎矩力和抗側能力比圓形截面、矩形、多邊形截面要小得多。(2)還有一些建筑師缺乏對結構力學方面的基本常識,在設計過程中,往往忽視力學的基本規律.

      3.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相結合的對策與建議

      3.1系統全面規劃和科學設計、計算

      通過上文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的區別,以及各自的特點。對于一個具體的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建筑設計就是設計建筑物的總體布局,內部功能.外在形象.細部構造等的設計。滿足人們修養生息、活動和審美需求的愿望而創造的一個空間環境。設計的成果主要有總平面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詳圖.還有必要輔助的效果圖等。結構是能夠承受荷載并且維持幾何不變的構件體系,那么結構設計就是設計能夠承受建筑荷載的結構。主要設計房屋建筑的承重構件的布置,構件形狀,大小,材料,構造等,其設計成果主要有基礎平面圖,基礎詳圖。結構平面圖和鋼筋混凝上構件詳圖,節點鋼筋構造詳圖等。在構思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應該系統、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工程數據、信息,科學地進行建筑設計,同時進行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的結構設計。考慮外觀造型對材料、承載力、剪力、延性、剛度、抗壓、平衡、抗震等的實現難度,整體構思結構總體方案,明確結構總體系與水平分體系、豎向分體系間的關系和設計要求。有必要通過概念性的近似計算進行探索優化,確定結構分體系及其結構分體系及其構件的基本尺寸,確認建筑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確保建筑空間形式與結構受力特征的協調性和一致性。

      3.2同步進行質量控制和監控施工過程

      在具體的建筑項目設計工作中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是一項關鍵性的工作,兩者的設計都事關建筑安全性、穩定性,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是一個集概念、經驗、計算、表現等多方面因素于一體的綜合性創造。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的同時,應該提前預測性地考慮施工開始后的質量控制和監控跟蹤問題。

      建筑設計的適用、安全、經濟、美觀、便于施工是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原則。這五個方面各有所重,又互為矛盾,一個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往往是這五個方面的最佳結合。往往設計人員注意到適用、安全、經濟、美觀,而忽略了便于施工的實現與質量監控的難易。應該在建筑設計的同時就考慮結構設計的成本,以及考慮到以后施工中可以對進度控制、質量控制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跟蹤。

      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建筑設計技術 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1 

      Role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Tak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as an example 

      YAO Ji, LI Yi, DU Yihui, LU Ji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Real Esta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sign Department,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is an subject across the engineering and arts. It is to train people who is capab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planning, interior design, etc.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 we have tak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y role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e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pecializ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faculty training, training conditions in promot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的思路,大力推進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更新,著力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努力培養“基礎厚、口徑寬、重實踐、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已連續三年(2009- 2011年)向行業和企業輸送了1100多名畢業生,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分析,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畢業生滿意率很高。 

      我院為加快建筑設計專業建設,依托于新鷗鵬企業集團房地產研發院校企一體、緊密協作,并與重慶博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煤炭部“中煤科工”集團第七設計事務所等多家大型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聯姻,共同構架教育教學過程中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外教育教學實習基地和專業實踐基地等。在與企業長期合作過程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對我院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建設各方面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1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建筑設計行業的特點,主動適應行業企業的工作規律。為此,從“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出發,我們針對建筑設計專業將過去的項目教學法改革為以市場項目為載體的“三進三出同源異向”人才培養模式。 

      “三進”即:把企業、企業人員及項目引入學校課堂教學, 將實際項目應用到課程中;“三出”即:讓教師、學生及課程走出教室,采用頂崗實習或課程實習等方式,參與實際項目設計、施工以及相關領域。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主導,課程體系同源化,從全面理解建筑、房地產項目知識、美學鑒賞幾大模塊對學生進行建筑和房地產業全面系統的認知基礎培養和教學實踐,并根據學生個人能力及愛好,因材施教,實行差異化職業方向引導,輸送方向有:建筑設計部門、房地產企業研發部門、效果圖制作企業,針對不同的輸送目標訂立相應培養方案,為有特質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相關職業崗位技能特訓,“基礎同源,出口異向”。異向的出口最終定位取決于學生的意向,以學生的個人興趣、特質來作為主導,在出口前期采取適宜的差異化輔助,實現向房地產研發設計過程全程覆蓋式輸送人才的目標(圖1)。 

