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盆底康復; 產后; 壓力性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 R69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14-0081-03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LENG Xiu-lan,DONG Yu-nan,RUAN Li-n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81-8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Method:124 women diagnosed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from author’s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mild group had 48 cases,moderate group had 44 cases and severe group had 32 cases.All women were perform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8 pared the ICI-Q-SF score o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by means of ICI-Q-SF table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ild group was 83.33%,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oderate was 72.73%,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evere group was 43.75%.The therapy effect of mi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P

      【Key words】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壓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或上樓梯等)時,尿液不自主的從尿道口流出。25~65歲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從24%增加到46%[1]。妊娠和分娩是年輕婦女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最常見原因[2]。盆底肌康復鍛煉是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首選方法,本文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1日-2012年1月31日來筆者所在醫院常規產檢的初孕婦,足月、單胎順產,胎兒體重2500~4000 g,陰道分娩后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24例,年齡20~41歲,平均(28.3±4.5)歲。納入及排除標準:所有入選者均為陰道分娩后確診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符合2007中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治療指南中的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3]),均經本人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堅持進行盆底肌鍛煉;同時排除膀胱陰道瘺患者、非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及影響膀胱功能的疾病患者。分度標準,輕度:患者尿失禁發生頻率為1次/周,且每次尿漏量為幾滴;中度:發生頻率為2~6次/min,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濕底褲;重度:發生頻率≥7次/周,或每次尿漏量足以打濕外褲。根據分度標準將124例患者分為輕度組48例,中度組44例,重度組32例。

      1.2 方法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一般健康知識教育并發放資料,集中講解分娩對盆底肌功能的影響,常規會陰護理。指導患者做盆底肌康復鍛煉,患者可根據身體情況選擇臥位、站位及坐位進行鍛煉,20 min/次,3次/d,每次縮緊不少于3 s,然后放松,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參與。患者每天來院一次接受盆底鍛煉指導,直到完全掌握即可在家中堅持鍛煉。同時每次排尿時減緩或停頓尿流,鍛煉間斷排尿,在有尿失禁誘發動作前包括彎腰、咳嗽等收縮盆底肌,抑制不穩定的膀胱收縮。同時,訓練模式堅持個體化的原則。鍛煉時間為8周。每周最后一天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問卷簡表(ICI-Q-SF),對治療前后ICI-Q-SF評分結果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尿失禁癥狀消失,尿墊試驗陰性;有效:尿失禁次數明顯減少,尿墊試驗連續3次以上陰性;無效:所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治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過8周的鍛煉后,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3.33%、72.73%、43.75%,輕度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中度組與重度組,治療效果與尿失禁嚴重程度呈負相關,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療3個月后治療效果比較 例(%)

      組別 治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輕度組(n=48) 23(47.91) 17(35.42) 8(16.67) 40(83.33)*

      中度組(n=44) 18(40.91) 14(31.82) 12(27.27) 32(72.73)

      重度組(n=32) 4(12.50) 10(31.25) 18(56.25) 14(43.75)

      *與中度組、重度組比較,P

      2.2 治療前后ICI-Q-SF評分

      輕度組、中度組和中度組治療后ICI-Q-SF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治療前后ICI-Q-SF評分結果比較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輕度組(n=48) 13.37±2.23 5.41±2.11*

      中度組(n=44) 16.87±2.84 12.01±2.76*

      重度組(n=32) 19.45±1.24 15.22±1.98*

      *與治療前比較,P

      3 討論

      上世紀40年代美國婦產科醫生Kegel為解決產婦產后盆腔器官脫垂和盆底肌肉松弛等問題,創造了盆底肌肉康復鍛煉方法,即凱格爾法。經過多年的臨床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經成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常用的康復鍛煉方法。本研究將此訓練方法運用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婦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產后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機制

      妊娠期孕婦發生一系列生理改變,泌尿生殖系統和盆底肌肉神經解剖學及生理學在胎兒生長、子宮增大和內分泌激素影響下發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多在產后7~8周恢復至孕前狀態。如產后不能及時修復,日后就可能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妊娠期及產后發生壓力性尿失禁的機制如下:(1)妊娠期因松弛素及重力作用使女性盆底組織松弛、正常解剖移位,導致膀胱頸及尿道下移[4];(2)妊娠期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患泌尿系感染,損傷尿道;(3)分娩期第二產程延長損傷盆底組織,進一步使其松弛甚至部分斷裂;(4)陰道分娩時會陰神經損傷也與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病相關[5];(5)一些助產技術的使用,常人為損傷盆底組織。

