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影像與診斷

      醫學影像與診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影像與診斷

      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食道異物; x線診斷; 多層螺旋CT(MSCT)

      食管異物是臨床常見急癥之,可引起多種并發癥,食管異物穿孔是嚴重的并發癥,如能及時確診可對臨床診治和預后都有很大幫助。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對食管異物的診斷主要是依靠X線平片、食道鏡、食道吞鋇或鋇棉檢查,由于這些檢查手段特殊性決定了其對食管源性異物的診斷各有利弊。近些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的發展,有作者研究[1]認為MSCT對食管異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提高,使MSCT成為對食道異物的診斷更準確更有價值的檢查手段之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7例中,男49例,女38例,年齡2-72歲,平均41.2歲。發病時間1小時-17天。

      1.2異物種類 動物性骨塊 ,魚刺,肉塊,義齒,棗核,螺絲帽,金屬絲,錢幣,紀念章,玻璃片,塑料片。

      1.3異物大小 異物長約0.7cm-3.5cm。

      1.4檢查方法 頸胸正側位片11例,食道鋇餐76例,其中食道鋇棉7例,泛影葡胺食道造影 9例,多層螺旋CT 18例。

      1.5儀器 日立平板數字胃腸機(CUREVISTA) ,飛利浦i256CT

      2結果

      2.1不透X線異物11例:不透X線異物頸胸部正側位片或透視明確異物11例,泛影葡胺食道造影4例,造影發現食道損傷2例,食道穿孔1例。多層螺旋CT檢查2例。

      2.2透X線異物76例:食道鋇餐71例,食道鋇棉7例,食道泛影葡胺造影5例,MSCT16例。

      2.3異物與食道的關系:食道內異物 85例,食道外異物1例。食道損傷7例,食道穿孔5例,食道及周圍、縱膈內感染6例,

      3討論

      食道異物影像學檢查的目的是及時明確異物的類別、部位、大小、食道損傷的程度及并發癥情況,減少檢查中的醫源性損傷的發生,為臨床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提供有效的準確的信息。

      回顧分析了經食道鏡或手術證實的87例食道異物的影像學檢查及診斷,分析X線平片、食道鋇餐或鋇棉檢查、MSCT的適用范圍及及其對食道異物的診斷價值。

      食道異物的影像學診斷可根據異物的直接征象如異物的形態、大小、密度做出診斷,根據異物的間接征象提示食道異物和判斷食道異物的并發癥如鋇棉勾掛、食管壁損傷、食道壁增厚、縱膈增寬、縱膈積氣、食道穿孔、頸椎前軟組織增厚。

      食管壁損傷是尖銳異物刺入食管粘膜尚沒有穿透食管壁,食管造影可見食管內異物涂鋇影及造影劑自穿透處呈點狀、滴狀外溢,龕影形成,多為食管急性損傷,而CT顯示效果不佳。若及時取出異物可避免食管壁的感染造成食管穿孔的可能,所以食管異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食管異物穿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食道穿孔多因食道異物強行吞咽或急性期食道損傷未經及時診斷治療造成感染而穿孔,此時多見食道壁腫脹、縱隔內感染、造影劑溢出食道外。

      本組87例食道異物中,11例不透X線異物中通過頸胸部正側位片確診食道異物。其中4例尖銳異物通過食道泛影葡胺造影明確食道損3例,食道穿孔并游離食道外1例。透光食道異物76例中 ,71例食道鋇餐檢查明確食道異物68例,發現食管損傷11例。在其中7例食道鋇棉檢查中,其中3例有鋇棉懸掛征象, 食道鏡證實為細小魚刺 。1例魚刺大部在食管壁內,食道鋇棉未發現異物,而MSCT發現異物,食管鏡證實為細小魚刺。5例透視下發現間接征象頸椎前軟組織增厚、積氣,食道泛影葡胺造影明確食道異物直接征象3例,食道穿孔4例。此5例食道異物MSCT檢查發現食道異物4例,1例未發現食道異物直接征象,僅見食道壁腫脹、食道穿孔、縱膈內積氣。