      圖1 建設項目與工作崗位關系 

      2 整合課程體系 

      我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面向建筑行業,針對職業方向以及具體的工作崗位構建了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圖2)。 

      3 推進專業核心課程改革 

      在以建筑行業專家和本專業的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利用在建筑設計行業的工作實踐,對“建筑設計技術”和“居住區規劃設計”為代表的專業核心課程改革進行指導。 

      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建筑設計技術”課程進行了“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并成功申請了院課改科研項目。“居住區規劃設計”課程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教學模式改革,并成功申請了“西部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及師資培訓項目”課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根據指導委員會的意見逐步將房地產概論、建筑構造與節能、居住區規劃設計、建筑設計、裝飾構造與施工技術、室內設計招投標實務建成特色課程。通過系統特色培養,強化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掌握從城市概念到建筑細節的房地產開發建設各個環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建筑設計類基礎崗位的直接上崗能力。

      4 融“產、學”為一體的專業教材建設 

      近5年來,本專業與企業合作,積極開發本專業校本教材。共同開發了《房地產概論》、《民用建筑設計與構造》、《建筑CAD制圖教程》、《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制圖與房屋建筑學》、《房地產研發設計概論》、《建筑裝飾材料》、《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等多本教材和多種講義,教材內容體現了企業崗位技能的實際需求,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實踐項目教材均采用根據行業實際項目自編實訓或課程設計的任務書和指導書。跟隨房地產行業的技術步伐,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以保持知識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為此在實驗實訓教材編制中,本著“與企業相結合、以項目為導向”的原則,自編所有實踐教學環節的任務書和指導書,使用效果優良。 

      5 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校企合作,本專業建立了穩定的專任和行業教師隊伍。現有校內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副高級職稱的5人,“雙師型”教師12人,具備碩士以上學歷的11人;同時聘任行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6位,其中副高職稱1人,一級注冊建筑師2人,企業創始人3人。通過專任教師和行業教師隊伍的互相協作,師資隊伍建設呈良性發展,現已擁有一支年紀輕、行業背景豐富、有教學熱情、學歷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此外,學院聘請了多位企業專家作為客座教授到校講學,促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良好運行。 

      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還推動了師資隊伍的科研能力。在合作過程中與企業開展橫向課題研究,以解決(下轉第47頁)(上接第44頁)企業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的題目,及時依據行業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層次和規格的需求,在教育教學的層次、科類、管理體制結構上進行調整,形成專業教育結構與行業整體需求的匹配和良性互動。以產促學、以研促教,形成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結合的統籌機制,通過對各項課題的研究和解決,提升專業排名和社會服務能力,增強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6 推動實訓基地建設 

      本專業結合真實項目開展生產性工作實踐,校內建有建筑3D打印與建筑模型實訓室、建筑節能展示及檢測實訓室、建筑材料及構造實訓室、建筑裝飾實訓室、建筑美術實習實訓室、建筑制圖實習實訓室、建筑效果圖實習實訓室、建筑設計技術生產性實習實訓室、與成本控制系共建的“BIM研究中心”以及學生自主創業“重慶悅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國際合作重慶市唯一的“中英低碳示建筑范樓”等等,教學儀器設備原值690萬元。 

      同時有校企一體的新鷗鵬企業集團房地產研發院、泊雅灣大型綜合性實習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7家,以研發設計工作流程為主線,從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圖預算、施工監管,進行系列化模擬與實作,為學生提供從設計到模型制作一系列動手操作環節,創造與現場相似的工作環境與操作流程,為就業頂崗實習創造零對接的實驗實訓條件。 