      3.2 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婦女盆底肌康復訓練的個體化原則

      由于受教育程度、社會及家庭關系、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6],每個產婦對盆底康復訓練的接受、理解能力不盡相同;并且每個孕婦的盆底損傷程度不同,每個人初始的肌肉收縮能力是有差異的,部分孕婦Ⅰ類纖維收縮能力較好,部分產婦Ⅱ類纖維收縮能力較好,有小部分甚至無法識別盆底肌肉收縮。因此,妊娠期及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無法統一治療標準和固定化的訓練模式,必須遵循個體化的治療原則,必須根據每個患者的自身情況及在康復訓練過程中的效果做及時地調整,制定個體化的訓練模式和方案。

      本項研究中,三組病例均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與產婦積極配合、隨時將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醫務人員反應,醫務人員及時調整適合每個人的訓練方案有關。

      3.3 盆底肌康復訓練用于壓力性尿失禁治療的意義

      盆底肌康復訓練不僅能夠加固盆底肌肉,還能提高尿道周圍肌肉的括約功效,是壓力性尿失禁的首選的治療方法。盆底肌康復鍛煉的目的是通過對骨盆底橫紋肌進行有意識地反復收縮鍛煉,提升小骨盆內膀肌頸部和近端尿道,使之與腹壓一同作用于膀肌頸部和近端尿道,達到壓迫尿道內腔,防止尿失禁的效果。

      國外眾多研究中,妊娠期婦女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對于預防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有較顯著的效果。Sampselle等[7]1998年研究了妊娠期和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對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效果,證實盆底康復訓練通過增加盆底肌的強度減少壓力性尿失禁在孕35周及產后6周和6個月的發生率。Morkved等[8]的研究,通過用盆底康復訓練對20周以后的初產婦的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認為PFME對增加妊娠期和分娩時盆底肌的強度有效,能阻止SUI的發生。Reilly的研究中,對膀胱頸運動過度、孕齡>20周的初產婦進行PFME能夠產后SUI的發生[9]。

      本研究對妊娠期壓力性尿失禁的婦女,進行盆底肌康復訓練,效果顯著;且輕度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中度組與重度組,尿失禁嚴重程度越輕,治療效果越好。國內的研究對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對患病程度無選擇性[10],本研究中將輕重中度患者分組進行對比研究,顯示盆底康復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效果,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3.4 心理指導和生活行為方式干預在盆底肌康復訓練中的重要意義

      進行康復鍛煉前,首先應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信任、鼓勵、尊重的語言與患者交談,耐心向每個產婦解釋盆底的基本解剖知識和盆底肌康復收縮方法,并運用文字、圖表等進一步說明,讓每個孕婦充分了解盆底肌訓練的機制、方法和意義,使其保持情緒穩定,增強信心與毅力,發揮患者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配合康復鍛煉。本研究進行康復鍛煉前均根據每個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分娩情況給予個體化的解釋工作,讓她們能完全理解盆底肌康復的意義和效果。

      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的干預在盆底肌康復訓練中亦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治療咳嗽,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多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此外,還可以進行場景反射訓練,就是在咳嗽、噴嚏等腹內壓突然增大時能主動有力的收縮盆底肌肉。

      對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婦女,應特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和護理。(1)注意會護理:有會陰側切者做好切口護理,達到一期愈合;(2)加強基礎護理:縮短留置導尿時間,避免泌尿系感染,出現咳嗽、便秘等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癥狀;(3)盆底肌康復訓練:產后盡早開始訓練,以減少泌尿生殖系統組織損傷,減輕盆底組織負擔,恢復盆底肌肉強度;(4)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禁煙酒及含咖啡因的食物、飲料,因其可改變盆底支持組織強度,且不利于小孩健康[11]。

      盆底康復治療中,盆底肌訓練是最常用的手段,有助于增大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張力,提高肌肉對壓力作用的反應性收縮力,從而緩解尿失禁癥。至少有1/3的婦女以為自己學會了縮肛運動,實際上進行了錯誤的收縮,應指導患者將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陰道內,收縮時,手指周圍感覺到有壓力包繞,即為正確的肌群收縮;也可在排尿時收縮盆底,如尿流在收縮時終止,而放松時繼續排出亦表示為正確的肌群收縮。在收縮盆底肌群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縮才能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

      綜上所述,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是一種無損傷、簡便、安全、有效的療法。女性壓力性尿治療,還有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療法,但最終都離不開盆底肌康復訓練。但是,盆底肌康復訓練應根據每個產婦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Hunskaar S,Lose G,Sykes D,et al.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BJU Int,2004,93(3):324-330.

