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農業發展活動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切實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縣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按照縣委、縣政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縣域經濟“三年翻番、五年跨越”實施方案》的精神要求,結合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重新審視建設現代農業強縣的目標任務及工作措施,現就加快農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任務
第一階段。用3年時間,使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年均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元,年均增長27%。第二階段。用2年時間,使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年均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00元,年均增長20%。
1、糧食生產。全縣糧食面積穩定在65萬畝,單產平均達到450公斤,總產29.98萬噸,產值5.635億元。其中:小麥面積穩定在32萬畝,單產達到430公斤,總產達到14.13萬噸;玉米面積穩定在33萬畝,單產達到469公斤,總產達到15.85萬噸。到2013年,全縣糧食面積穩定在65萬畝,單產平均達到475公斤,總產30.9萬噸,產值6.8億元。其中:小麥面積穩定在32萬畝,單產達到450公斤,總產14.43萬噸;玉米面積穩定在33萬畝,單產達到500公斤,總產16.5萬噸。
2、設施農業。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9.9萬畝,其中設施大棚7300畝,中棚3200畝,露地菜8.8萬畝,產量達到19.5萬噸;清水蓮菜種植面積發展到5000畝,產量達到10000噸;苗木花卉發展到2600畝,產值5200萬元,發展優質雜果2.1萬畝。第三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1.5萬畝,其中大棚9300畝,中棚4000畝,露地萊10.2萬畝,產量達到25萬噸;清水蓮萊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0畝,產量達到20000噸;苗木花卉發展到4000畝,產值8000萬元,發展澳洲青蘋果、冰葡萄等優質雜果3.5萬畝。
3、畜牧業。全縣生豬存欄達到75萬頭;牛存欄6.87萬頭,其中奶牛4.27萬頭,肉牛2.6萬頭,牛出欄7280頭;家禽存欄17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9.2萬噸、1.1萬噸和16.8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17.億元。到2013年,全縣生豬存欄達到120萬頭;牛存欄7.1萬頭,其中奶牛4.4萬頭,肉牛2.7萬頭;家禽存欄18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4.34萬噸、1.15萬噸和17.6萬噸。
4、勞務輸出。強化技能培訓,提升輸出質量,穩定輸出總量,引導回鄉創業,促進就地轉移。每年完成勞務輸出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工培訓2.4萬人次,勞務輸出人數穩定在10萬人左右。
5、一村一品。到2011年,全縣一村一品示范村達到89個,一村一品總產值達到4.5億元,從業人員6.2萬人。到2013年,全縣一村一品示范村達到132個,一村一品總產值達到7.1億元,從業人員8.6萬人左右。
二、發展重點
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及我市貫徹規劃實施意見在農業方面的目標要求,充分利用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地緣及科技優勢,以糧食生產、設施農業、畜牧養殖、一村一品等為重點,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應用。積極實施“五大工程”,擴大規模,提升效益,努力實現“三年翻番、五年跨越”目標任務。
一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特色種植增效工程。在種植業發展中,堅持向結構調整要效益,依托龍頭帶動,在穩定糧食總產的前提下,不斷擴大特色經濟作物面積,突出精、優、特、細品種,創名牌、攻優質、建基地。力爭到2011年,全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達到7:3,畝均純收益達到3000元;到2013年,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比例達到6:4,畝均純收益達到5000元。堅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每年新增設施大棚1000畝,到2013年溫室果蔬面積達到2萬畝,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每年發展清水蓮菜2000畝,到2013年發展清水蓮菜1萬畝,實現農民增收5000萬元。以蘇坊周營村為示范,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建設蘇坊設施花卉示范區,種植名貴花卉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實現農民收入4000萬元。同時,充分利用我縣農業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露地菜和食用菌、辣蒜、澳洲青蘋、冰葡萄等特色種植,到2013年面積達到13萬畝,實現農民收入3.9億元。
二是以發展優質糧食為重點,實施增產提效工程。堅持“提高單產,穩定總產,縮小面積”的原則,推進糧食增產提效工程。充分發揮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的優勢,做專糧食產業,大力發展小麥良種繁育和優質強筋小麥。圍繞小麥良種繁育,每年發展良種1.5萬畝,到2013年全縣小麥良種面積發展到10萬畝,年產良種5萬噸,實現農民增收3000萬元。積極推廣優質高產小麥,力爭到2013年優質小麥面積達到20萬畝,年產優質小麥10萬噸,增加農民收入4000萬元。大力發展高蛋白專用優質玉米,全縣優質玉米面積達到20萬畝,增加農民收入2000萬元。同時,大力發展優質油菜,全縣建成4萬畝優質油菜基地,年產菜籽7000噸,農民收入4200萬元。
三是以發展生態養殖為特色,實施畜牧倍增工程。以生豬、奶牛為重點,擴大養殖規模,轉變生產方式,積極推進畜牧業良種化、規?;藴驶?、產業化,加快畜牧強縣建設步伐。大力推廣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法技術,到2013年,全縣建設年存欄萬頭的養豬大村60個、年存欄2000頭的養豬小區200個,高標準建成百萬頭綠色生豬示范縣。依托神果、蒙牛、銀橋、美力源等乳品企業,重點建設存欄百頭以上的標準化奶牛小區,配套建設機械化擠奶站,到2013年,在全縣建成千頭奶牛示范場2個、200頭以上奶牛場20個、百頭以上奶牛小區50個,建成6000頭高產奶牛核心群,提升奶畜產業效益。以籠養雞為重點,大力扶持發展存欄萬只以上的蛋雞養殖場(戶),提高家禽規模化養殖水平。到2013年,發展籠養雞131萬只,為農民增收655萬元。
四是以勞動力輸出為抓手,實施勞務增收工程。大力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有效整合農業、扶貧、科技、教育等培訓資源,每年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派1000名鄉村干部、科技帶頭人、龍頭企業主等到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不斷提升勞務經濟發展水平,力爭到2013年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村勞動力達到3萬人。建設返鄉創業農民工示范園,鼓勵外出返鄉人員創辦中小企業50個,到2013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增4萬人,農民工資性收入增加4億元。
