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育對學科教育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美育是整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
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該文主要探討了學校美育與學科教育的關系以及將美育滲透到學科教育的途徑。
1.關于美育
美育有家庭美育、社會美育、學校美育,本文主要講學校美育。美育,主要通過具體的審美活動,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和提高人
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美育的最終目標是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重要方面。真善美是相互聯系、相互滲
透的,智育、德育和美育處于對立統一之中,美育能“以美啟真”,“以美引善”。所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經認識到了。然而有不少人對美育的理解過于狹隘,認為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只要對學生進
行音樂、美術教育就算是完成了美育,有的把學校美育僅僅當作藝術特長教育來施行,這是認識上的誤區,既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學生的
素質,也違背了美育自身的規律和目的。
美育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美育,指審美教育。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美育是一
個系統工程,它是通過美學理論和審美經驗的傳授,學生審美活動的指導,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情操,并通過審美實踐
活動提高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主要包括藝術教育、美學基本理論教育,課堂教學中實行的審美教育。藝術教育包括藝術知
識教育、藝術技巧教育、藝術精神教育,它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藝術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的技藝,增強對藝術的感性體驗,提高
藝術修養。美學理論教育包括美的本質、美的范疇、美感等方面的教育,它主要從哲學的高度,培養學生運用美的標準和規律觀察世界
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健康的審美情操,幫助學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和優美的靈魂。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美育,是
指教師將美學知識自覺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通過美的形式、美感的激勵和陶冶作用,使學生樂于去求真、求美、求善,從而達到良好的
教學效果。這種美育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2.美育與學科教育
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美育應從狹義的美育向廣義的美育發展,因為讓每個學生都去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專業是不現
實的,也沒有那個必要。美育對其他學科的滲透不僅是美育自身發展的途徑,也是教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美育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
育,比較容易與各學科教育相結合,滲透到各學科教育之中去。各學科都蘊涵了豐富的美育因素,各學科教師如能發掘并傳播這些審美
因素,將美育滲透到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拓寬美育的途徑,也能提高學科教育的教學效果。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視美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
為目的者也。”[1]他認為美育就是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學科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美育要以教學過程為主要途徑,要寓美
育于各學科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與育人目標的高度統一。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根據學科的特點和規律,充
分挖掘各學科所蘊含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在教學的各環節力求滲透美育內容,給學生創造美的氛圍,使學生在愉悅之中
獲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實施美育。大量教育實踐證明,講得好的課,往往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發美感,師生雙方
都樂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學科教育都可以說是美育,美育應該是所有學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3.美育向學科教育的滲透
學校要提高各學科教師的美育素質,使他們自覺地將美育滲透到各學科中,促進各類學科課程與美育的有機結合。為了發揮教學陣
地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
3.1充分挖掘各門學科知識的審美因素。美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它是無處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認為,沒有一門課程不與美
相關,他這樣說道:“數學中數與數帶有巧合之關系。幾何學上各種形式,為圖案之基礎。物理、化學上能力之轉移,光色之變化;地
質學的礦物學上結晶之勻凈,閃光之變幻;植物學上活色生香之花葉;動物學上逐漸進化之形體,極端改飾之毛羽,各別擅長這鳴聲;
天文學上諸星之軌道與光度;地文學上云霞之色彩與變動;地理學上各方之名勝;歷史學上各時代偉大與都雅之人物與事跡;以及其他
社會科學上各種大同小異之結構,與左右逢源之理論;無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經教師之提醒,則學者自感有無窮興
趣。”可見各門學科的知識內容中都不乏審美因素。如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語言表現的美,感受、欣賞文學作品的美,并積極培
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創造美。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人體的運動美、力量美、姿態美,在自由、舒展的運動中表現美、體驗美;地
理教學,讓學生認識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激發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
,激發學生振興民族、報效祖國的決心和意志;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科學的結構美、勻稱美、秩序美、和諧美,數學中的黃
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這一和諧美妙的比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點撥學生發現知識美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進入美的鑒賞和
領悟之中,那么必將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2在課堂教學中要實行審美化教學。所謂審美化教學實質就是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愉快求知的氣
氛中,獲取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要鼓勵教師進行審美化教學,按一定的審美意識,充分發掘各門學科內容與審美的聯系,創設審美
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體驗,在知識傳授中,化抽象為形象,化平談為神奇,化枯燥為魅力,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
情。美是讓人賞心悅目的感性形象,離開了形象就談不上美和美感,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因此在審美化教學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則
。在審美化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具體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
描繪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來,也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幻燈機、錄像機、實物投
影機、錄音機、多媒體等,給學生造成鮮明、生動的視聽效果,使學生興味盎然地進入教學情境之中。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溫文
爾雅的儀表美、生動幽默的語言美、活潑開朗的教態美、師生關系的和諧美也都是一種無形的美育,它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如坐春風、興
味盎然,使學生在審美快樂中掌握知識。
3.3教學中要創造自由、愉悅的課堂氣氛。美是自由的象征。審美是觀照人的本質力量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它是想象、
理解、感知、情感各種心理功能自由、和諧活動的結果,它不帶任何強制性,它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美感有親歷性,是要靠審美主體
自己去體驗,別人是沒有辦法代替的。美育也是一種自由的教育方式,美育對受教育者不能帶有強制性,受教育者是自由自愿的,也是
輕松愉快的。德國美育家席勒說:“從感覺的受動狀態到思維和意志的能動狀態的轉變,只有通過審美自由的中間狀態才能完成。”
[2]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寬松、和諧的氣氛,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
學生才會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學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這些心理因素處于自由愉快的狀態之中,從而使學生產生濃
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力的培養。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教師
有較高的美學修養、飽滿的精神狀態、樂觀開朗的性格、民主寬容的胸懷等等。
總而言之,美育和學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滲透于各學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
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的提高,又保證了美育的發展。只有正確認識了美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
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各個學科之中去,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學論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74﹒
[2]席勒﹒美育書簡[M]﹒徐恒醇,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