      7 結語 

      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第3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 節能 綠色照明[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the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to maximize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saving, material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provide health, application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green lighting;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綠色建筑建設管理要求正式納入立法。《規定》首先明確四大類建筑必須強制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政府對綠色建筑的建設要求日益嚴格。要想實現綠色建筑,在建筑設計中,必須考慮電氣設計的因素。

      綠色建筑設計的相關標準

      綠色建筑設計的重點是環保(綠色)和節能,而綠色建筑中電氣設計亦應圍繞這兩個主題進行,關于綠色建筑設計國家和地方現行標準、規范有如下版本。《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T 50378-2006 ;《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T 229 - 2010;《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 50640-2010;《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JGJ176-2009;《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07;《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電氣。

      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評價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一星、二星、三星。《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條款分為控制項條款、一般項條款和優選項條款。評價的項目需全部滿足控制項條款;根據滿足一般項條款和優選項條款的程度確定綠色建筑等級。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等級劃分標準如下:

      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注:當標準中某條文不適應建筑所在地區、氣候與建筑類型等條件時,該條款可不參與評價,參評的總項數減少,等級劃分時對項數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調整確定。

      3、《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電氣設計內容

      由《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以看出綠色建筑的設計應該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是一個所有專業根據所定目標共同努力去實現的系統工程。

      其中與電氣相關的內容如下表:

      上表中控制項為綠色建筑電氣設計的必備條件;一般項和優選項為劃分綠色建筑等級的可選條件;其中優選項是難度大、綜合性強、綠色度較高的可選條件。

      從上表分析看出,綠色建筑電氣系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系統設計的節能;二是科學管理的節能;三是電氣產品的節能;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節能。無論是住宅還是公建,其中必備的控制項在我們以往的設計中已經參照國家節能、照明等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在執行,相對容易達到;而在一般項和優選項內的科學管理和電氣設備產品在當今的科技發展及人們的節能管理意識提高的狀況下也都可體現;由于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起步不久,同時各地氣候、經濟發展又不相同。因此再生能源利用是綠色建筑的電氣設計設計難點和今后發展的方向。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設計的難點

      《可再生能源法》中第二條:“本法所稱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和第十七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 但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造價先對較高,成本回收常常需要10~20年不等,這取決于當地的自然條件,采用何種形式能源。要進行經濟技術分析,合理的確定,才能真正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才能實現建筑的綠色設計。同時風能、太陽能等獨立發電系統原動力不可控,電能質量不佳,調節能力有限,能量轉化效率低,投資成本較高,為了優化電力結構和方便統一調度,并網發電已是大勢所趨。為了不影響電網的質量,必須保證使發電系統的輸出電壓與電網電壓在頻率、相位和幅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而且發電系統和電網間功率能夠雙向調節。這就牽涉到的功率因數較正、大功率變換以及高穩定性系統設計等技術,也是我國國內新能源發電技術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5、電氣節能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環保電氣設計存在著價格、技術等方面問題的制約,那么換個角度思考,我們通過節能設計降耗實現低碳、實現環保,也是對綠色建筑的一種貢獻。電氣節能設計應包括以下關鍵點:

      供配電系統節能:降低配電系統自身的能耗,提高設備用能效率;

      (1)合理確定建筑物的單位建筑面積用電指標。宜對不同類型的設備分組計算,精確選取變壓器值。

      (2)變配電機房位置盡量設置在負荷中心,各層配電豎井的合理設置,縮短配電距離,降低線路壓降損失。

      (3)按照經濟電流合理選擇電纜截面,降低線路損耗。

      (4)在低壓配電系統設功率因數自動補償裝置,補償后的功率因數大于0.95,減少無功損耗。

      (5)設置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建筑設備實現自動華模式化的自動控制,實現建筑設備及環境的自動化節能控制。