五是以擴大規模為核心,實施一村一品富民工程。繼續堅持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建設新農村、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不斷壯大手織布、麻花、釀醋、鍋盔、手工布藝等特色產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全面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益。依托5個手織布公司,繼續大力發展手織布、手工布藝產業,到2013年累計發展手織布專業村100個,織機達到3萬臺,從業人員4.3萬人,建成全國聞名的手織布大縣。以貞元余村、長寧田大、大莊布王、普集史家等村為示范,進一步動員群眾大力發展草編、制刷、竹編、十字繡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力爭2013年草編發展到8個專業村、制刷發展到3個專業村、竹編發展到5個專業村、十字繡發展到10個專業村,全縣手工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4萬多人,手工藝產值6.1億,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16%以上。進一步加快建設特色食品基地,力爭2013年鍋盔、麻花、釀醋、燒雞、芳芳蛋糕等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效益,成為全省知名品牌。
六是以基礎建設為重點,增強農業發展后勁。農發、水利、國土等職能部門要堅持不懈地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13年,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新打修復機井440多眼,加大襯渠暗管建設力度,累計新增灌溉面積5.8萬畝。強化資金爭取,堅持多元化投資,大力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安全飲水、沼氣池建設等基礎工程。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整合信息辦、農林局以及通訊部門的職能,全面實現農村信息資源共享,使信息化成為引領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三、扶持政策
(一)資金扶持。①政府投入支持。積極爭取中、省投資,今后5年縣財政每年新增500萬元,用于農業產業發展。各類支農資金捆綁使用,向產業發展,優勢產品和優勢產區傾斜。②專項基金扶持。以政府投資為主,吸納企業、個人、社會資金,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支持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民種養業大戶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③信貸融資擔保。加快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不斷完善縣域全年機構信貸機制,切實解決農民、企業貸款難問題,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擔保政策框架,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有效解決農民生產所需資金。
(二)品牌扶持。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對優勢產業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大鎮給予獎勵,堅持政府抓總、部門牽頭、理順關系、整合力量、落實政策、傾斜支持、強勢推進。積極制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把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相結合,以產業倍增為階段性目標,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總體規劃,實行農業產業保護、保險政策、擴大實行能繁母豬、奶牛和蘋果政策性保險。逐步實行糧食、生豬、鮮奶、大棚菜、清水蓮菜等重點農產品銷售價格保護、降低市場風險,保護產業發展。
(三)農業示范項目或示范工程扶持。緊緊圍繞糧食單產提高工程、設施農業增效工程、畜牧產業倍增工程、勞務增收工程和一村一品富民工程,為其示范項目或示范工程在資金協調、土地征用等方面大力扶持。政府將采取貼息、以獎代補或補助等形式重點扶持五大工程的示范項目或示范工程,在土地征用上簡化手續,采取復墾土地置換、市場化流轉、政府補貼等方式,允許集體建設用地以轉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形式依法有序流轉。
(四)流通市場扶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積極支持、發展以農產品購銷為核心的經紀人隊伍,組建覆蓋海內外的農產品營銷網絡,積極扶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擴張規模。為其儲藏、加工、運輸提供政策支持,同時,加快縣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政府將積極協調金融部門為市場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適時組建政策性擔保機構,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領域。建立健全信貸激勵機制,設立專項資金,獎勵為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在土地使用上為批發市場建設落實政策傾斜,允許以轉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形式為市場建設提供集體建設用地,鼓勵企業以租賃形式有償使用國有土地。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h上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農林、畜牧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直接負責加快農業發展的領導組織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林局,農林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領導機構和工作人員要盡快到位,啟動運行。同時,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鄉鎮、職能部門、村組的農業發展工作責任制。各鄉鎮、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要在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干部配備等方面向農業發展傾斜,并堅持每月向領導小組匯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季度開展一次農業發展現場觀摩,加強對農業發展的視察和監督。
2、夯實責任??h農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其中,糧食生產、設施農業、一村一品由農林局牽頭協調實施;畜牧業發展由畜牧局牽頭協調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民創業工程由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及中小企業促進局協調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由水利、農發、國土等部門組織實施;支農信貸工作由縣信用聯社、農行、農發行等部門組織實施。各鄉鎮要始終堅持把加快農業發展作為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時制定實施方案,層層分解目標任務,確保任務落實到戶,項目規劃到戶,政策扶持到戶,組織服務到戶,產業發展到戶。
3、強化考核。領導小組制定落實考核辦法,建立周通報、月匯報、季度考核講評機制,并將考核結果報縣委考核辦備案。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督促指導落實,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各自承擔任務的考核落實。堅持每年組織一次全縣性規模較大的農業發展現場評比觀摩會,對農業經濟發展成績突出、農民收入增長幅度名列全縣前列的鄉鎮和部門,予以表彰獎勵,對產業發展落后,連續兩次排在倒數第一的鄉鎮和部門,給予通報批評和經濟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