      1例和食道穿孔因鋇劑影響未發現異物直接征象1例。

      在肉塊異物檢查中如無明確食管狹窄,需要多角度觀察肉塊側方是否有食管壁尖刺樣鋇劑突出影,肉塊異物經胃鏡檢查發現多是肉塊中的骨塊尖端刺入食管壁,因而在X線檢查中除明確肉塊異物外還要明確骨刺的位置、走向及刺入的深度,可為臨床提供治療指導,避免臨床盲目使用胃鏡把肉塊推入胃中,從而加重食管壁的損傷,肉塊異物鋇餐檢查后行多層螺旋CT檢查,肉塊異物中的骨塊因在鋇劑背景下呈相對低密度而漏診骨塊,此時應多角度食管異物重建觀察食管壁局限性尖角樣突出。

      近年來棗核異物明顯增多,根據分析原因多有以下幾種情況,近幾年來,新疆棗大量進入本地,新疆棗核明顯比本地棗核尖長,本地多有食用棗制品不去棗核的習慣,年長者多有牙齒缺失無細咀嚼而誤咽棗核。

      對于年長患者,明確食道異物堵塞食道外,要進一步明確是否有食道狹窄性病變。特別對于一般人不易發生梗阻部位的異物應特別警惕[3]。食道癌治療后、食道癌術后患者除明確是否有食道異物外還要注意是否有食道癌的復發。

      本組食道異物的檢查中,1-48小時內就診的病人,未發現嚴重明確的并發癥,其中證實的食道穿孔、縱膈炎癥、膿腫多在48小時以后。食道異物盡早就診可及時明確診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合病例回顧分析,正確認識頸胸部正側位片、食道造影檢查對食道異物診斷的價值及其局限性。對于不透光異物X線平片即可確診,對于尖銳異物可通過泛影葡胺造影明確食道損傷及穿孔情況,對于透光異物可用食道造影檢查,對于腔內大于1.2cm的食道異物多能顯示異物直接征象。對于早期食道損傷食道造影顯示食道損傷的情況優于MSCT,MSCT對細小魚刺、小骨片、食道穿孔、頸深部感染、腔外異物及其鄰近組織器官特別是血管、心臟的解剖關系明顯優于X線檢查及食道造影檢查。對透光異物,根據病人指示疼痛位置,仔細觀察相應部位是否有骨性密度影及其食道周圍情況,為檢查方法的選擇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食道吞鋇檢查選用少量鋇劑動態觀察有無食道異物鋇劑涂抹的直接征象和食道損傷的間接征象及食管收縮、舒張情況,異物部位常見食道局限性收縮受限。對于多數較大食管異物不是首選食道鋇棉檢查而是在食道吞鋇無明確異物直接征象者再選擇食道鋇棉檢查。對于較大異物特別是尖銳異物已伴發炎癥應禁用食道鋇棉檢查,以免因異物遷移致食管撕裂,另外鋇棉滯留不利于胃鏡的異物取出,也影響進一步MSCT的檢查,對懷疑異物并穿孔的患者應禁止食管鋇棉的檢查[4]。對無異物直接征象者,可根據間接征象懷疑食道異物的位置選擇相應部位多層螺旋CT的檢查,可盡量避免頸胸聯合CT檢查造成的放射損害。

      部分細小異物或大部分在食道壁的異物或游離于食道外的異物食道造影檢查對食道異物的直接征象顯示不及多層螺旋CT,有作者[5]統計MSCT對細小魚刺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達100%,證明MSCT對細小魚刺的影像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由于多層螺旋CT能明顯提高食道異物的檢出率,有作者(5)建議有食道異物史者且有相應的臨床癥狀者首選多層螺旋CT檢查,但作者認為,對于較大異物食道造影檢查與MSCT檢查對食道異物的檢出率無明顯差別,對于較大異物食道造影能明確食道異物,可避免不必要的MSCT頸胸檢查。合理選擇MSCT的檢查,對于X線平片及食道造影未發現異物或可疑異物者可行MSCT檢查,對異物靠近心臟、大血管者、透視下發現間接征象頸椎前軟組織增厚、積氣或有嘔血史者、病史較長病情嚴重者選擇MSCT,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判斷食道異物的并發癥、了解異物的解剖位置可進行必要的多層MSCT檢查,也有作者[6]提出對于呼吸困難胸部情況不明者、6歲以下兒童食管殘留不透光異物不能配合食管吞鋇者可行MSCT檢查。通過選擇合理、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能對食道異物做出及時、準確的診斷,盡量避免漏診、誤診,減少檢查中和治療中的并發癥的發生,為臨床提供明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呂君,黃曉靜,董剛志,等.16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診斷食源性食管異物[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9,6(5):427.

