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嬰幼兒急救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胃腸炎;驚厥;臨床觀察;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45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50-01
驚厥是指刺激大腦皮層功能引發的紊亂。導致神經元突然異常放電而致全身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縮[1]。臨床表現患兒突然意識喪失、呼吸節律紊亂或者出現呼吸暫停,出現皮膚青紫、雙眼瞼上翻且固定。全身癥狀表現為局部肌群強直性或陣發性抽動,常出現大小便失禁。良性驚厥若護理不當會出現持續驚厥,最終可引起腦功能暫時性的障礙,持續發作或者復發作會對小兒智力造成影響,為患兒及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筆者現將輕度胃腸炎并嬰幼兒良性驚厥2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輕度胃腸炎并良性驚厥的嬰幼兒20例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兒12例,女性患兒8例,年齡在6個月-6歲,平均年齡在3.42±1.92歲。
1.2護理方法
1.2.1急救措施發現患兒出現驚厥時立即使患兒去枕平臥于病床,將頭偏向一側,將衣領褲袋解開,迅速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以免發生誤吸而引起窒息,患兒出現痰液黏稠時給予霧化吸入,急救時進行吸痰。對于口腔內有牙齒的患兒,防止發生舌咬傷,于上、下齒之間放置牙墊。患兒驚厥時牙關緊閉切勿強行撬開.以免造成牙齒損傷[2]。
1.2.2氧療給予患兒氧療,可以選擇合適患兒的用氧裝置:如鼻導管、頭罩或面罩進行氧療,氧療可以改善腦細胞耗氧,因良性驚厥時患兒對氧的需要量增加,提高患兒的血氧濃度.減輕腦細胞損傷及腦水腫發生。
1.2.3循環功能的建立迅速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鎮靜、止驚的藥物治療,如使用魯米那肌注,水合氯醛灌腸等措施。根據患兒的原發病給予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高熱大量失水需要從靜脈進入藥物進行治療,補充患兒發病期間丟失的水分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在輸液過程中注意為患兒進行補液應嚴格控制補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條件的最好使用輸液泵保持勻速滴入,以防止發生肺水腫和心衰。
1.2.4生命體征的觀察密切觀察患兒良性驚厥時的病情變化,當驚厥反復發作出現時,可造成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癥狀,嚴重時甚至發生腦疝,因此注意觀察患兒的意識狀態、瞳孔的變化,如出現腦水腫應嚴格控制液體入量,并給予脫水劑進行處理[3]。
1.2.5飲食的護理患兒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影響飲食,多數患兒表現不易進食,應保證患兒足夠的水分,囑其多喝水,給予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營養豐富的清淡飲食,必要時可以經過靜脈補液治療。
1.2.6舒適護理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內清潔,對于咽部不適的患兒可以用溫鹽水或者是復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潤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噴霧劑。保持患兒的皮膚清潔干燥,為患兒創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室內溫濕度適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讓患兒保證充足的休息。
1.2.7出院指導向家長講解關于良性驚厥的知識,指導掌握止驚的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溫的方法。患兒出院后再次發作時能夠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治療。注意患兒的衛生,應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玩耍,禁止與患病人群接觸,適量加強體格鍛煉,合理增加輔食,增加機體抵抗力,積極預防原發病的發生。
2結果
顯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未再次出現驚厥且已退熱的病例;有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未再次出現驚厥但仍持續高熱的病例;無效率是指經治療和護理后再出現驚厥而且持續高熱的病例,此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3討論
輕度胃腸炎并嬰幼兒良性驚厥發生于既往健康的嬰幼兒,一般高發年齡為1-2歲。為良性驚厥常發生在冬春兩季,主要的癥狀為腹瀉和非噴射性的嘔吐癥狀,患兒驚厥發作時常不發熱或伴有低熱,體溫正常低于38℃。發作表現為意識突然的喪失,雙眼凝視或斜視,持續大約10s[4]。主要是以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為主。常會出現伴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現象,檢查鈣離子、鎂離子、血糖、腦電圖及腦脊液均為正常值,驚厥發生時,密切的配合醫生立即進行止驚,急救護理中做到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進行。另外,對于良性驚厥的患兒,認真做好患兒的宣教工作,告知家長此病的預后較好,減輕家長恐懼焦慮的心理,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使患兒能夠早日康復。
小兒良性驚厥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嬰幼兒時期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其發病突然,進行急救時,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驚厥的急救程序,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急救。并向家長做好關于良性驚厥的健康宣教工作,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是確保小兒驚厥轉危為安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黃花新.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J].廣西醫學,2007,29(12).
