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生衛生法制教育現狀調查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定新疆某大學臨床醫學、臨床藥學、麻醉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共6個專業326名醫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26份,其中大學二年級82份,回收79份;大學三年級96份,回收91份;大學四年級148份,回收134份;共收回304份問卷,回收率為93.8%。
1.2內容與方法內容包括:①在校醫學生對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態度及建議,如學習的重要性、對法律課程開展年級和開展形式的建議,存在的問題,對授課方式和教師的期望等。②醫學生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目的及對醫療糾紛的認識。③醫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包括衛生法律專業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等。
2結果
2.1醫學生對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態度及課程開設的建議有62.5%的醫學生認為學習衛生法律知識非常重要,32.2%的醫學生認為比較重要。有60.9%的醫學生認為在一年級(30.0%)到二年級(30.9%)開設衛生法律課程較為合適。最受歡迎的開設形式為必修課(13.5%),對授課教師的期望上有62.5%的醫學生認為最受歡迎的是有醫學與法學背景的教師,見表1。
2.2醫學生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目的及對醫療糾紛的認識有33.9%的醫學生表示學習衛生法律的主要目的為掌握醫療工作法律防范,而認為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占32.5%。分別有30.6%、30.3%及27.6%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療體制不完善、醫生法律意識淡薄和患者法律意識淡薄為醫療糾紛頻發的主要原因2.3醫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被調查醫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絕大多數醫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和相關法律規范的認識僅處于“知道一點”和“一般了解”狀態。有關醫療器械使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認知情況為“不了解”的醫學生占多數,見表3。
3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輿論的影響,患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對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醫務人員必須提高法律意識,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為了使醫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減少醫療糾紛發生、和諧醫患關系,加強衛生法律、法規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對醫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既是職業道德教育的要求,又符合未來法制社會的發展趨勢。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既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守法意識的醫藥衛生人才。從調查結果可見:①在對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態度及建議方面:醫學生對設置衛生法律課程總體上呈正性評價,有94.7%的醫學生認識到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重要性,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同時仍有5.3%的醫學生認為開設衛生法律課程不是很重要。有62.5%的學生期望授課教師有醫學和法學背景。被調查學生普遍認為個人主觀影響、自身興趣不足和社會風氣欠佳都是影響他們不重視衛生法律學習的原因。究其原因,這類課程在大多專業屬于選修課,加之,醫學院校缺乏衛生法制教育課程的專業教師,很多教師不是缺乏法學知識,就是缺乏醫學知識,在課堂上顯得氣氛凝滯,對學生吸引力不大。其次,教師缺乏相關的司法實踐經驗,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本調查中有50.7%的醫學生建議將衛生法律課程開成必修課,提高課程地位引起學生的重視。醫學院校應轉變教學觀念,完善目前的課程設置,要把法制教育和素質教育緊密結合,應注重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②醫學生學習衛生法律知識的目的及對醫療糾紛的認知情況:被調查醫學生表示學習衛生法律的主要目的依次為掌握醫療工作法律防范、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日常維權以及提高個人素養。當被問到目前導致醫療糾紛頻發的原因時,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醫療體制不完善、醫生法律意識淡薄和患者法律意識淡薄為其主要原因。因此,加強醫學生法制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素質人才顯然是減少醫患糾紛,和諧醫患關系,根本上改善醫療法制環境的最佳路徑。③對相關衛生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情況:各專業年級的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和相關法律規范知之甚少,絕大多數醫學生處于“知道一點”或“不了解”狀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從醫學生對衛生法律知識的態度及課程設置的建議了解到醫學院校在法制教育方面重視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缺乏學習自覺性,師資隊伍薄弱等,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策與建議:醫學生法制教育是改革開放以來醫學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積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落實的過程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制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包括醫學生在內的大學生,既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實踐者。如果醫學生缺乏法制觀念,將很難深刻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地位,難以規范自己的醫療行為、維護自己的權利,也有礙于自身的全面發展。法制教育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和減少醫療糾紛也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論高等醫學院校還是教學醫院,都要對當前高等醫學教育臨床教學實踐涉法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從課程學習到臨床實踐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要加強法制教育,注重培養醫學生醫療風險意識,消除醫學生在實習和未來的工作中發生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隱患,以確保醫療工作的安全。改革目前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①結合不同專業的實際,因材施教。教師對不同專業的醫學生進行針對性授課,并及時向學生介紹國家頒布的最新衛生法律法規,使學生不斷了解和掌握衛生法律法規。針對臨床類專業學生,重點講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業醫師法》、醫患雙方的權利及義務,重在幫助其依法從業的職業法律素養。教學方法上要緊密結合以往醫療糾紛的典型案例結合旁聽其法庭審理進行教學,使學生盡可能吸取過去醫療糾紛的經驗教訓,調動醫學生學習法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在不斷的學習中增進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思維能力和法律素養。②應把衛生法制教育放在醫學生基礎課程教育中的同等位置,使醫學生能明確學習衛生法的目的是要依法行醫而不是規避法律,從而正視醫患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真正做到依法行醫,和諧醫患關系,維護生命和健康。合理配置醫學法律課程,將醫學和法學交叉的課程進行配置,根據醫學生學制要求,科學制定和合理安排教學進度。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從醫學院校畢業留校任教的教師中選送人員去進修法律,對從法律系畢業分來醫學院校任教的教師,可安排其旁聽醫學、預防醫學和藥學的有關課程,使上述教師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醫學和法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素質。
作者:阿斯木古麗·克力木阿地力·伊沙木丁邵紅王婷婷王萍萍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教研室臨床醫學院兒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