      [2]胡祥華,紀建松,周利民,等.食管異物的多層螺旋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4):541

      [3] 劉暉,王建剛,張曉彤,等.食管異物1252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05,12(4):671.

      [4] 胡祥華,紀建松,周利民,等.食管異物的多層螺旋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4):543.

      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第2篇

      [關鍵詞] CT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鑒別

      [中圖分類號] R445.3[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02(b)-142-02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是臨床上較常見的胰腺疾病,前者多為急性胰腺炎遷延而成,后者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且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1]。兩者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臨床表現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臨床上對于兩者的鑒別診斷比較困難,往往需要借助輔助檢查進行確診。CT檢查可以較清晰地反映胰腺體周圍組織及其本身的質地變化特點,對兩者的臨床鑒別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51例胰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上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男56例,女17例;年齡36~68歲,平均51.3歲;病程1~9年,平均4.3年。51例胰腺癌患者中,男34例,女17例;年齡43~69歲,平均50.8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2.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SIMENS 6800-HO型CT儀進行平掃,常規行胰腺、肝、脾、胃及周圍組織平掃。

      2 結果

      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檢查確診69例,確診率為94.5%;51例胰腺癌患者CT檢查確診46例,確診率為90.2%。慢性胰腺炎CT表現以胰腺縮小、胰管擴張及鈣化斑為主,胰腺癌CT表現以胰腺實質性腫塊、周圍組織侵犯及胰管擴張

      為主。

      3 討論

      3.1 慢性胰腺炎的CT表現

      本組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檢查發現,胰腺大小和形狀變化很大,其中,46例患者胰腺萎縮(均以胰頭小于1.5 cm,胰體小于1.0 cm,或胰頭/椎體橫徑之比小于1/2,胰體與椎體橫徑指標小于1/3為參考標準),占63.0%;18例患者呈現局限性增大,占24.7%,9例患者大小基本正常;26例患者表現為主胰管擴張,直徑大于3 mm,導管不規則呈現串珠狀,其中,17例伴有導管內充盈缺損(結石13例,蛋白栓子4例)和導管狹窄,15例與胰輪廓異常并存,7例患者顯示腺體局限區域的增大伴有彌漫萎縮;31例患者胰腺體及胰管內有不同程度的低密度鈣化斑表現,其中,3例患者可見擴張的胰導管終止于結石的嵌入部,1例患者發生胰體全鈣化;38例患者在胰實質或胰周組織及稍遠處發現有纖維包膜,其中呈現圓形低密度區者29例,呈現橢圓形邊緣清楚低密度區者9例,其中,31例患者CT值接近水的密度,剩余7例患者CT值高于水密度,可能與囊液中含有陳舊性血液和壞死物有關;26例患者CT檢查發現腎前筋膜增厚,表現為線條狀均勻增厚,但不同于胰腺癌的浸潤性特征。

      3.2 胰腺癌的CT表現

      51例胰腺癌患者CT檢查發現均有不同程度的胰腺腫大現象,表現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腫塊,其中34例患者伴有胰腺輪廓改變;18例患者CT檢查胰頭表現為圓隆和球形擴大,其中16例患者胰體尾顯示有不同程度的萎縮現象;37例患者胰頭鉤突正常平直的三角形消失,出現圓隆、局限性隆凸或出現分葉,26例患者胰體、尾部表現為明顯局部腫大和分葉狀腫塊;16例患者由于癌腫侵犯或壓迫膽總管下端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膽管擴張,表現為擴張的膽總管在胰頭部突然截斷或變形,其中7例患者在胰頭內同時見到擴張的膽總管和擴張的胰管即“雙管征”[2];13例患者由于腫瘤堵塞了主胰管,CT檢查表現為主胰管呈管狀擴張,其中2例患者呈串珠狀擴張;38例患者均有胰腺周圍血管浸潤表現,表現為血管周圍脂肪層消失、血管被腫塊包繞、血管僵直變細、血管管腔擴大等;24例患者出現繼發潴留性囊腫,其中,22例患者在胰腺內,2例患者在胰周間隙內;37例患者出現轉移性淋巴腫,其中31例為腹腔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周圍淋巴結腫大,6例為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旁淋巴腫。

