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并發癥

      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嬰幼兒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國發病率約為0.6%~1.0%[1]。其中主要的治療方法仍是手術治療,但術后并發癥較多,病死率高。特別是術后肺部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術后恢復。因此,研究預防嬰幼兒先心病術后肺部并發癥的護理措施,進行科學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心臟外科護理技術的重要內容。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對106例嬰幼兒先心病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嬰幼兒先心病患者106例為A組,男64例,女42例;年齡11 d~3歲,平均(1.32±0.78)歲;體重3.78~15.56 kg,平均(8.79±2.24)kg;其中室間隔缺損75例,房間隔缺損5例,室間隔缺損合并房間隔缺損7例,法樂氏四聯征10例,法樂氏三聯征2例,大動脈轉位4例,卵圓孔未閉3例。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嬰幼兒先心病患者198例為B組,男性117例,女性81例;年齡7 d~3歲,平均(1.45±0.26)歲;體重3.09~15.24 kg,平均(8.35±2.17)kg;其中室間隔缺損133例,房間隔缺損12例,室間隔缺損合并房間隔缺損13例,法樂氏四聯征17例,法樂氏三聯征6例,大動脈轉位9例,卵圓孔未閉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疾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患兒手術前肌內注射或靜注氯胺酮2~8 mg/kg,經口或鼻行氣管插管,術中使用斯托克體外循環機行體外循環。一般心臟畸形者采用淺低溫循環,復雜畸形者采用中或深低溫循環;非紫紺型患兒均行畸形根治術,紫紺型患兒行姑息性手術。A組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B組采用常規護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術后肺部并發癥資料比較,見表1。A組106例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21例,占19.81%。其中低氧血癥6例,占28.57%,胸腔積液合并低氧血癥3例,占14.29%,肺間質水腫合并低氧血癥3例,占14.29%,肺不張2例,占9.52%,肺炎合并低氧血癥2例,占9.52%,其他肺部并發癥5例,占23.81%。

      3 討論

      3.1 術前護理 ①嬰幼兒先心病患者一般體質較差,術前易患呼吸道感染,值班護士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體溫、四肢活動、紫紺等,同時對患兒的家屬做好相關知識宣教,嚴格控制術前呼吸道感染。②吸氧。嬰幼兒先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術前吸氧可以改善機體缺氧。③加強體療訓練。選擇在餐前30 min,以不少于10 min左右交替扣擊、振顫患兒胸背部,對可以合作的患兒可訓練呼吸并鼓勵自行咳嗽。④患兒術前禁食,可預防術中因麻醉誤吸引起術后吸入性肺炎。

      3.2 術中護理 ①手術操作力爭輕柔、熟練,手術室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②正確選擇氣管插管的管內徑及長度。一般管內徑:1~6月/3.5~4.0 mm,7~12月/4.0 mm,12~24月/4.5 mm;管長度(cm)=年齡(歲)/2+12。③體外循環期間嚴格監測變溫毯術中溫度并平穩復溫,嚴格控制晶體輸入,膠體滲透壓>16 mm Hg。

      3.3 術后護理 嬰幼兒先心病患者因心血管畸形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易出現肺部并發癥,如低氧血癥、肺炎、肺間質水腫及合并癥,因此術后的護理對預防肺部并發癥至關重要。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值班護士要每4 h重復吸凈口腔、鼻道分泌物。對有咳痰能力患兒要鼓勵其咳嗽、咳痰,對痰多不易咳出或無咳痰能力者,使用震動排痰機協助排痰;術后吸氧,術后早期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后期缺氧改善后可小流量持續吸氧,嚴防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引發呼吸抑制。②呼吸機的管理有資料報道,呼吸機輔助呼吸時間與肺部并發癥有密切聯系[2]。本組全部病例均采用嬰幼兒專用呼吸機,呼吸頻率設定:

      參 考 文 獻

      [1] 姬尚義,沈宗林,楊建安,等.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1018例外科治療.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5,11(1):10-12.