      (6)空調器、水泵等采用節能型電動機,提高電動機的能效。

      (7)對于動態變化的負荷,如:冷凍泵、生活給水泵、空調器、新風機等,采用變頻器控制,根據負荷大小實時調節電能供應。

      (8)照明節能: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所有照明燈具、光源、電氣附件等均選用高效、節能型,推廣LED照明光源,提高照明方式與照明器具的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對公共區域(門廳、走廊、會議室等)、大開間辦公室、外部環境照明等實行集中管理實現照明系統的實時控制;

      (9)節能管理:避免人為浪費,通過設置計量及能耗監測系統,提高人們用電的節能意識。為提高用能管理水平提供技術手段。

      參考文獻

      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筑學;實用功能;高職建筑設計專業;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5-0235-01

      對于現代設計師的審美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長期以來,美術一直成為建筑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修養和技能,成為建筑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學生要具備建筑設計上的抽象思維能力,先要通過多種美術基礎課的學習和訓練,有了一定的美術修養后才能逐步獲得。一個沒有高度藝術修養的人,很難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建筑師、設計師。這些趨勢對現代的建筑設計師來說,需要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更高的藝術素養。

      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近十幾年來建筑行業如火如荼,加上高校擴招后,各大院校都在爭相的開設建筑設計類課程。促使招生門檻也一再的降低。文科、理科以及藝術類學生都可以報考,這使得學生的類型多元化也導致了學生的基礎水平也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復雜性,但另一方面,文理、藝術類學生在一起也能相互影響和互補其不同的思維方式。“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定位與本科教育是不同的,它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它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模式應定位為:以提高藝術修養為核心,以傳授藝術設計知識為手段,以培養藝術設計應用技能為重點,以強調動手能力為特色的新模式。”①根據這幾年的就業調查統計,高職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第一崗位大致分為:(1)建筑設計師5%;(2)建筑設計師助理70%;(3)與專業關系甚微或無關的行業15%;(4)繼續深造10%。由此可見,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還是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并且做為建筑設計師助理的人員較多。作為設計師助理的角色要求對象要具備很強的溝通能力、過硬的技能表現能力、基本的設計能力等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這就明確了我們的培養目標。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要把學生在高職三年的時間里,培養成為技能型的人才,就要求他們具備設計理論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掌握嫻熟的制作技能。在一年級開始的專業課程中,有《建筑制圖與識別》、《建筑設計初步》和《建筑美術》這三門專業基礎課程,其中《建筑美術》是制作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

      到目前為止,很多高職的基礎美術在延續傳統造型藝術學習的基礎上都做了很多改革。筆者也在教學的過程中對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做了一些思考。首先,我們要弄清三個方面問題:

      一、課程學習時間

      由于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能夠給予美術基礎課訓練的時間只有2學期,共30周,每周4課時。這個課時量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說,基本足夠,但是目前的生源情況看來,能夠具備美術基礎能力的學生不多,這就為基礎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這個情況下,課外必須要補充練習才能完成教學目標。所以,一般都會給學生布置課外的訓練任務。只有學生配合完成這些訓練任務,我們的基本目標才能達到。

      二、服務專業課程所需要的訓練內容

      美術基礎訓練目的和任務是多方面的,一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解決建筑中表現技能和建筑設計的美感問題。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交流,自如表達等多方面的職業能力。針對本專業的特點,學生涉及的表現對象主要有:建筑主體、園林景觀、人物、車輛等、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有重點、有選擇的進行臨摹、寫生,以期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建筑效果圖表現所需要的效果。作為基礎階段,我們大部分的練習都是手繪的形式,但培養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是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

      改革傳統在課堂內教學方式,走出課堂。借助網絡的資源可以收羅到海量的信息和資料,借助社會資源可以有機會近距離的參觀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把看、想和練結合起來,多方位調動各種感知,為專業素質的培養積累各種能量。在實地考察調研之后運用電腦軟件或手繪等形式把調研對象的背景、特點、細節賞析、風格類型等內容匯編成冊,模擬實際的工作要求,以團隊協作的形式完成一次調研任務。