[2]張換梅.小兒高熱驚厥病人的急救護理[J].護理研究,2010,24(15).
小可,今年6歲8個月了,從1歲多開始反復出現咳嗽,咳嗽呈陣發性,咳的時候很劇烈,有時可有咳白色泡沫痰。每次發作時在當地進行輸液抗炎治療,但間隔十余天癥狀又反復……
晶晶現在8個月了,在一個半月前,媽媽聽說吃鱔魚很營養,可以補血,就用鱔魚熬稀飯給晶晶吃,在喝粥的時候由于哭鬧,突然出現劇烈嗆咳,面色發青,隨后咳出部分粥,持續近一分鐘后才緩解。隨后反復出現陣發性咳嗽,有喉鳴、活動時氣促,伴發熱……
楠楠在做作業時,把大頭針放在口里含著,媽媽看到后沒有及時制止。不料想,意外還是發生了,大頭針掉進了氣管,立刻出現咳嗽、氣促……
在兒童醫院急診室,像這樣異物誤吸入呼吸道的病例太多太多。呼吸道異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診;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是呼吸道異物的高危人群,與嬰幼兒的牙齒發育不全、咀嚼功能差,不能將果核類食物嚼碎有關。若家長把零食擺放在兒童易拿取的地方,小兒在家長不注意時自行拿取進食;或兒童在口含小物體或食物時突然哭、笑、說話或父母打罵時,就容易誤吸入氣道。氣管受到異物的刺激后,可突然出現劇烈嗆咳、陣發性咳嗽或面色發紺;異物較小時當時有劇烈嗆咳,以后如貼附于氣管壁,癥狀可暫時緩解,如未取出,患兒將長期咳嗽、發熱等;異物較大堵塞氣管時,可有驚恐、憋氣、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呼吸道異物嚴重危及兒童生命,其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發生窒息,若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若是孩子突然發生氣管異物,該怎么辦?
家長發現孩子呼吸道有異物時,不要驚慌,應立即在家對孩子進行急救,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要保持鎮靜,講話清晰,語言應簡練易懂,講清患兒所在詳細地點;同時應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號碼及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以便急救人員進一步聯系。
在急救人員尚未到達時,不能消極等待,仍應積極開展自救。在自行急救時,要根據患兒的年齡大小,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嬰幼兒呼吸道異物的現場急救
嬰幼兒呼吸道嗆入異物時,危險性最大,必須分秒必爭予以急救。但此時意識清楚的嬰幼兒多哭鬧不配合施術,可采用背部拍擊法或手指猛擊法予以救治。
背部拍擊法
讓患兒騎跨并俯臥于急救者的胳臂上,頭低于軀干手握住其下頜固定頭部,并將其胳臂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然后用另一手的掌根部用力拍擊患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4~6次。使呼吸道內壓力驟然升高,有助于松動其異物和排出體外(圖3)。
胸部手指猛擊法
患兒取仰臥位,抱持于急救者手臂彎中,頭略低于軀干。急救者用兩手指按壓兩連線與胸骨中線交界點下一橫指處4~6次(圖4)。必要時可與以上方法交替使用,直至異物排出或患兒恢復知覺。
對意識不清的嬰幼兒,可放置于仰臥位,施術者先進行2次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若胸廓上抬,說明呼吸道通暢;相反,則提示呼吸道已發生阻塞。對有呼吸道阻塞者應注意立即開放氣道,及時抽吸口咽、喉咽及氣管內分泌物,積極實施人工呼吸。輪換拍擊背部和胸部,連續數次無效,可試用手指清除異物法。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救護人員
接替。
兒童誤嗆異物時,可以采用拍背法和手拳沖擊法予以急救,爭取將異物驅除。
拍背法
對意識尚清楚的患兒,可讓其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患兒的側后位。一手置患兒胸部以圍扶患兒;另一手掌根在患兒肩胛區脊柱上給予6~8次連續急促拍擊。拍擊時應注意,患兒頭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異物驅出體外;拍擊時應快而有力。對意識欠清或不清的患兒,應使患兒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側臥,頭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兒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
手拳沖擊法