      [2] 劉愛萍,熊浩,柳霞.ICU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因素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現代護理,2008,14(4):462-463.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第2篇

      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廣東省惠州市516000

      【摘 要】目的:通過對我院嬰幼兒濕疹治療效果觀察,總結嬰幼兒濕疹的臨床治療方法,為嬰幼兒濕疹的治療提供臨床參考。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治療過程和結果。結果:在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治療效果好,療程短,總有效率達到了98%。結論:藥物的治療,再輔助以飲食指導和精心的護理,能有效治療嬰幼兒濕疹,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嬰幼兒濕疹;藥物治療;飲食;護理

      嬰幼兒濕疹是兒科的常見病之一,易復發,病情反復,它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臨床以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伴劇烈瘙癢為主要特征[1],引起嬰幼兒濕疹的原因大多是乳母飲食不當、胃腸功能紊亂、外界溫濕度的改變、對嬰幼兒護理不當及過敏性體質,一般在嬰兒出生后1個月-2歲期間出現濕疹,兒童期的濕疹多是嬰兒期濕疹的延續,在嬰幼2歲期間濕疹會基本痊愈,受嬰幼兒生理特征影響,患兒會焦躁不安,持續哭鬧,如果因難以忍受瘙癢用手抓撓,會使表皮潰爛,造成更嚴重的感染,因此對于嬰幼兒濕疹的及時治療、飲食指導及精心護理工作非常重要。[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最小的50d,最大23個月,平均年齡10個月,病程為32d至10個月不等。其中病情較輕者30例,僅出現紅斑、脫屑和丘疹等癥狀,病情嚴重者有20例子,除病情嚴重者病變部位覆蓋較廣外,其余病例的病變部位多集中在臉部,胸部,肩頸等。

      1.2治療方法

      外用藥治療:對急性濕疹或有嚴重皮損的可直接將藥涂于患處,一天兩到三次,可處理亞急性或慢性濕疹;一日兩次用艾絡松或地塞米松乳膏來處理干性濕疹,用40%氯霉素氧化鋅軟膏外涂一日兩次來處理濕性濕疹,能達到殺菌、收斂及氧化的作用。濕疹嚴重、吵鬧不安嬰兒,可口服抗組胺藥開瑞坦口服液,l日1次。若患者癥狀較輕可不用藥物治療,通過飲食指導及精心的護理即可;在喂養方面建議以母乳喂養來減輕濕疹程度,母乳喂養媽媽要注意飲食,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等,常食綠豆和絲瓜,如懷疑某食物過敏,一定要停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魚、蝦等海產品和柑橘等食物;人工喂養或混合喂養患兒為避免牛奶蛋白過敏可選用氨基酸配方奶或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對于一些嬰兒食用可能過敏的食物要嚴格控制,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忌食辛辣、腥膻、刺激性及高油膩飲食,如蔥蒜、韭菜、辣椒、香菜等;忌過早添加輔食。

      在嬰幼兒濕疹的皮膚護理方面,首先要禁忌辛辣食物對皮膚的刺激,勤剪指甲,以淺色純棉或真絲制品為貼身衣物的選擇,不對皮膚做過多包裹以免對皮膚產生刺激。

      1.3觀察指標

      在經過藥物治療,飲食指導及精心護理之后,我們對嬰幼兒濕診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觀察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嬰幼兒的行為特征即哭鬧情況,睡眠情況,搔抓情況等等,還包括濕疹病變自身的情況即濕疹創面大小、深度、色澤、滲出及肉芽組織生長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等等。

      1.4治療標準

      依據相關治療標準:將濕疹全部消退,相關瘙癢癥狀全部消失視為痊愈;濕疹基本消失,相關癥狀得到很大程度的減輕視為治療顯效;濕疹無消退或消退面積不足百分之三十視為治療無效。

      2結果

      在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中治愈49例,顯效29例,無效2例,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治療效果好,療程短,總有效率達到了98%,在78例患兒中出現病情反復10例,再經過二次治療和護理后已經痊愈。