      3.3 鑒別診斷

      慢性胰腺炎由于形態表現較為多樣,對于胰頭局限性增大的慢性胰腺炎極其容易與胰腺癌混淆,但慢性胰腺炎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可與胰腺癌相鑒別:①胰腺與胰管鈣化,尤其是后者對慢性胰腺炎的診斷具有特異性,另外也可見胰管或膽總管內結石[3];②胰頭增大,但外形光整、無分葉,胰腺癌胰頭也可增大,但外形不規則,多有分葉現象;③行增強掃描時前者胰頭密度常均勻或欠均勻,胰頭癌表現則多為局限性低密度灶;④慢性胰腺炎胰周血管及鄰近臟器無惡犯,胰腺癌則多見侵犯性浸潤;⑤胰腺癌的胰管直徑與胰實質厚度之比往往大于0.5,而慢性胰腺炎則小于0.5[4];⑥慢性胰腺炎腹膜后無轉移性淋巴腫,而胰腺癌則多伴有腹膜后轉移性淋巴腫。

      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均有上腹痛、黃疸及各種消化道癥狀等,而一些輔助檢查項目常常容易發生混淆,對兩者進行必要的CT檢查對臨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兩種疾病的CT特征性改變,本組7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檢查確診69例,確診率為94.5%;51例胰腺癌患者CT檢查確診46例,確診率為90.2%,可以作為鑒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羅光慧,張建平.胰腺癌CT、MRI影像診斷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15(11):183-184.

      [2]徐希春,薛麗宏.胰腺癌的CT診斷與鑒別診斷[J].中國實用醫藥,2007, 12(33):53-54.

      [3]汪溪,陳寬仁.慢性胰腺炎的CT表現對治療選擇的意義[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8,20(6):393-396.

      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第3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醫學影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9-0278-02

      吉林省計劃近期將20所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通過調整招生計劃、增列專業學位授權點、實施差異化撥款等政策,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或專業轉型,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深入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適應形勢的發展,結合醫學影像專業教學實際,就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培養醫學影像專門人才做如下探討。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人才與學術型醫學人才不同,應用型醫學人才是指具有豐富醫學專業知識,并能把發明、創造轉化成實踐,主要承擔轉化應用和創造實際價值任務的人才。應用型醫學人才可以細分為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層次。高職高專層次培養的是職業技能型醫學人才,在知識構建上以“實用”為限;本科層次的應用型醫學人才在知識構建上強調搭建可塑性強的知識框架,強調以通識為目標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知識面和一定的創新、科研能力。具體為接受醫學影像學本科層次教育,具有較為寬廣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醫學影像專業知識,素質全面,能將現有醫學技術轉化成實踐,并有一定創新和發展的醫學影像專門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基本需要,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以及醫學影像設備管理的應用型醫學影像專門人才。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人才業務培養要求

      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的必須具備豐富而全面的綜合知識,這不僅是應用型人才提升醫學專業水平的必備因素,也是個人持續發展的基礎,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強調復合能力,即對醫學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和一定技術創新的科研能力,需要注重理論與技能相結合。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應當具有適于創業的專業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具體如下。

      1.素質方面。①政治堅定,熱愛祖國,忠于人民,遵紀守法,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愿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努力奮斗;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將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質,將預防疾病、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③技術優良,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緊跟醫學發展潮流,不斷追求卓越的醫療技術,認識到持續完善自身醫療技術的重要性;④重視醫學的倫理問題,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⑤尊重患者的人格、及民族習慣,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⑥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善于分析批判和不斷創新,實事求是,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觀念;⑦注意發揮醫學影像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在應用各種影像檢查技術進行準確診斷的過程中,應考慮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利益。

      2.知識方面。①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原理,并能用于指導自身未來的生活、學習和醫學實踐;②熟練掌握人體各時期的正常結構及其功能;③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影像表現及診斷原則;④能夠分析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行為心理因素對疾病形成與發展的影響;⑤掌握基本的藥理學知識及影像對比劑使用原則;⑥掌握科學實驗在醫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⑦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常見傳染病的發生、發展以及傳播的基本規律,掌握常見傳染病的分類,防治方法、影像表現及診斷原則;⑧掌握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各種儀器設備的結構和一般維修方法。