一般采用腹部手拳沖擊法,又稱Heimlich急救法,即以手拳沖擊腹部,使腹壓升高,橫膈抬高,胸腔壓力瞬間增高后,迫使肺內空氣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內的異物上移或驅出。
對意識清楚的患兒,可讓其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兒身后,用雙臂環抱其腰部。一手握拳以拇指側抵住腹部,位于腹中線臍上遠離劍突處,另一手緊握該拳,并用力快速向內、向上沖壓6~8次,以此造成人工咳嗽,驅出異物。施術時注意手拳的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內臟器損傷。
對意識不清楚的患兒,可放置于仰臥位,使頭后仰,開放氣道。急救者以雙膝夾住患兒兩髖部,呈騎跨式,或跪于患兒一側,以雙膝抵住患兒一側的髖部。急救者用力方向應向上、向內,切勿偏斜或移動,以免損傷肝、脾等器官。
但對于比較肥胖的患兒,急救者的雙手可能無法圍扶患兒腰部,不能施行腹部手拳沖擊法。這時可采用胸部手拳沖擊法。 讓意識清楚的患兒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兒背側,雙臂經患兒腋下環抱其胸部,一手的手拳拇指側頂住患兒胸骨中下部,另一手緊握該拳,向后作6~8次快速連續沖擊(見圖1)。注意不要將手拳頂住劍突,以免造成骨折或內臟損傷。
意識不清的患兒可放置于仰臥位,屈膝,開放氣道。急救者跪于患兒一側,相當于患兒的肩胛水平,用手掌根置于其胸骨中下1/3處,垂直向下作 6~8次快速連續沖擊。(見圖2)。
如何預防呼吸道異物
兒童呼吸道異物發生與幼兒園、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做好孩子的照護,可以有效地預防呼吸道異物的發生。
1.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帶殼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類等。
2.教育孩子不要將放在口中,在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
3.幼兒食物應盡可能搗爛、碾碎。
4.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切不可把吃飯當作游戲,或邊玩邊吃。
5.孩子哭鬧時,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堅果類食物。
6.勿使小兒接觸到生活垃圾,如紙片、碎雞蛋皮等。
7.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玩具,盡量不要給幼兒玩易拆卸成小塊的玩具。
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牛奶蛋白過敏。牛奶蛋白過敏是指由牛奶蛋白引起的異常或過強的免疫反應。癥狀主要有這樣幾種――胃腸道:反復反流、嘔吐、腹瀉、便秘、便血、腸痙攣;皮膚:濕疹、紅斑、風團、血管性水腫;呼吸系統:肺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喘息等。嚴重情況下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
家長要注意孩子癥狀出現的年齡,喝完牛奶后多久出現癥狀,考慮一下是否與進食牛奶有關,停喝牛奶后癥狀是否有所改善,最近一次出現癥狀的時間。記下這些,以便準確地與醫生溝通。細心的家長可以記錄下連續幾周的飲食日記,對確診是否有牛奶蛋白過敏相當有幫助。有一類孩子需要格外注意,就是,本身有其他過敏疾病,或有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如哮喘、濕疹、變應性鼻炎、其他食物過敏等)。
在臨床上,牛奶蛋白過敏的診斷方法是皮膚點刺試驗、血清牛奶特異性IgE(過敏原)抗體測定、牛奶回避-口服激發試驗。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因存在致敏風險,上述診斷必須在具有急救設備和專業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
接下來要談談牛奶蛋白過敏嬰幼兒的飲食管理和治療。目前,醫學上還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法,回避牛奶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同時根據出現的癥狀進行對癥治療。
如果母乳喂養兒出現過敏癥狀,媽媽需回避牛奶及奶制品至少2周。若此后嬰幼兒癥狀明顯改善,媽媽飲食中可逐漸加入牛奶,如嬰幼兒癥狀未再出現,媽媽可恢復正常飲食。如果嬰幼兒癥狀又出現了,則媽媽在整個哺乳期內都不能進食牛奶及奶制品,并在斷奶后給予孩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此外,若媽媽禁食奶及奶制品后孩子仍有較嚴重的過敏情況,可考慮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代替。