      3討論

      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我們生活中常叫它“奶癬”,在醫學臨床中1~2個月嬰兒最容易感染濕疹,病情發生易反復,時輕時重,表現為有幼兒出現皮疹,皮膚發紅,皮膚粗糙脫屑,病發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遇濕熱會使病情表現更加明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從飲食還是衣物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嬰幼兒皮膚過敏和感染的可能性,嬰幼兒濕疹的發病率在近些年來呈上升趨勢,也引起了家長和醫院臨床上的重視。[5]

      治療嬰幼兒濕診多采用藥物治療、飲食及護理的指導多種方式相結合,能盡快緩解嬰幼兒濕疹,效果明顯且不易復發,通過臨床治療的效果發現,此治療方式在臨床上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80例嬰幼兒濕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7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8%。

      除去醫學臨床上的治療,對于嬰幼兒濕疹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臨床觀察上來看,通過日常的精心護理可以加快嬰幼兒濕疹的治療時間,提升治療效果;而通過對幼兒濕疹有針對性的預防工作,可以降低嬰幼兒濕疹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鐘成梁,張淳,胡思源.中醫藥治療小兒濕疹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03:219-221.

      [2]劉奇.濕疹方合解毒散治療小兒濕疹(濕熱型)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3.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 中醫土樂;貝貝操;嬰兒發育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b)-0122-03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除了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逐步重視外,對嬰幼兒的身心健康重視程度也越來越突出。現階段,在國內,關于該方面的研究逐步開展起來。對于一個家庭僅有一個孩子的狀況下,嬰幼兒的健康狀況更加受到年輕夫婦的重視[1]。如何提高嬰幼兒的護理水平,優化改善嬰幼兒的成長過程,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尤為重要的話題。本文開展中醫土樂伴貝貝操促進嬰兒發育方面的研究,并觀察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混合喂養的嬰幼兒6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可以配合完成該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嬰幼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3個月~1歲,平均為(7.4±0.6)個月。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為4個月~1歲,平均為(7.5±0.8)個月。兩組嬰幼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由專業人員進行體檢及實施中醫土樂伴貝貝操護理。對照組:由專業人員進行體檢及實施貝貝操護理。護理人員對嬰幼兒母親或其主要撫養人進行相關知識宣教,指導其操作方法,嬰幼兒母親或其主要撫養人經培訓掌握技巧后,在家中對嬰幼兒進行相應的護理[2],在護理期間新生兒因饑餓等原因出現較為嚴重的哭鬧現象時,應終止護理工作;向產婦及其家屬詳細地敘述護理過程及相關注意事項,以便產婦在家對新生兒很好地進行撫觸保健[3]。

      1.3 觀察指標及評分標準

      分別于1、3、6個月由專業人員對嬰幼兒進行智能發育指數(MDI)評分和運動發育指數(PDI)評分,并比較兩組的評分結果、體重及身高。MDI評分、PDI評分:60~69分為智力缺陷水平、70~79分為臨界水平、80~89分為中下水平、90~99分為中等水平、100~109分為中上水平、110~119分為優秀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MDI評分、PDI評分、體重及身高均隨時間延長呈逐漸升高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相關觀察指標的比較(x±s)

      與同組1個月比較,*P

      3 討論

      嬰兒階段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決定未來國民素質。對于兒童的培養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于促進嬰兒生長發育的研究也在不斷增加。嬰兒操與音樂配合對嬰兒發育的影響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土樂伴貝貝操是本科根據嬰兒的生理、骨骼發育特點,結合國民對科學育兒方法的需求制作而成。該方法在促進嬰幼兒消化系統、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提高抵抗力,嬰兒體格、心理及智力全面健康發展方面均有一定的價值[4]。

      中醫五音療法中的土樂,以宮調為本,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給人有如“土”般寬厚結實的感覺,故為土樂。根據五音通五臟的理論,宮音入脾,對中醫脾胃功能系統調節具有明顯作用,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依營養,而且與人的腦波、心跳、血液循環相和諧[5]。

