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項目化教學有機化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有機化學的教學現狀
我院有機化學的教學現狀不理想,表現在課程內容多、學生掌握不了;有些內容較為抽象或實踐性較強,學生難以理解,且不少學生缺乏動腦動手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由于文理科學生混合組班,部分學生入學時化學知識水平整體基礎較差,學生對于基礎性知識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和耐心,學習還處于被動狀態,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沒有足夠重視。傳統的教學已不適合現在的教學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對有機化學教學進行改革。
2有機化學課程的能力目標
為使教學改革符合我院學生,我們走訪了與學院聯系緊密的醫藥企業,向企業中有經驗的師傅請教,并選派教師在企業頂崗實踐,調研了企業中關鍵崗位對有機化學能力與知識的需求;并與藥學專業的老生、專業課教師、兄弟院校有機化學教師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與工作經歷分享了在學習中的體會及有機化學在后續學習及工作中的應用,各專業課老師對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的選取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也有院校依然沿用理論加實驗的模式,但有的院校進行了嘗試,如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趙輝爽等在《有機化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將教學與就業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討教學改革的思路、內容及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的孫賓賓在《有機化學》課程中進行項目化教學實踐后的思考中提到,項目化教學突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根據調研情況,將有機化學課程的能力目標制定如下:
(1)能正確判斷有機化合物所屬類別,并能正確寫出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的名稱和結構式。
(2)能運用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典型有機化合物的分離純化;能根據所學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性,參照《中國藥典》2010版的標準,對給定的各類重要有機化合物進行鑒別;能運用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進行不同類型有機化合物之間的轉化(會簡單合成設計)。
(3)通過有機實驗單元操作訓練,能正確使用有機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及設備;熟練進行蒸餾、回流、萃取、洗滌、干燥、重結晶、抽濾、測熔點、測沸點、測旋光度等基本操作技術;根據工作任務,依照《中國藥典》2010版的標準,通過查閱文獻和組內協作,能正確選擇原料、儀器進行實驗;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處理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規范記錄實驗現象及實驗數據,正確分析實驗數據,并能根據實驗中得出的結論寫出實驗報告。
3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
結合我院學生特點,我們對藥學類專業的有機化學課程進行了包括確定課程目標、改革教學內容、設計課程項目、設計一體化教學過程、設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改革。
3.1制定教學項目根據能力目標的要求,設計了八個有機化學課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任務作為支撐。首先明確要達到的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從而制定出適宜的教學項目。以項目五“以苯胺和醋酐為原料制備乙酰苯胺”為例做一介紹,如圖1。本教學項目涵蓋了傳統教學的羧酸衍生物、胺等理論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教學做能夠一體化,整合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能更有效的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3.2項目實施步驟項目按照項目準備、項目實施、項目評價三個步驟來完成。
3.2.1項目準備(1)提出任務;(2)將學生分組,每組5到8人;(3)學生利用網絡、數據庫、學院圖書館等查閱并收集資料,了解制備乙酰苯胺所用原料及制備工藝,了解乙酰苯胺的性質、在藥學上的用途等;(4)學習以苯胺和醋酐為典型代表的胺類和羧酸衍生物類有機化合物的知識;(5)小組討論設計制備方案。
3.2.2項目實施(1)按照分組情況,每組將討論方案整理,陳述制備方案;(2)教師對方案進行指導,確定制備方案;(3)教師強調操作過程要點;(4)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環保教育;(5)每組按照方案進行實施,制備乙酰苯胺,檢查產品并對產品進行熔點測定。
3.2.3項目評價項目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教師對每組學生所查閱的資料情況及討論方案評價。(2)在實施過程中對每組的操作過程評價;(3)教師對每組的產品狀態及實驗數據評價;(4)小組成員之間互評。(5)項目結束后,每人完成報告,分析項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寫出體會。(6)教師歸納總結,結合項目進行知識的升華。
4結語
將課程教學項目化使得教學目標明確,知識綜合,更突出了高職教育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課題組將項目化教學應用與有機化學教學中,在兩個平行班級中選出一個班進行試驗,學生學習有興趣、目的性強、積極性高,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也得到提升。項目化教學將課內與課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能力結合,適合應用與于高職教學中。筆者認為,不同院校、不同課程應遵循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可將項目化教學法與模塊化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結合,互相補充,共同完成培養目標。
作者:王靜王廣珠穆林單位: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