      [2] Burgio K L,Zyczynski H,Locher J L,et al.Urinary incontinence in the 12-month postpartum period[J].Obstet Gynecol,2003,102(6):1291-1298.

      [3]那彥群.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Z].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276.

      [4]宋巖峰.妊娠分娩與盆底結構損傷[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6(23):478.

      [5] Kane D D,Kerns J M,Lin D L,et al.Early structural effects of oestrogen on pudend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the rat[J].BJU Int,2004,93(6):870-878.

      [6] Thorp J J,Norton P A,Wall L L,et al.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a prospective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1999,181(2):266-273.

      [7] Sampselle C M,Miller J M,Mims B L,et al.Effect of pelvic muscle exercise on transient in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after birth[J].Obstet Gynecol,1998,91(3):406-412.

      [8] Morkved S,Bo K,Schei B,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urinary incontinence: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03,101(2):313-319.

      [9] Reilly E T,Freeman R M,Waterfield M R,et al.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stress incontinence in primigravidae with increased bladder neck mobility: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tenatal pelvic floor exercises[J].BJOG,2002,109(1):68-76.

      [10]薛淑親.女性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護理[J].全科護理,2009,7(9):2945.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第2篇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5(c)-0150-02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也被稱之為盆底障礙屬于一種婦科的常見病,其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脫垂等,一般認為是由孕期和產時的異常情況如胎兒過大、羊水過多、孕婦體重增加過甚、產程過長、難產、陰道助產等,使盆底肌肉受損更加嚴重所致。患者盆底損傷情況不同,以及個人其初始肌肉收縮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很多時候患者Ⅰ類肌纖維收縮能力是比較好的,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其Ⅱ類肌纖維收縮能力也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些患者甚至無法識別出盆底肌肉的收縮[1]。而目前在臨床上,采用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實施的盆底康復訓練被證實對于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具有積極意義。而在該次研究中,選取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該院接受盆底康復訓練檢查和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對臨床開展優質護理對盆底康復訓練的促進效果進行了一定的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相關盆底檢查和治療的患者80例,患者的年齡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50±0.75)歲,所有患者經檢查證實無其他方面合并癥。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接受的是常規的健康教育而觀察組則是按照有關優質護理的要求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經過統計學分析處理后證實,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接受的就是常規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基本的盆底功能訓練。而觀察組患者接受的是優質護理要求下的盆底功能訓練,也就是按照優質護理服務的有關要求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一對一的效果跟蹤與評價。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要求相關的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方案,在實施干預的過程中注意促進患者積極的接受盆底康復檢查和有關的治療,并通過生物反饋等分方面的技術評估對患者的盆底肌肉的肌力情況以及纖維受損類型等進行評定[2]。通過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由盆底康復治療師對患者的盆底功能情況和有關功能鍛煉方法的掌握情況進行觀察、評定和進一步指導,由有關的醫護人員囑咐患者堅持接受治療并在實施相關的治療和護理干預等進行隨訪,對實施相關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產婦的盆底康復訓練的效果、盆底功能等進行比較、分析。

      1.3 觀察指標

      在該次研究中,主要觀察的指標包括堅持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的患者比率(堅持康復訓練和鍛煉的患者人數/該組患者人數×100%)、盆底肌張力評分、盆底障礙性疾病的復發率等[3-4]。

      1.4 統計方法

      該組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的是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堅持盆底康復鍛煉與盆底功能障礙復發的比率與人數比較

      兩組患者堅持盆底康復鍛煉的比率與人數以及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復況的比較,見表 1。

      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施3個月的相關護理干預后,接受了相關優質護理服務指導的觀察組患者其堅持盆底功能康復鍛煉的患者人數為32例,占到了該組總病例數的80.00%,這與對照組患者堅持康復鍛煉的患者人數(25)、比率(62.50%)有了顯著提高,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5,P

      2.2 兩組患者盆底肌張力評分情況的比較

      實施相關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3個月后,接受相關的治療與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其盆底動態的壓力的平均值為(95.88±8.14)cm H2O要顯著的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盆底動態壓力評分(79.89±2.44)cm H2O,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52,P