      土樂伴貝貝操不但促進嬰幼兒的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發育,如嬰兒腸道蠕動的速度得到顯著提升,促進消化,可以增強新生兒的食欲[6],而且可促進嬰幼兒的睡眠、骨骼發育、智力發育。該方法能使嬰兒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各部位得到舒展,按摩全身皮膚、穴位,使嬰幼兒五臟六腑的發育和四肢得到鍛煉,其遠期效果還可使嬰幼兒的心理、社會、精神、智力等方面都達到最佳的狀態,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7]。

      臨床研究表明,土樂伴貝貝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簡單、易學,成本低,家長樂意接受[8]。該方法由父母和嬰兒共同完成,在促進嬰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子感情,對于嬰幼兒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開展土樂伴貝貝操時,僅需要具備溫馨家庭環境、音樂播放器、音樂帶、按摩油、浴巾等即可開展,很多家長都可以接受。

      在操作的時候,有如下注意事項:貝貝操要在小兒喝奶后1 h或吃奶前0.5 h進行,操作者動作要輕柔,切記生拉硬拽,使小兒感到不適,如進行中小兒過于緊張、煩躁,可暫時緩做,待小兒安靜時再完成;如果孩子出現情緒不好,生病時不做訓練,病愈后再恢復,每次做完操要抱抱、親親嬰兒以示鼓勵;持續的護理對于促進嬰幼兒發育具有重要意義[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1、3、6個月MDI評分、PDI評分、體重及身高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馮彩霞,顏南,王正東,等.嬰兒喂養方式與智能發育關系的研究[J].吉林醫學,2009,30(1):6-7.

      [2] 高麗娟,王桂香,徐文靜.早期教育與護理對嬰兒生長發育效果的家庭跟蹤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2):4537-4539.

      [3] 黃海峰.新生兒撫觸護理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0):3903-3934.

      [4] 程翠嬌.撫觸對嬰兒健康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0, 11(10):70-71.

      [5] 黃曉睿.撫觸對嬰兒早期發育和早期教育影響及意義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7):2629-2630.

      [6] 李志云,黃麗玲,林文璇.游泳和撫觸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5):2854-2855.

      [7] 朱紅蓮.揚中市557名嬰兒神經心理發育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3):280-282.

      [8] Chorna OD,Slaughter JC,Wang L,et al.A pacifier-activated music player with mother′s voice improves oral feeding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14,133(3):462-468.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小兒消化不良;嬰幼兒腹瀉;整體護理

      小兒消化不良也稱為嬰幼兒腹瀉或嬰幼兒消化不良,為嬰幼兒期的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精心有效的護理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整體護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為指導,綜合考慮環境、心理狀態、物理因素等多種可影響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的護理方法,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近年來在臨床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即對這一護理模式在小兒消化不良患兒中應用的相關問題進行綜述。

      1基礎護理

      1.1輸液護理 小兒對缺水的耐受力差,大量出汗、腹瀉、嘔吐等易造成脫水,因此在消化不良患兒的護理中,補液護理十分重要。目前對于輕中度脫水,多主張采用口服方式補水,可不定時給予水和ORS液口服。脫水較嚴重時,需采取靜脈補液[1],按照靜脈補液的原則,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對輸液量、速度進行調整。若患兒合并有心肺疾病或營養不良,輸液量應較一般患兒減少20%左右,或以患兒體重計算出的輸液量的3/4確定,適當減慢輸液速度,以減輕心臟負擔。

      1.2 病情觀察 在治療過程中病情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此護理中也應注意密切觀察病情。①準確記錄患兒大便的次數、性質等,以此丟失的水分;正確留取大便樣本并送檢;觀察大便性狀,若有酸腐味則表示為蛋白質消化不良、有油光為脂肪消化不良,大便呈白色或淡黃色清水樣或米湯樣,提示為輪狀病毒腸炎;②觀察并記錄嘔吐次數、嘔吐物性質,根據嘔吐情況采取補液或禁食等措施;定時測量體溫,注意體溫患兒體溫變化,體溫高者可采取適當減少衣物、使用酒精擦拭頸部、額頭等物理降溫的方法;③注意觀察并記錄排尿時間、尿量、皮膚彈性等,以觀察結果指導補液量和性質,以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2,3]。

