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英語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發揮主導作用,導入文化知識
要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對于中國的醫學生來說,沒有太多跨文化交際的實際經歷,因此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上除了講授語言知識外,還要適時、適度地導入相關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言時的文化敏感性。
1.1介紹背景知識
在教學安排上,可以把某些與醫學相關的外國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作為專門的教學內容,以“小知識”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如西方醫療機構體系、社會制度、醫學倫理、醫生服務理念等,都應讓學生有所了解,并體會這一領域各種文化的差異,為以后在工作中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做準備。如在醫療制度方面,現代西方國家都對醫療實行了國家干預政策,比如英國、瑞典等的全民公費醫療,美國的強制性保險加國家補貼。而我國由于長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人人自省,在生老病死方面強調家庭責任,因此幾千年來,真正意義上的醫療保障制度一直沒有產生。直到西方醫學的引進與現代醫院制度的建立,才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醫療保障制度,即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還有待于完善,因為目前仍然存在“看病貴”、“看病難”這一社會問題。
此外,不同國家對醫學倫理的側重面也有所不同。如在醫療決策方面,許多歐美國家認為應該由個人決定,而在中國,我們一般認為正常情況下家屬的意愿可以代表患者本人的意愿。又如在對待身患絕癥的病人時,大部分西方國家的醫生主張告訴病人實情,而中國和日本的醫生一般不將病情直接告訴病人,而是告知病人家屬。因此,為了避免在將來工作中和外國患者或家屬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誤解,現在的醫學生必須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所了解。
1.2介紹言談規約和禁忌
涉及言談規約及一些禁忌話題等跨文化語用問題時,更要謹慎用語,以免使病人或家屬感覺不愉快,從而導致交際失敗。例如“死”是人們忌諱的字眼,在中文中我們常常用“逝世,走了,仙去”等詞來代替;在英語中同樣也有很多替代詞:topassaway,tobegone,togowest,togotoheaven,tore-turntodust,tobewithGod,tobeatpeace。表示某些生理現象和性方面的詞語,傳統上被認為是粗俗或骯臟的,直接說出口不雅,最好用另外一些詞來替代。如中文用“大小便”來代替“屎、尿”;英文“shit”雖然有大便之意,但同樣被認為是不文雅的,可以用relievethebowels,fellthecallofnature,visitJohn等代替;英語中還用“socialdisease”來婉稱“艾滋病”,用“thebigC”或“longdisease”來替代“癌癥”。
此外,不同國家在同一方面也可能有不同的禁忌。例如,在西方國家,數字13被認為是極不吉利的數字。著名的希爾頓飯店就沒有13號房,也沒有13號樓,很多的醫院也不設13號病房或病床。而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忌諱4,新加坡人則忌諱7。對于顏色,歐洲人認為黑色是喪禮之色,日本人則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伊拉克人認為藍色是魔鬼的象征,泰國人忌用紅色簽名。送花、送果實禁忌在法國忌送菊花、杜鵑花,德國人則忌送核桃、菊花、玫瑰、薔薇,波蘭人認為干花意味著情誼的終結而忌送,巴西人以紫色花為葬花而忌送人,英語國家送花忌送雙數,因為雙數的花會招來厄運,也忌諱送白色的花,如白色百合花,被看做是厄運的預兆或死亡的象征。除此之外,給醫院的患者送花忌送白色或紅白相間的花[2]……如此多的禁忌,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容易產生誤解和矛盾。因此,醫學生有必要有意識地了解各國的風俗文化與言談禁忌。在與外國患者交流中,應盡量規避患者所忌諱和難以啟齒的內容,從而使醫患交流得以順利進行。
1.3介紹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國外人士多數都有宗教信仰及各自的生活習慣,它雖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但它往往使忽視習俗因素的人導致溝通失敗[2]。如在疾病產生的原因上,亞洲國家的人們普遍認為是身體中的陰陽失調所致;傳統的墨西哥人認為是身體中的4種基本元素的失調所致,即血(blood),黃疸(yellowbile),黏液質(phlegm),黑疸(blackbile);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疾病是機體的功能和結構異常所導致,美國土著人認為疾病是由于人和自然的不協調所導致;而部分基督教徒則認為疾病是由于自己行為疏忽所致,如沒有定期做禮拜、沒有感恩、沒有禱告等。這些不同的文化差異就會導致醫生在和患者或其他醫生的跨文化交際出現一定的障礙。
此外,西方人很看重個人隱私。在英語中有句諺語:Aman’shomeishiscastle.意思是,一個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經許可不得入內。因此在西方,作為醫生必須尊重病人的隱私權和身體。病人的病情只有給他看病的醫生知道,醫生不能傳閱病人的病歷,泄露病人的病情,只有病人簽字同意,醫生才能讓病人的家屬知道病人的病情。在為病人檢查身體前,會詳細地解釋檢查的原因、檢查中會觸及到的身體部位、病人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等。詢問患者的家庭、工作、信仰都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屬于“個人隱私”問題。因此,在醫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書本知識,還應將其涉及的文化差異逐步介紹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言時的文化敏感性,以減少交際中所發生的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使未來的醫生們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能夠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2開展教學活動,進行跨文化交際演練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還必須進行實踐練習,否則只是“紙上談兵”,學過就忘。作為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設計出合適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演練。
2.1情景教學
課堂活動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設計、創造出各種與醫學相關的場景,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短劇表演等。當然,難度要適中,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先指定話題,讓學生課后查找相關資料,在下一次課上進行展示。這種活動不僅能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影響下的各種行為方式,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2充分利用外籍教師
作為在校學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很少。而目前,多數醫學院校都有外籍教師。醫學英語教師可以邀請外籍教師進行文化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多與外籍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使學生在實踐中既能鍛煉口語交際又可學習外國文化。
2.3利用其他教學資料
除了課本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定期給學生播放一些醫學教學片、電影或情景劇。如反映中美文化差異的電影《刮痧》、美國系列劇《急診室的故事》等。教師可以結合劇情,將其中涉及文化的內容進行討論,加深學生印象。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建立醫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資料,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外族文化差異。
3結語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醫學作為一個特殊行業,正日趨全球化。醫生的角色和功能也得到了擴展,因此現在的醫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盡可能地掌握文化知識,增強跨文化交際技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具有對外交流能力的高級醫學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