      3 討論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第3篇

      關鍵詞:脊髓損傷 膀胱功能 康復訓練

      脊髓損傷或脊髓橫斷傷時引起的脊髓休克,運動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現充溢性尿失禁。[1]此期患者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殘余尿,而長期留置導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為了使截癱患者排尿功能能夠有效的恢復,我們對此類病人進行了一系列的膀胱管理,實行清潔間歇導尿和膀胱再訓練,以促進患者自律性膀胱的行成,早日恢復膀胱功能,取得較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頸、胸、腰椎骨折合并完全性脊髓損傷且病情穩定患者60例,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康復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齡22-62歲;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0-5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脊髓損傷平面與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骨科手術、常規藥物治療與常規護理。對照組的膀胱訓練和尿管護理、撥尿管時機、方法按常規進行。康復組則給予:(1)對于留置尿管開放引流的患者如無尿路感染、血尿等情況時采用水柱法膀胱容量和壓力測定方法來初步評估患者膀胱內壓力和容量之間的關系【2】。測定殘余尿量。(2)清潔間歇導尿:根據膀胱容量和殘余尿量制定間歇導尿的頻次,4-6h導尿一次,每次導尿量不超過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隨著殘余尿量的減少逐步延長導尿間隔時間。當殘余尿量小于80ml時,停止導尿。(3)膀胱再訓練:①反射性排尿訓練:在導尿前半小時,通過尋找刺激點,如輕輕叩擊恥骨上區或大腿上1/3內側,牽拉、擠壓(莖)或用手刺激誘發膀胱反射性收縮,產生排尿。②代償性排尿訓練:valsalva屏氣法:患者取坐位,身體前傾,屏氣呼吸,增加腹壓,向下用力做排便動作幫助排除尿液。③牽張訓練:對盆底肌痙攣的患者,先緩慢牽張使盆底肌放松,采用valsalva屏氣法排空膀胱。④盆底肌訓練:對盆底肌尚有收縮功能的尿失禁者,指導患者在不收縮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況下自主收縮盆底肌肉(會陰及括約肌),每次收縮5-10s,重復10-20次/組,每日3組。配合呼吸訓練,吸氣時收縮周圍肌肉,維持5-10s,呼氣時放松。兩組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膀胱功能訓練效果等級及兩組患者膀胱功能訓練尿路感染發生率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膀胱功能訓練效果評價標準

      2.1.1殘余尿量的檢測 患者可自行排尿后,根據殘余尿量判斷膀胱功能,方法:(1)測定前可囑患者飲水500ML;(2)患者取坐位,一種是膀胱采取恥骨上敲打法,另一種是膀胱采取手壓法使膀胱盡量排出尿液;(3)排尿后立即導尿,記錄膀胱內殘余尿量。

      2. 1.2膀胱功能的判定 (1)殘余尿量小于80ML,膀胱功能滿意為1級;(2)殘余尿量80-50ML,膀胱功能較滿意為2級;(3)殘余尿量超過150ML,膀胱功能差為3級。這種評估必須膀胱容量〉200ML才可靠。

      2.2膀胱功能訓練效果等級比較 見表1

      2.3膀胱功能訓練尿路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見表2

      從表2看:兩組患者膀胱功能訓練尿路感染發生率比較,P《0.05。

      3 討論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膀胱功能訓練效果等級比較,康復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膀胱功能訓練尿路感染發生率的比較,康復組發生尿路感染的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康復組通過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膀胱功能的康復訓練,特別是進行清潔間歇導尿和膀胱再訓練,使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排尿功能能夠有效的恢復,促進患者自律性膀胱形成,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有效改善患者的社會壓力,滿足了患者的自尊需求,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脊髓損傷伴截癱患者進行膀胱功能的康復訓練非常重要,清潔間歇導尿和膀胱再訓練方法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第4篇

      關鍵詞:Phenix產后康復治療儀;盆底組織康復;盆底肌力恢復

      女性懷孕后體內激素的改變、子宮增大對盆底肌肉的損傷、分娩時對盆底肌肉、神經的損傷,都可能導致女性的產后盆底肌肉松弛,如果不及時進行康復鍛煉,可造成尿頻、尿急、咳嗽時漏尿、子宮脫垂等臨床癥狀。我國成年女性產后盆底肌肉松弛的患病率為18.9%~50.9%。有報道顯示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在15%~50%左右[1]。