      2 心理護理

      現代生物醫學社會模式認為,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也可影響疾病的癥狀,近年來研究發現,社會心理因素對小兒消化不良癥狀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小兒生病時易哭鬧不止,家長異常焦慮,患兒及家屬的情緒心理均可影響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在護理中需重視心理因素對疾病康復的影響,臨床中需做好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常麗芝[4]通過對嬰幼兒腹瀉患兒的護理實踐認為,在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中,應注重技巧性,給予患兒及家屬心理支持,以微笑服務取得患兒及家屬信任;多與家長溝通交流,積極了解患兒及家屬心理,耐心解答家屬提出的問題,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幫助家長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以促使其配合治療和護理。

      3飲食護理

      嬰幼兒腹瀉主要有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其中非感染性腹瀉主要由于飲食因素導致,如喂養時間不定、突然改變食物種類、食物過冷或過熱等[5],因此在整體護理中,應加強飲食護理。以往認為對于消化不良患兒應禁食,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對于免疫力較差、腹瀉持久的患兒早期進食有助于恢復技患兒體力和食欲,因此主張消化不良患兒應早期經口飲食,可食用蘋果膳、焦米粥等可促進消化的食物。有紅霞[6]在對嬰幼兒腹瀉患兒進行飲食護理時,分為輕度腹瀉、重度腹瀉和恢復期三類,對于輕度腹瀉患兒,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及甜食、脂肪類食物,人工喂養的患兒先喂養少量稀釋的牛奶、豆漿或米湯,根據患兒情況逐漸增加喂養量至恢復正常飲食。母乳喂養的患兒哺乳前給予患兒少量溫開水,同時縮短哺乳時間;對于重度腹瀉且較為年幼的患兒應禁食,母乳喂養者禁食4~6h,人工喂養者禁食6~8h,有頻繁嘔吐的患兒還應禁水,但禁食水的時間不可太長,年齡相對較大的患兒可給予流質飲食,不必禁食;在恢復期,可給予患兒稀釋的牛奶或米湯,以量少次多的原則給予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4生活護理

      4.1環境護理 在整體護理觀中,環境對疾病的康復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小兒消化不良護理中也應注重環境護理,定時通風,保持病房空氣清新,使用含氯消毒液對房間進行消毒,及時更換被褥床單,保持地面、床褥等的干凈整潔;由于嬰幼兒抵抗力較差,還應定期采用紫外線對病房進行照射,以防止院內感染[7]。

      4.2 臀部護理 消化不良患兒由于排便次數多,可損傷臀部皮膚,導致皮膚發紅或破潰,在護理中應注意保持皮膚的干燥清潔,指導家長在患兒排便后,使用溫度適宜的清水擦洗臀部,并擦干,注意選用柔軟的尿布布并勤更換,以預防臀紅,清洗前家長需做好手部清潔,以防發生感染;清洗后可在患兒臀部涂抹適量芝麻油,防止大小便對皮膚的浸漬;若患兒發生臀紅,可使用紅霉素軟膏輕輕涂抹在肛周皮膚上[8,9]。

      4.3其他 患兒生病后抵抗力下降,加之脫水,口腔干燥,易滋生細菌,因此在護理中應注意定時進行口腔清理,可使用5%蘇打水,以消毒棉簽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潔;脫水較為嚴重時,患兒往往會存在角膜干燥、充血,以發生角膜炎,此類患兒可給予生理鹽水清洗后,適應0.25%氯霉素眼藥水滴眼[10,11]。

      5出院指導

      在消化不良患兒的護理中還應做好出院指導,以預防疾病。護理人員應指導家長正確的喂養方法,培養小兒合理的飲食習慣,防止過食、偏食;母乳喂養的嬰幼兒,應保持的清潔,以避免感染;人工喂養的患兒避免頻繁更換奶粉品牌;添加輔食不可過早,添加時嚴格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盡量避免在夏季斷奶,可選擇秋季、小兒健康時;注意保持小兒飲食的衛生,適當進行戶外運動,讓小兒接受日光照射,以增強體格和免疫力。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小兒消化不良的護理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發展,整體護理是將以患兒為中心,將各項護理措施連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護理中,通過系統性、整體的護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消除心理、環境等各方面的不良影響因素,促進患兒康復。

      參考文獻:

      [1]杜秀英.嬰幼兒腹瀉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20):253.