      3.能力方面。①應用醫學影像診斷(放射診斷、CT診斷、MRI診斷)、超聲診斷、核素診斷等各種影像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②應用各種射線進行放射治療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③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各種儀器設備的結構和一般維修方法;④具有從事醫學影像學和放射治療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寫能力,能夠閱讀本專業英文書刊;⑥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主干學科和核心課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學課程體系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醫學影像學核心課程的設計突出醫學影像學與醫學生物工程學科的相互融合。培養應用型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專業課程體系要突出應用型本科課程的設計要求并兼顧醫學影像學專業要求,重點加強基礎醫學、醫用電子學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接口、C語言等課程,課程設計強化實驗、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主干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2.核心課程。系統解剖學、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介入放射學、腫瘤放射治療學。

      3.主要專業實驗。系統解剖學實驗、斷面解剖學實驗、醫學機能學、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

      五、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課程設置和基本要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影像課程的設置要增強人才培養的指向性,基礎課程突出應用性,以強化“應用”為重點,強調“必須、適用”,專業課程突出針對性,以強化“實用”為重點,強調“基本、常見”,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

      1.必修課(含限定選修課)體系結構及具體內容。通識課程包括以下內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②體育教學包括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安排在前兩學年,第一學年體育基礎教學,第二學年體育選項教學。③大學英語教學包括英語讀寫和英語聽說。安排在前兩學年,實行分層次教學。④計算機教學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VB程序設計和C語言課程。⑤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基礎課程包括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系統解剖學、人體斷面與影像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與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醫學影像設備學等。專業課程包括: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腫瘤放射治療學、影像核醫學等。

      2.非限定選修課。實行學分制,學生在校期間必需修滿學分。其中包括人文社科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體育類和專業基礎與專業類。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軍事課程:軍事訓練2.5周。勞動:前四學年每學年安排勞動0.5周。社會實踐(調查):前四學年每學年安排勞動1.5周。臨床見習:共8周,第五學期安排臨床見習2周,第六學期安排臨床見習4周,第七學期安排臨床見習2周。影像見習:共6周,第七學期安排影像見習2周,第八學期安排影像見習4周。畢業實習:共48周,其中X線科12周,CT科12周,MR科12周,超聲科12周。

      六、創新醫學影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與普通醫學本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是更強調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醫學影像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醫學影像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體系設計上減少了驗證性和演示性實驗的比例,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購進了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增強了影像實驗室的功能,通過大學生科研項目計劃,增強學生設計、實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在加強影像實驗室建設的同時,還加大了對醫學影像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鞏固現有教學實習基地的基礎上,致力于與省內外大型知名衛生醫療機構的聯系,建立了一些高層次的影像實習培訓基地,空間跨度基本涵蓋南到浙江省、北至黑龍江省的廣大區域,并按照應用型醫學影像人才培養的目標制定了專業實習手冊。課程改革,適當增加了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在醫院實習的時間,并實現以實習促進就業的目的。

      七、優化醫學影像教學手段、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學方法改革在應用型醫學影像課程體系構建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鼓勵醫學影像學教師采用CBL、PBL、雙語教學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法等方法,發揮學生在醫學影像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典型影像病例討論、錄像觀摩、小組討論等方法,充分發揮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醫學影像學專業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諧調發展,從事影像教學的教師應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此外,聘請省內外醫學影像學知名專家任兼職教師,以指導實習、專題講座等形式將行業內最新成果、技術帶入課堂。鼓勵醫學影像學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在崗培訓,通過外出進修、學術交流等形式進行教學、科研能力培訓,提高其教學科研能力。

      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要做好各門課程負責人的遴選和課程教學團隊的組建工作,選擇高職稱、高學歷的資深骨干教師擔任主干課程負責人,結合影像課程特點和實際,科學、客觀地分析影像課程現狀和存在問題,抓住制約醫學影像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確保應用型醫學本科院校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取得實效。

