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體會及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和心理學相交叉的一門邊緣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應用科學,既注重理論也強調應用和實踐,在醫學生以后醫學臨床工作中有著重要意義。其授課內容和學習方法都有別于醫學生的其他課程,而現有教材較多沿襲了醫學教育領域中重知識、輕方法論,重結果、輕過程的傳統,不能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給醫學生講授這門課程,不應僅限于灌輸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內容,更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既能傳授專業知識,又能兼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一、醫學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面對醫學的發展和不斷增長的社會衛生保健需求,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調整,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從總體情況看,醫學畢業生還存在以下問題: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差;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面過窄;思維不活躍,缺少創造性思維;綜合素質不高等。這些都與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總課時太多、課程結構不合理、基礎不厚實、課程內容陳舊、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薄弱、選修課太少且不規范等有關。醫學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的、年輕的專業,但作為醫學專業的一個專業方向,同樣存在上述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當今醫學的發展需求,急需我們進行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在思想認識和實際教學中,增強醫學院畢業學生的醫學心理學素質,為以后的從醫工作做好基礎,是現階段醫學心理學教學的必要任務。
二、醫學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實驗和實踐相對較少。
現階段的醫學心理學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實際情況的運用和鍛煉,學生普遍認為只要掌握了理論到時候就能夠處理好出現的所有問題。而學校方面由于條件或者資金投入的不足導致學生的實驗和實踐機會的缺乏。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現實運用能力得不到足夠的鍛煉,在畢業參加工作后,當遇到問題時,很難將理論轉化成實際,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給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2.對醫學心理學不重視。
大多數醫學學校都將心理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來對待,但是仍然有些學校對醫學心理學的重視不夠,將醫學心理學這門課程只當做考查學科對待,造成課時安排和教師投入的嚴重不足。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教師的責任心和學生學習本學科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降低,給醫學心理學教學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即使有的學校把醫學心理學當做必修課程,也沒有給予課程應有的重視,認為這一學科本身就是對理論的掌握,并沒有開展專門的學科實踐教學活動,只當做能夠通過資格考試的理論模式進行教學,忽略了心理學的實踐和實驗在畢業工作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評價體系比較落后。
由于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科評價體系的落后,主要表現為學校對畢業學生的重理論輕實踐能力的考核,只要學生在畢業時理論掌握得扎實就是一名合格的畢業生,這種考核方式缺乏對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考核的有效手段,造成畢業工作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理論與實踐靈活運用的能力,往往工作起來處理實際問題比較吃力。舊的課程評價體系已經跟不上社會衛生保健事業和醫學發展的要求,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傳統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調整。
4.教學過程中的語言障礙和教學內容的抽象性。
醫學心理學本身就是一門內容枯燥、專業性語言抽象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起來相對較難理解和記憶。伴隨著社會教育的發展和西部開發的進行,西部(新疆、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較多,漢語水平較低,對醫學心理學專業詞匯的理解、記憶較為困難,他們對于傳統的講說式教學方式的吸收能力較低,學習效果非常不好。傳統的說課方式不能滿足西部地區的教學要求,急需我們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和學習效率,以促進各個地區的醫學事業的發展。
三、改革的措施與建議
1.讓醫學心理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有機融合。
醫學心理學是涉及多學科知識的一門交叉學科,不僅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等許多醫學課程中的有關基礎知識,還涉及到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人類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等廣泛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醫學心理學教師應努力把醫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并使之跨出心理學的范疇,發散到其他相關學科,努力做到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學習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時能夠做到有機融合。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醫學心理學與有關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之間的溝通,如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美學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講授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醫學心理學的同時,其人文素質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了進行傳統的理論講授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辯論、啟發式教學等方式,培養和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到課堂中,在參與和思考中學習;使學生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積極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書本上的知識吸收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眼睛所看、耳朵所聽、心里所想融為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授知覺的特性和情緒的理論時,挑選了有代表性的圖片(如雙關圖形、各種表情的照片等)和Flash動畫,使所講授的抽象概念和原理變得直觀、形象,易于理解記憶和接受。例如在講授心理障礙和心理干預的有關概念和理論時,通過介紹與大學生有關的實際案例,聯系《心理訪談》有關專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3.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醫學心理學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完善的人格,讓學生能夠在現實和未來的生活中去實踐所學的理論。教師備課要格外下功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各種有效的信息資源,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電視或報刊上的真實案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采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自己或身邊的事情,以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為中心,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在使學生能將所學的觀點、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和以后的臨床實踐中。另外,還可推薦相應的圖書、網站、電視節目、經典電影等讓學生查閱和觀看,開拓學生的視野,提供更多的資料讓學生去了解,去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學評價組織和評價體系。
學校首先要在認識上提高對醫學心理學的重視,加大對學科教學師資力量的投入。開展與學科相關的實驗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立專門的學科評價組織,定期對醫學心理學學科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以提高專業教師的責任心和教育水平。完善學生畢業時的學科評價體系,通過學生實踐和實驗的能力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來判定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的重視,自覺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醫學生以后的臨床醫學工作打下基礎。
5.采用雙語教學,改善授課方式,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能力。
西部(如新疆、西藏等)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較高,民族語言豐富。由于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較低,加之醫學心理學概念比較抽象、空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這門課程的知識較難掌握。在對民族學生就讀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語言教學,充分發揮少數民族教師的優勢和作用。對于比較難以掌握的專業詞匯使用相應的民族語言進行解釋,使學生易于理解。結合多種現代化教學方式,例如圖片、影視素材的穿插等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來增強理解和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學到知識,又提高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探詢與精心設計各種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互動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還要避免一些重形式、輕內容,表面熱鬧,過分依賴現代多媒體,缺乏對學生深入系統引導的現象。醫學心理學的現代教學模式,還需要每一位醫學心理學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斷地悉心摸索,密切結合學生群體的實際,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達到有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巴哈古麗·阿爾斯郎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