      [2]高建紅.嬰幼兒腹瀉的護理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9):406.

      [3]諶順麗,朱新嬌,卓智,等.小兒消化不良整體護理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3,01(18):49-51.

      [4]常麗芝.嬰幼兒腹瀉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04(31):59.

      [5]陳秀芳.嬰兒消化不良治療及護理1例[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03(2):255-256.

      [6]有紅霞.嬰幼兒腹瀉的護理與體會[J].醫學信息,2012,25(5):151.

      [7]胡潔,曹建斌.小兒泄瀉的整體護理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3,25(4):45-46.

      [8]呼琴.嬰幼兒腹瀉的觀察與護理[J].中外醫療,2009,28(22):79-79.

      [9]劉國珍.104例嬰幼兒腹瀉的觀察與護理[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09,22(4):285-286.

      嬰幼兒的護理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嬰幼兒 肛周膿腫 換藥 護理

      肛周膿腫系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的急慢性化膿性感染,在新生兒或嬰幼兒較為多見,而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是治療該癥的主要治療方法,術后如果處理不當,則可使病程蔓延,損傷加重,甚至引起交叉感染等嚴重后果。我院門診換藥室自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為23例嬰幼兒肛周膿腫患兒進行換藥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嬰幼兒肛周膿腫23例,其中男21例,年齡28天至2歲;女2例,年齡1月至4.5月,平均年齡5.5月,臨床表現為患兒多伴發熱,肛周局部紅腫,觸診有波動感,并發現為單純性皮下膿腫。

      1.2 方法:患兒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協助醫生在肛周膿腫處作梭形切口,長度與膿腔大小相當,切開皮膚后,用止血鉗鈍性分離,進入膿腔,排出膿液。然后,用探針伸入膿腔探測大小,并將膿腔中纖維間隔分開(如外括約肌皮下組有礙引流時,可將其切斷,但勿損傷其深層)。最后清除腔內壞死組織,膿腔內置擰干的碘伏棉條引流。第二天開始每天門診換藥1-2次,同時指導家屬如何護理。

      2 護理

      2.1換藥前護理

      2.1.1環境和時間準備 換藥室內要求空氣清潔,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室內溫度25-28℃)。由于污染的空氣是疾病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而換藥室內人員流動頻繁,病種復雜,各種致病微生物大量附著于微細的塵埃飛沫中,隨空氣流動傳播,可使接受換藥的患兒受到感染而發病,故患兒換藥時間宜安排在早上或下午換藥室剛開診時。

      2.1.2換藥者準備 嬰幼兒是家庭關注的重心,特別是獨生子女,所以許多家長來院時都有煩躁、焦慮不安等緊張情緒。因而要求護理人員在換藥工作前首先要做好嬰幼兒家屬的撫慰工作,接診時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向患兒家屬詳細介紹患兒創面情況及處理方法,以取得理解與配合。換藥者必須戴好口罩、帽子,穿工作服,每次換藥前后都須洗手。

      2.1.3患兒準備 首次換藥時,必須向家屬作好解釋工作,換藥時可能引起患兒疼痛、躁動。換藥時注意協助患兒換藥的固定,使傷口充分暴露便于操作,防止誤傷。

      2.1.4換藥用品準備 換藥所需物品均經過高壓蒸汽滅菌處理,一次性使用,防止感染。換藥盤內備一次性治療碗兩只(內置碘伏棉球若干),無菌鑷一把,蚊式鉗一把,無菌紗布數塊,彎盤一只,及膠布、剪刀、棉簽等物;膿腫大的傷口還應備引流物、探針等物。