      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第4篇

      1醫學影像學技術

      1.1肺結核的X射線診斷。對肺結核患者進行X射線診斷是當前我國醫院最常見的診斷方法,是醫學影像學技術在肺結核診斷中的重要組成。使用X射線診斷肺結核需要對肺部其它病癥進行區分,這其中主要包括肺部腫瘤、肺炎、肺部寄生蟲、支氣管炎癥以及其它特發類疾病等。雖然X射線在肺結核診斷中是最為常用的診斷技術,具有經濟實惠、速度較快、輻射較低等有點,但是其對一些較小的病灶不能清晰的顯示,對于早期的肺結核病變診斷有一定的難度和誤診率。1.2肺結核的CT診斷。對肺結核患者進行CT診斷是X射線診斷后的重要影像學技術,CT技術具有極高的影像分辨率,與X射線相比,能夠清晰地判斷更為細小的病灶和早期病變,對X射線的缺陷有很好的彌補作用。在使用CT技術進行肺結核診斷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是對肺部彌漫性病癥的區別和診斷,例如淋巴管癌變、肌瘤和支氣管疾病等;第二是對間質性癥狀活動做準確判斷,尤其是其中的纖維性肺泡炎;第三是在進行CT操作時要注意對結節性病灶做清晰化處理,為診斷提供良好的技術依據;第四是在進行穿刺或病理手術時,要積極通過CT影像進行輔助。除此之外,在使用CT進行肺部掃描時,一些患者也需要增強型操作,主要有血管性肺部病癥、判斷獨立病變以及區分結核和癌癥等。1.3肺結核的核磁共振(MRI)診斷。MRI在診斷肺結核中的應用較少,這是因為人體肺部的質子密度達不到MRI技術的要求,并且在診斷中容易受到氣體、呼吸和心跳等方面的影響。但是從MRI技術的特點來說,其對肺部軟組織的辨別能力遠超過CT和X射線的水平,其各種影像的成像能夠對病癥的判斷起到幫助作用,區別肺癌和不張區等。從當前我國醫學水平發展的具體實際來看,MRI技術的發展對于肺結核的診斷仍然不夠完善,其診斷的經濟性較差。

      2肺結核影像學技術診斷

      在對肺結核影像學圖像進行科學合理的觀察后,對病灶進行辨認和診斷。在診斷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發生肺部病變的部位和擴散程度,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特征,肺結核疾病常見于患者的肺部上葉;第二是要注意病灶的形態和邊緣情況,肺部病灶顯示較為規整光滑則常見于良性癥狀,而病灶不規則、結節較多則常見于惡性癥狀;第三是要注意病灶的數量和直徑,較少或較小者常見為肺結核或塵肺等,病灶較大則常為腫瘤;第四是對病灶的密度、回聲、結構等進行辨別;第五是要注意判斷病灶附近組織的變化。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還要注意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區域、病史和從事職業等。

      3討論

      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專業名。我國之所以在2006年出臺政策,把同一專業分成兩種不同的學年制去施教,目的是想與西方某些發達國家接軌。培養四年制的學生,為的就是這種學生將來可以專門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的,而培養五年制的就是將來從事診斷治療工作的。我們不能否定國家這個做法,因為時代的趨勢確實是需要把各方面的人才分開,而去專攻某個專業,社會才能不斷進步。采取醫學影像學技術進行肺結核診斷有較長的發展時間,從X射線技術應用于肺結核檢查后,CT和MRI等技術也出現在平民百姓的身邊,上述醫學影像學技術在對肺結核的診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至今也是各大醫院用于診斷肺結核的重要技術。在肺結核患者的整個診斷治療過程中,包括其初步診斷、治療到康復都需要醫學影像學技術的支持,可以說,保證醫學影像學技術的正確應用,提高醫生對醫學影像學技術的掌握和閱讀已經成為了當前醫學界的關注熱點。在這樣的情況下,醫務工作者要加強對醫學影像學技術的理解,增強肺結核影像學技術診斷的同質化情況,對前來就診的肺結核患者要優先進行醫學影像學技術確診。面對當前肺結核病癥的不斷擴散,廣大醫務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影像學技術的作用,正確應用影像學技術,促進肺結核診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佑民.正確發揮醫學影像學技術在肺結核診斷中的作用[J].中國防癆雜志,2017,39(6):549-551.

      [2]周新華.肺結核的影像學診斷——從形態分析到分子影像診斷[J].中國防癆雜志,2014,36(8):296-300.