      產婦分娩后,身體發生巨大變化,由于產時精力、體力大量消耗,加之分娩緊張,焦慮,恐懼,使產婦生理功能不協調,產婦普遍產后疲勞,分娩后生殖器官變形,松弛,筋膜緊張度下降,子宮復舊不良。目前認為妊娠與分娩是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產后盆底肌肉肌力的降低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產后康復儀通過控制不斷變化的蝸形磁場,將漸序輸出的電磁波透射到深層組織,對患者進入更深層持久的治療,促進細血管收縮與血液循環,刺激腺體分泌,激活細胞組織,有效地恢復肌肉組織的緊張度和彈性,通過電極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低頻脈沖刺激,以及局部物理作用而達到臨床治療效果,我院采用Phenix產后康復治療儀刺激盆底康復理療,治療產后盆底肌力降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4年9月~11月收治的產后女性1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2~35歲,孕周37~41w,新生兒出生體重為2.5~3.5kg,既往無盆腔手術史,排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此次妊娠無并發癥及合并癥。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觀察組給予Phenix治療儀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電刺激時間20min/次,2次/w,10~13次為1療程。對照組給予常規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治療,15min/次,2次/d,持續3個月。產后3個月、6個月檢測骨盆肌肉肌力,骨盆肌肉肌力分0-V級,肌力≥Ⅳ級視為肌力正常, 盆底肌肉肌力≤Ⅲ級,排除外陰傷口愈合不良和陰道炎癥,視為肌力下降。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情況,肌力測定采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評定,肌探頭放入陰道,連接肌肉刺激治療,觀察陰道肌力變化情況,其中陰道肌肉收縮持續0s定為肌力0級,持續1s定為肌力I級,持續2s定為肌力II級,持續3s定為肌力III級,持續4s定為肌力IV級,持續5s或者超過5s定為肌力V級[2]。肌力≥Ⅳ視為肌力正常。

      2 結果

      對比分析兩組女性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測定情況和康復治療效果。結果經過康復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盆底肌力恢復的女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分別于產后6w、3個月、6個月評價盆底功能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產后3個月、6個月盆底肌肉張力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產后3個月觀察組及對照組骨盆肌肉肌力≥Ⅳ級分別為97.5%(78/80)和76.25%(61/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產后盆底康復儀用于盆底組織康復,效果明顯,無副作用,可以促進產婦產后恢復,改善盆底肌肉組織肌力, 有效加強盆底肌肉支持功能,減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生率,提高性生活質量和降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值得在產科病房中推廣。

      4 討論

      女性的盆底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屬于重要的組織器官,在會陰和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并參與多項重要的生理活動,維持陰道緊縮度、增進女性的性生活、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

      妊娠與分娩是大多數女性均要經歷的過程,這一生理過程會導致盆底肌肉的損傷和松弛。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胎頭對膀胱的壓迫,使膀胱黏膜水腫,均造成盆底肌損傷,松弛,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盆底肌肉松弛導致盆底肌肉肌力下降,不僅易引發骨盆肌肉肌力,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還可降低產后生活質量,影響夫妻之間和諧,造成尿頻、尿急、咳嗽時漏尿、子宮脫垂等臨床癥狀。

      近些年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妊娠與分娩導致盆底肌肉的損傷和松弛,神經電生理學發現神經的傳導延遲減少肛提肌收縮力量、速度與持續的時間,會造成靜息張力支持功能的受損,而神經源性的損傷在形態學上表現為肌纖維的變形萎縮與肌纖維的角形化,產后康復儀通過控制不斷變化的蝸形磁場,將漸序輸出的電磁波透射到深層組織,對患者進入更深層持久的治療,促進細血管收縮與血液循環,刺激腺體分泌,激活細胞組織,有效地恢復肌肉組織的緊張度和彈性,通過電極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低頻脈沖刺激,以及局部物理作用而達到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肌力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Phenix治療儀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加強產后骨盆肌肉的肌力功能療效顯著,增強陰道緊縮度,提高性生活質量效果明顯。產后檢測、評估盆底肌肉損害程度,并及時進行康復訓練,是預防、治療盆底功能障礙首選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研究康復措施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療效?方法 對40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生物反饋電刺激及盆底肌肉鍛煉的治療方法,治療前后采用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CI-Q-SF)進行評分?結果 經過綜合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尿失禁癥狀減輕?ICI-Q-SF評分明顯降低(P

      【關鍵詞】尿失禁 女性 生物反饋 肌肉鍛煉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ncontinence,SUI)臨床上中老年女性較為常見,癥狀嚴重與否并不直接威脅生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對40例輕中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康復治療的方法,療效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年齡27-60歲,平均44歲;病程1-20年,平均8.5年;均為經產婦,其中生育1胎者24例,2胎者13例3胎者3例?所有患者常規行泌尿外科專科檢查及尿動力學檢查,有選擇的進行超聲?膀胱鏡及膀胱尿道造影,所有患者誘發試驗呈陽性?按其疾病程度及膀胱內壓分為4度[1],本組中1度者10例,2度者26例,3度者4例?本研究中不包括4度患者,治療前后參照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ICI-Q-SF)[2]進行評分?