      2.2換藥中護理

      2.2.1操作前首先查看患兒的創面情況;觀看口有無膿血分泌物滲出。膿腫切口周圍有無狀的肉芽組織,防止橋形粘連形成假性愈合而引發肛瘺[1]。

      2.2.2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的操作原則,按操作規范進行換藥,正確使用無菌鑷和有菌鑷,傷口從外向里消毒,范圍距傷口至少應10CM。

      2.2.3換藥時操作者要集中精力,動作輕柔敏捷,準確到位,避免粗暴,防止不必要的損傷意外。

      2.2.4因膿液宜在創口處形成膿痂,堵塞引流口,換藥時應用蚊式鉗輕輕撐開,徹底清除濃液,填塞引流條時,應緊貼創面,內口應到位,并盡可能保持引流通暢,以創面肉芽從下朝上、從內至外生長為最佳,這樣就能避免橋形愈合,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

      2.2.5發熱患兒換藥期間按醫囑予補充液體或抗生素,或口服各類藥物。

      2.3換藥后護理

      2.3.1飲食指導 肛周膿腫多見于人工喂養的嬰幼兒,患病前患兒多有腹瀉或便秘史,而人工喂養的嬰幼兒易于患消化系統疾病引起便秘或腹瀉,使其感染的機會增多,故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指導家長盡可能母乳喂養。人工喂養的嬰幼兒膿腫切開引流術后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瓜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暢。同時還要忌食生冷之物及油膩之品,以防發生腹瀉或糞渣堵塞肛竇。

      2.3.2皮膚護理指導 肛周感染在小兒,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幼兒較為多見。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可使病程經久不愈,多數形成肛周膿腫,繼而引起肛瘺或直腸瘺。所以預防肛周感染是皮膚護理的關鍵所在。

      2.3.2.1嬰幼兒會皮膚嬌嫩,皮膚屏障作用不健全,容易被大小便侵蝕,指導家屬注意不要選擇粗糙、新的、質地硬的尿布,提倡用干燥、柔軟、易吸水的棉質尿布或質地優良的一次性尿布,勤換尿布。

      2.3.2.2指導家屬在患兒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沖洗周圍,動作要輕,用柔軟的衛生紙蘸干創口周圍皮膚,千萬不要用紗布或粗糙的衛生紙用力擦拭;

      2.3.2.3嬰兒的貼身衣褲也要選擇柔軟的布制作,洗滌時必須把肥皂或洗衣粉反復沖洗干因為堿性的東西容易灼傷嬰兒臀部皮膚。

      2.3.2.4隨時觀察患兒肛周皮膚有無破損、發紅,如果發現嬰幼兒肛周皮膚紅腫,比如在其腹瀉時或由堿性尿布引起皮膚發紅時,可用紅霉素眼膏涂抹肛周皮膚,其猶如一層皮膚保護層,使肛周皮膚免受大小便侵蝕。如無紅霉素眼膏,可將花生油燒熱冷卻后,用它涂抹與肛周皮膚,效果也不錯;室溫較高時,可采用暴露療法,使患兒俯臥,兩足尖相對,或取側臥位,雙腿屈曲90°,以增加周圍局部通風,保持肛周干燥,防止肛周膿腫復發。

      2.3.2.5對女嬰提倡用1/5000的pp(即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用溫水把高錳酸鉀完全溶解后,將女嬰的和外陰全部浸入于高錳酸鉀溶液中,一般5分鐘,每周1~2次。

      3 小結

      嬰幼兒肛周膿腫的發生與家屬的護理不當有很大的關系,即使治療方法得當,因護理不當,再次發生肛周膿腫的概率會比護理得當的嬰幼兒大得多[1]。護理不當同時也影響了創面愈合速度。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門診護士的工作不僅僅是換藥,更要關注患兒的整體情況,包括患兒的生長發育、健康維護、疾病預防等方面,所以通過對嬰幼兒家屬進行嬰幼兒護理相關知識的宣教來提高創面愈合的速度及質量,防止疾病的復發。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人成无码网WW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噜噜噜噜噜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