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思政教育中的人本理念的缺失

      (一)從教育目標上講

      思政教育趨向于理想化的教育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傾向于理想化的教育,忽視有針對性的教育。以完美的理想人格教育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作階段性的、漸進性的現實個體。教學目標的設定否認個體道德認識的差異性和局限性。模范式的教育使得學生在反觀自身的時候感覺遙不可及,不現實,進而降低了理論的感染力。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理論為中心,強調理性的認知,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忽視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成長特點。教學情境和生活情景差別大,導致學生認為課堂和現實脫節,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想性還體現在對現實社會矛盾回避,對社會敏感問題避而不談,從而使學生的現實困惑和矛盾沒有得到解答和引導。課堂成了脫離現實生活的理想主義,學生感覺身處課堂、書本一切皆是美好,走進社會和現實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在現在的網絡信息時代,這樣的矛盾和教學的弊端更加凸顯。這樣的弊端直接導致學生對真、善、美產生懷疑。課堂上教師的諄諄教導到學生那里成了沒有意義的“嘮叨”。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的卻是蒼白無力,這必然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要以社會現實為依托,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現實的深度,讓現實問題的解決在理論那里找到支點。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社會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把學生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學習。這才是人本的教學理念。

      (二)從教育的方式上講

      思政教育是從內容出發,而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任何教育目標的實現都是以具體的教育內容為依托的,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的目標設定了具體的教學內容,當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有著全面完備的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確定性使得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成了刻板的教學機器。教學的方式成了從教學內容出發回歸教學內容,教師成了教學內容的輸出機器。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的嚴重后果就是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和自己的現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學習成了被動的完成任務,而不是主動的獲得知識和能力。誠然,教學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目標也要借助教學的內容,那么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駕馭就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理論知識的魅力在于解決現實問題。從學生的現實問題出發,能夠把簡單的社會現象提升到理論分析的高度。讓學生切實感知理論的力量。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的目標,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貼近學生實際,這才是以人為本的教學實踐。同時,“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大學教育有兩大任務,一是教學,二是研究,這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是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歸宿。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始終做到以人為教學實踐的主體,以人為教學過程的中心,這是大學教育中普遍遵循的教育理念。

      二、改進思政教育,回歸思政教育的人本特性

      (一)推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改革

      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德育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德育課程要本著人本的理念,推進改革。有效的德育課程應是時展需要與個人現實發展需要的結合,注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現實性和適用性應是思政課的顯著特點。思政課程內容的設置要以解決學生現實問題和困惑為目標,針對性地設置與大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的交往生活、情感生活的內容。課程的內容融入國家時事、大事,激發學生關注國家大事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對政治理論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將主流社會意識滲透其中,思政課的學習與現實生活渾然一體。思政課的改革要注重與實踐的結合。思政教育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活動,認知和行動的統一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自覺遵守德育觀念,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社會現象,激勵大學生不斷地進行“知”與“行”的轉換與提升,使思想道德觀念融合到個人的言行習慣中,最終使大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向主動修養個人思想品德轉變。這才是有效的思政教育的特征。

      (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最基本的準則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尊重的需要是人的高級需要。人本理念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以人為核心,強調尊重人,關懷人。增強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需要遵循尊重原則。尊重是教師對大學生的肯定,接納和信任,教師要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去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困惑。尊重是形成友好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大學生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是自尊心強、獨立意識強烈甚至叛逆心理突出。在學校環境中,他們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肯定,這也是對教師產生歸宿感的前提,歸宿感的產生有助于大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思政教育活動,從而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三)突出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是對學生精神世界的關注,用傳統人文精神塑造大學生的人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各家各派學說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儒、墨、道、法的思想解釋了天、地、人、我之間相互關系,它解釋了做人的原則,闡釋了人生目的、人生價值和剛強有為的人生態度。傳統文化強調以人為本、關注現實的人生,提倡慈、孝、友、悌等人倫價值,推崇勤勞、務實、儉樸、和諧等道德觀念;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自身的道德修煉、德性看作是第一位。中華民族歷代崇尚“忠孝仁義”,強調忠誠祖國,孝敬父母,誠實守信,重義輕利。這些道德標準也是我們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今天,學習傳統文化對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有著重要意義,將傳統人文精神融入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與人文關懷相悖的是唯科學主義,唯科學主義將文化價值、情感體驗等人文因素排斥在大學教育之外,助長了工具理性和科學理性的傾向。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大學教育只能培養學習和工作的機器。唯科學主義的大學教育是唯技術功利性的教育,這樣的大學教育便會退化為一種物化活動,結果只能導致科學精神的扭曲。因此,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和諧發展才是大學教育的根本。總之,思想政治課以塑造人為目的,無論是教育的目標還是教學的內容及手段都要體現人本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人本的理念組織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樊利娟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 怡红院亚洲怡红院首页|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 |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