      1.2 康復治療方法

      ①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

      治療前向患者介紹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配合?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平臥位,徹底放松,常規消毒,采用LABORIE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將電極放入陰道適宜位置,治療處方由壓力性尿失禁(BIO生物反饋/STIM電刺激)和壓力性尿失禁(STIM電刺激)兩個處方交替進行,電刺激治療以低頻電刺激增強陰道及其附屬肌肉的彈性,喚醒神經,高頻電刺激提高距陰道較遠處肌肉的彈性;生物反饋治療以屏幕畫面引導患者跟隨畫面波形進行盆底肌肉收縮與放松訓練,增強盆底肌肉控制能力?每周治療3-5次,每次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②盆底肌肉鍛煉(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PFME)

      囑患者仰臥于床上,雙下肢屈曲,類似于門診做內鏡的姿勢,做的收緊與放松動作,類似于小便時中途故意中斷尿流的動作?每次收緊不少于3S,然后放松,連續做15-20min,每日做2-3次?逐漸增加肌肉收縮次數及收縮強度,逐漸從收縮肌肉3S到10S?收縮提肛肌是否有效,通過在收縮時兩指尖在陰道中的感受來評價,指尖受到側方壓力說明肌肉收縮有效?患者每周到門診隨訪,評估成效,調整運動模式?

      1.3 療效標準

      治愈: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誘發試驗陰性,ICI-Q-SF評分0-3分;好轉:癥狀明顯改善,能參加日常體力活動,僅在腹壓驟增時偶有溢尿,ICI-Q-SF評分為3-10分;無效:癥狀較前無改善,ICI-Q-SF評分為10-21分?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

      2 結果

      本組患者經2個療程治療,治愈15例(37.5%),好轉18例(45%),無效7例(17.5%),總有效率82.5%?治療前ICI-Q-SF評分為15.422.78,治療后為6.425.86,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t=8.77,P

      3 討論

      SUI為腹壓突然增加時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其特點是正常狀態下無遺尿,而腹部壓力突然增加時尿液自動流出,多在中年后發病?SUI的治療包括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對輕中度SUI患者可采用康復訓練治療,康復治療亦可作為手術治療前后或藥物治療的輔助治療?

      生物反饋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人們意識不到的身體生物信號,如肌電?腦電?心率?等轉變為可以被人察覺到的信號,如視覺?聽覺信號,讓患者根據這些信號,學會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意識調控內臟器官的活動,糾正偏離正常范圍的內臟活動的治療和訓練方法?應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技術治療壓力性尿失禁,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傳遞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經,使盆底肌肉強度和彈性增強,同時配合盆底肌肉控制訓練,使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患者在沒有生物反饋設備的幫助下進行盆底肌肉訓練,一旦獲得滿意的效果,就可以轉為盆底肌肉訓練?

      盆底肌肉訓練又稱為Kegel運動?是Dr.Arnold Kegel在1948年開始提倡的?通過收縮肛提肌增強盆底肌肉組織的張力,減輕或防止壓力性尿失禁?肛提肌對正常女性在張力下起提高和穩定膀胱尿道連接處的作用?由于盆底肌肉隱藏于骨盆腔中,從外觀上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因此初學者往往需通過專業的醫師指導,才能做得正確,收到滿意的效果?正確掌握鍛煉方法后,PFME可以采取端坐位?臥位及站立位進行?其效果有賴于動作正確及長期堅持?PFME的治療效果,Gordon等[3]報道治愈率為46.7%,另外30%-4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40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接受2個療程的康復治療后,最大陰道壓和最大尿道關閉壓明顯提高,尿失禁癥狀評分明顯降低?這說明上述康復治療措施有助于改善盆底肌肉張力及收縮力,利于支持盆腔器官和膀胱頸,增大尿道括約肌肌力,提高尿道內壓,從而改善臨床癥狀,是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蘇應寬,徐增祥,江蘇主編新編實用婦科學[M].第1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14-816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婦產科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地層古生物論文集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地質學會

      生殖醫學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亚洲男同gay片|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