      醫學影像與診斷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醫學影像;臨床診斷;應用價值

      1895年,X射線被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并在不久后在人體疾病的檢查中得以應用,由此開創了一門全新的醫學學科——放射診斷學。發展到如今,已經形成了包括多種診斷方法在內的更為全面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特別是近30年來,在傳統的X線檢查基礎上,CR、DR、CT、鉬靶X線攝影、CT、MRI、USG以及核素顯像設備都在不斷地改進并完善,影響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發展成為集形態、功能和代謝改變診斷為一體的綜合診斷系統。與此同時,諸如心臟和腦的磁源成像等新技術以及如分子影像學等新的學科分支也在陸續涌現,影像診斷學的范疇還在繼續不斷充實和擴大。然而,在臨床診斷中,面對眾多的檢查方法,如何科學選擇則具有了更重要的臨床意義。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醫學影像檢查在臨床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定探索。

      1 影像檢查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性

      1.1 X線成像檢查

      X線成像檢查是醫學影像中應用歷史最長、操作最簡單方便且價格相對低廉的檢查方法,其檢查范圍包括透視、X線平片檢查以及對比劑造影檢查等幾個方面,對檢查部位通常要求具有較好的組織密度對比性,比如骨骼、胸和胃腸道等,當然有時候也用于全身各個系統的檢查。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結構層次顯示比較豐富,有利于整體觀察受檢部位的組織結構,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②檢查相關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其費用相對低廉;③可靈活變換進行動態病變觀察,但由于影像難以長時間保留圖像,所以不利于以后治療過程中的對比分析,同時對細微的病變發現比較困難,而且患者需要接受較大照射量的X線,最好在檢查之前應做到目標明確;④密度分辨率較低,對組織密度差別較小的部位不能顯示足夠清晰的圖像;⑤CR和DR雖在圖像的清晰度方面較傳統X線檢查更好,對某些結節性病變具有更高的檢出率,但對肺間質和肺泡病變的顯示效果仍與傳統胸片差別明顯,而且該方法的成本也會更高;⑥鉬靶X線攝影是根據各種組織對X線存在不同吸收量的原理,可將脂肪、肌肉和腺體等密度差距不大的組織在X線片上形成良好對比的影像,該方法多用于對軟組織形態及病理變化的觀察

      1.2 CT成像檢查

      CT成像檢查是X線與計算機技術聯合形成的醫學影像系統,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對人體進行斷層掃描并重建非常清晰的圖像,在臨床上多用于頭頸部、胸部、肝腎胰脾、腹盆腔、四肢關節以及軟組織的病變影像檢查。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在進行不用對比劑的普通掃描情況下,在不同病例的病變發現以及定位定性診斷方面都可作為對X線檢查的可靠補充,可為多種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②在快速靜脈注射碘對比劑之后進行的動態增強掃描或CT灌注掃描,可對疾病是否屬于血管性病變做出鑒別,同時對了解在病變狀態下的供血情況以及鑒定病變的良、惡性情況也很幫助,具備較高的診斷價值;③高分辨率CT掃描技術是集合了薄層掃描和高空間分辨率圖像重建算法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在對病灶細微結構的觀察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價值;④高分辨率多層面螺旋CT掃描即是在運用X線進行掃描的過程中,通過旋轉一并獲得多層面圖像數據的醫學影像系統,該技術實現了對病灶的多角度觀察,而且具有一定的結構分析功能和成像功能。

      1.3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據人體組織含水量的不同而開發出的一種非介入性的探測技術,對人體無電離輻射影響,所獲得的圖像非常清晰,能更客觀更具體地顯示人體內的解剖組織和相鄰關系,更好地對病灶進行定位和定性,對人體多系統疾病的診斷,尤其對早期腫瘤的診斷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1.4 超聲成像(USG)

      該技術利用了聲波的穿透和界面反射特性,無創傷和輻射,操作簡便,并可獲得患者器官的任意斷面圖像。隨著該成像技術的發展,目前來看,其超聲造影、諧波成像以及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已在臨床廣泛應用。該技術對于胸部表淺部位的病變診斷有一定價值,在與X線攝影結合檢查的情況下,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

      2  醫學影像綜合應用討論

      以上對幾種常見的醫學影像技術進行了闡述,綜合來看,每一種檢查方法都各具特點和優勢,同時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體的臨床診斷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優勢互補。雖然CT、MRI、超聲等醫學影像檢查都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作為多種影像檢查的基礎,X線檢查依舊是眾多方法的首選。另外,在臨床應用中,需避免檢查的盲目性,盡量遵循效果價格的比值原則進行成像方法的優選,讓患者在疾病診斷的環節中少走彎路,及時獲得快速而準確的診斷。

      參考文獻

      [1]夏澤民. X射線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6:420.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国产模特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裸男g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91嫩草亚洲精品|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