      以建筑色彩知識學習的教學為例:工作任務――湘潭某小區的建筑、園林景觀的色彩分析;工作目的――1.通過實地調研,系統的分析小區所處地理位置與周圍環境。2.小區內建筑及園林的基本色彩、輔助色彩和點綴色彩。3.建筑材料與質感。4.材料顏色對太陽熱的吸收與反射特性。5.建筑色彩與建筑風格的關系。工作要求――以3人為一組經過實地調查完成一本調查報告,冊子包括封面、目錄、圖片、文字說明和總結等內容,手繪建筑主體和園林景觀圖兩張。

      三、服務專業課程所要達到的程度

      現在大多數院校在課程設置時忽視美術基礎對專業設計的基礎性作用,盡量的壓縮了學習和訓練的時間,但是最后的表現又要求達到一定的效果,這就給老師和學生提出了難題。怎么樣才能快速的使學生進入狀態,我們訓練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程度的。

      我們先來看看訓練的內容包括:素描、色彩、速寫、鋼筆淡彩、色彩渲染等內容。知識要點主要包括:構圖、透視、空間、線條、配色、配景等。根據專業需求和課時限制,要求學生達到的專業水平是能夠滿足專業設計手繪效果圖的需要,這個目標有其專業特點和階段性特點。在以往的教學里,教師會遵循造型基礎訓練的一般規律去設置課程內容,花很多功夫在明暗素描的景物、石膏甚至是人物上,這對于沒有基礎的文理科學生來說,很耗費時間,也很難在段時間內畫出效果。所以在改革中,可以把構圖、結構、透視等基本知識點通過靜物的結構素描去完成。這樣的刻畫對象造型相對簡單也很容易把知識點融匯在其中,學生通過短期的訓練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在對靜物的結構分析和創新性改造的過程中,也是對建筑的造型和形態進行創造的學習過程。這樣就很順利的過度到建筑造型結構的理解和刻畫中去。對于作為配景的人物和植物等,在圖面起到活躍氣氛和尺度參照物的作用,在剛開始的階段,不要求刻畫得很具體。只要畫出正確的透視關系和尺度比例就可。可以用簡單的幾何形體表現出來。隨著繪畫水平的提高,人物的刻畫可以更具象一些。在后期的電腦效果圖里,有現成的人物素材可以利用,所以在手繪階段不必苛求學生。關于畫面配色問題,可以借鑒優秀作品的配色關系,熟悉幾個常用場景的色彩搭配即可。在對優秀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去理解各種冷暖關系,各種氣氛的色彩搭配和應用。在這個內容的學習上還應該讓學生多用語言表達出對色彩的感受,一方面是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另一方面也是對知識要點加深印象。在色彩渲染單元,也不必刻意的去追求諸如退暈、平涂、勾線等技法,這些效果其實是可以結合電腦軟件輕松達到的。這樣把學生從單純的技法練習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在對理論的理解和創意構思方面,我想這對于他們專業設計能力的培養更有益些。

      四、結語

      美術基礎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短時間內要想達到一定的效果就需要一些方法和內容上的選擇,這個過程不是一味的照搬硬套,而是在有思考和創造性的過程中完成對象的刻畫。與其原先的建筑設計專業美術基礎的學習都是遵循“從理論到操作、從基礎到專業、從低級到高級”的傳統教學模式,其針對性和成效性都不是很強。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應該密切聯系實際工作需要,建立節奏有序、反應敏捷、立足應用、突出行動的課程體系”。②這個訓練方式有一定的短效性但它只是階段訓練的一部分。不代表訓練的終極目標,因學習的對象個體是有其獨特性的,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置不同專業難度,學生不同的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實現專業水平的多層次培養,為后一階段的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釋:

      ①李慶云.強化設計素描教學應用性、指向性的必要性.美術大觀,2009(8).P180.

