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教育現狀與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衛生服務模式的重大變革以及國際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
0引言
一個民族的振興離不開教育,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不能沒有健康。醫學教育包括了看病和上學兩個廣大人民關心的民生問題,承擔著維護人類健康和培養衛生人才的重要使命,關系到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歡樂。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隨著人民群眾衛生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衛生服務模式的重大變革以及國際醫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為了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宏偉戰略目標,醫學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黨在十七大中,明確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為加快改善民生的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出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1我國醫學教學的現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廣大人民的齊心努力下,我國醫學教育事業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規格的醫學教育體系,各高校醫學科學研究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醫學教育和國際合作與交流逐漸廣泛而深入。雖然我國的醫學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隨著我國醫療事業和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廣大人民對衛生服務日益增長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醫學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醫學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還不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
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隨著醫學模式與社區衛生服務的轉變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要求日益增長,加之人口數量的繼續增長和老齡化趨勢的逐漸嚴重,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衡等,對醫學教育的育人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的方法與手段、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國醫學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發展和衛生事業改革的需要,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醫學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規律,醫學教育專業口徑過窄、素質教育薄弱、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過死等狀況,都嚴重影響了醫學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其次,醫學教育的結構需要優化,各學科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結構和辦學層次不能滿足建立新型的衛生服務模式的要求,衛生人才的培養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和社區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需要,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的現象同時并存。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教育的層次結構不合理現象愈顯突出,目前我國平均每千人口的醫生數達1.65人,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醫學教育每年的畢業生數量已超過社會對衛生人才的年需要量,醫學教育的規模和結構需要進行控制和優化。建國以來,我國醫學教育的專業設置雖然進行了幾次調整,但仍然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口徑相對較窄、社會適應性不強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調整醫學教育的專業結構,拓寬其專業口徑。此外,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導致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從事衛生的人力和醫學教育的現狀差異很大,特別是我國的西部地區,醫學教育院校的數量相對較少,辦學的條件和規模不能滿足該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
最后,醫學教育管理不夠規范,投入普遍不足。
醫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醫生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醫學教育的管理必須嚴格而規范。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管理還不夠規范,有些地方忽視了醫學教育的特殊性,輕易地在廣播電視大學、電大、網絡教育或非正規醫學教育的社會辦學點招收剛出校門的中學生學習臨床醫療專業,毫不考慮這些學生畢業后既沒有合格的臨床實踐基地和條件,也沒有資格參加全國醫師資格考試,根本不能行醫。而在世界其他國家,發達也好,貧困也罷,醫生都必須是醫學院校本科以上學歷,并經過嚴格的臨床實踐教育。為了確保我國醫學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必須進行更加規法和嚴格的管理。
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育成本較高,醫學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師資隊伍的培養建設、教學設備的更新以及實驗室的建設等,都需要較多的經費投入。這些年,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大對醫學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還沒有形成健全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擔的機制。
2我國醫學教育的發展
2.1“以人為本”,培養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醫學教育是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培養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就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廣大醫教人員,落實“以人為本”,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要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思想上重視教學工作,充分準備好每一節講義的內容,為學生講好每一堂課;其次,要密切結合醫學發展的新動態,不斷學習、刻苦鉆研,努力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不斷完善教學的知識理論體系;最后,要不斷提高自身帶教能力,不斷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種疾病的有關知識和診治規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履行教書育人、科研創新和衛生服務的職責中培養人才。以學生為主體,首先要堅持“育人之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緊密結合醫學教育的特點,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融入到醫學教育的過程中去,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為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保障人類健康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其次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和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人文關懷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關愛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引導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衛生人才。
2.2“統籌兼顧”,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醫學教育體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醫學教育體系,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主要包括:
2.2.1統籌醫學教育的規模、質量、結構協調發展醫學教育的協調發展必須嚴格控制其規模,重點放在提高教育質量上,大力培養基層衛生人才和拔尖創新衛生人才,不僅要辦好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醫學院校,還要辦好各級衛生類職業院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多層次、多級別的醫學教育格局。在醫學教育的專業設置上,既要設置醫學類專業和各類相關醫學類專業,還要設置藥學類專業和中醫藥專業,高度重視中醫藥的教育,努力提高醫學教育的專業辦學層次,推動醫學教育的協調、持續發展。
2.2.2統籌城市和鄉村醫學教育的協調發展城市和鄉村醫學教育協調發展,重點是大力支援西部和邊遠地區的醫學教育,通過政策的不斷完善和措施的逐漸強化,建立激勵機制,加大醫學教育的對口支援力度,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鄉村等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宏偉目標。
2.2.3統籌醫學院校三大職能的協調發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醫學院校的三大職能。醫學院校三大職能的協調發展,在堅持“服務是宗旨,從貢獻中求發展”的前提下,把醫學教育發展和科研創新以及醫療衛生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學科門類齊全,人才薈萃等優勢的基礎上,促進醫學教育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我國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及醫療衛生和生物生命科學的科技創新。
2.2.4統籌衛生類院校的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協調發展衛生類院校的人才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協調發展,在按照黨中央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下,要合理規劃衛生類院校和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不斷加強各類衛生人才培訓基地的建設,在積極培養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和全科醫師等人才的同時,積極開展醫學繼續教育,形成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分工明確、相互溝通、彼此銜接的現代化醫學教育體系。
2.3“規范管理、加大投入”,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不斷改善醫學教育辦學條件醫學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對醫學教育的設立、招生規模的調控、醫學人才的培養和醫學教育的資源配置必須進行規范管理。在這方面,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管理還不太科學,也不夠嚴格,而國外許多國家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中都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加強醫學教育的規范管理,就必須把加強和改進管理放到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實抓好,重點做好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三方面工作。在完善和堅持現行的各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規范的同時,還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通過醫學教育信息等措施,督促各醫學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對于那些合并有醫學院校的高等大學,在鞏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要充分認識發展醫學教育的重要性,在繼續進行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創新的同時,要努力促進醫學學科的發展,促進醫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和新交叉學科的產生。
改善醫學教育的辦學條件,就要加大投入。醫學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同規律,也有人本性、實踐性、學制長、師生比高等特殊規律,培養合格的衛生人才,需要較高的辦學成本。加大醫學教育的投入,不僅僅是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對醫學教育的經費投入,各醫學院校也要加大醫學教育的經費投入,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教學條件,保障醫學教學運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