      ②李慶云.強化設計素描教學應用性、指向性的必要性.美術大觀,2009.P180.

      建筑設計的專業范文第5篇

      當前我國的人防工程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建筑專業和暖通專業沒有有效地融合起來。在進行人防工程的設計階段,由于建筑專業承擔著人防工程設計的整體構架,而暖通專業則是側重更加具體的問題,例如是設計暖通時的設計布局。而為了使建筑專業和暖通專業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對人防工程的整體構架進行建設時,就要把暖通專業也歸入其中,具體如下。

      1.方案設計階段

      首先,是出入地面的通風口設計問題。根據人防工程的相關規定,建筑專業在對地下室和排風口設計時與暖通專業對地下室和排風口的設計是不相同的。設計人員在對人防工程的設計方案進行設計時,要充分地考慮到建筑專業與暖通專業對出入地面通風口設計的要求,確定好二者的沖突點,從而在實際設計時要合理地對兩者之間的矛盾規避,最大可能地把設計偏差降低,以杜絕返工現象的出現,同時,設計人員還要特別注意好人防工程的通風系統的平時、戰時兩用的功能,設計時盡量兼顧到二者之間的轉換。其次,是井風設計。在確定了人防工程的進風口、排風口位置后,還需要根據平時、戰時的功能作用來對井風斷面的長短進行校對。在平時的狀態下,暖通規范的標準要求是:穿混凝土的風速要達到4~12m/s;而在防排煙方面,要根據建筑設計的防火規范的標準:穿混凝土的風速V<15m/s,而在戰爭時期的標準是V<8m/s,結合兩種情況可以看出,穿混凝土的標準風速是4~8m/s,因此,在對井風的斷面進行設計時要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第三,是對凈空高度的設定。建筑專業的設計規范與暖通專業的設計規范是不同的,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對工程進行實際設計時,要根據暖通專業設備的凈高度要求來測算建筑層的高度,如果這個高度低于暖通專業要求的高度,就需要來調整建筑層的層高,或者是對暖通設備做出調整。

      2.施工圖的設計階段

      首先是對進風、排風的機房進行布局。在施工圖的設計階段,對進風、排風的機房要進行合理的布局設計,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戰備時候人防工程通風的質量好壞。在戰備時候人防工程的通風是非常重要的,通風流程是新風要先通過送風井,然后經過擴散室、除塵室和濾毒室,最后到達通風機房,而對通風設備的一系列布局都直接影響到通風的優良性。而對于與那些對通風空調有要求的通風系統,通常采用一次回風的方法,也就是在新風與回風相互混合后,在經過一定的處理送回到室內。但是在以此回風時還要注意好一些問題。

      (1)不可以把地溝和吊頂當做回風道。如果是把地溝作為回風道,地溝中的潮濕霉氣將會被帶到室內,降低室內的空氣質量。

      (2)在進行系統布置時于要設立全新的風系統,幫助換氣。

      (3)對濾毒室的設計必須要有足夠回旋的空間,這樣才能很好地安裝毒氣吸收與凈化的裝置,并且有更多過濾毒氣的時間,同時這樣有利于維修人員對毒氣吸收裝置和凈化裝置進行檢修。

      (4)如果對濾毒室沒有設計通向室外的開口,就要保證濾毒室與井風之間的防護門寬度大于90cm,這樣才能促進過濾器的更換。其次是確定預埋管線的位置。在進行設計時,要根據暖通專業來對預埋管線的位置與大小進行設計,暖通專業在對預埋線管的設計完成后還要和建筑專業進行協商,以防止建筑專業會出現暗柱等阻礙預埋管線的正常施工。而對預埋管線的施工還要保證一次完成,并且還要對那些穿過防護密閉墻的通風管采取嚴密的密閉措施。在預埋管線時還要注意預埋風管的標高,保證不會影響到密閉門正常的開啟。

      二、結語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不卡动漫|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