如果是配方奶喂養造成的牛奶蛋白過敏,2歲以下嬰兒應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并以前面提到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來代替。2歲以上的幼兒由于食物來源已可滿足生長發育需要,故可進行無奶飲食。
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離氨基酸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對牛奶蛋白合并多種食物過敏,嚴重過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薦使用。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是將牛奶蛋白通過加熱、水解等特殊工藝使其形成肽段和少量游離氨基酸,大大減少了過敏原,適用于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嬰幼兒。但仍然有10%左右的孩子不適應這個配方。
大豆蛋白配方是以大豆為原料制成,由于大豆和牛奶間存在交叉過敏反應且營養成分不足,一般不推薦。但經濟的確有困難,又無大豆蛋白過敏的大于6個月的嬰兒可以選用。
其他動物奶考慮到營養因素及交叉過敏的影響,故不推薦采用未水解的其他動物奶進行替代喂養。除了膳食方面的調整,必要時還需進行藥物治療,如服用抗過敏藥等。
如果孩子牛奶蛋白過敏,家長要注意這5點:
1.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家長在購買任何食物前都要仔細閱讀說明書,說明書語焉不詳的產品就不要購買。
2.無證據顯示妊娠期不吃牛奶和奶制品就會減少嬰兒過敏的情況。所以不推薦通過限制母親孕期、哺乳期飲食來預防嬰幼兒的牛奶蛋白過敏。
3.母乳喂養永遠都是第一推薦的安全方式,除非確實無法繼續。
4.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也應遵循嬰幼兒喂養指南,滿6個月后再增加輔食。
小兒高熱驚厥是小兒時期特有的神經系統常見急癥,大多數學者公認高熱驚厥與感染?高熱?年齡?遺傳因素有關,年齡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熱是驚厥的條件,采取綜合性的預防和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減少復發,改善其預后?本文針對高熱驚厥危險的因素對患兒家屬進行一系列護理干預,使其衛生保健知識增長,保健能力及自我護理技能增強,提高患者順從性,避免感冒和發熱,最大程度減少高熱驚厥的復發?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310~201406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發病年齡6個月~8歲,其中6個月~1歲11例,>1~3歲6例,>3~6歲2例,6歲以上1例?均符合高熱驚厥的診斷標準?驚厥發生在發熱后4h以內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驚厥發生時的體溫:39~40℃ 11例?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驚厥患兒就診時,家長往往十分焦慮,驚恐不安,醫護人員應迅速到位,全力搶救,并守護于患兒身旁?處置驚厥熟練準確,以取得患兒和家長的信任,消除恐懼心理?患兒驚厥停止?家長不安情緒逐漸穩定后,應根據患兒和家長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紹患兒病情及有關知識,指導家長掌握預防小兒高熱驚厥的方法及驚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驚 一旦患兒出現驚厥,應就地搶救,使患兒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停止或減輕抽搐是急救的關鍵,反復的驚厥會導致腦細胞的損傷?首選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況緊急可用手掐人中至驚厥停止,也可遵醫囑給予止驚藥物,緩慢靜脈推注地西泮,同時肌內注射魯米那鈉,用5%~10% 水合氯醛灌腸,劑量為0.5ml/kg,盡量保留1h以上,以促進藥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開通氣道后,給予氧氣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狀態?待患兒面色由青灰或紫色變紅潤,呼吸規律后,給予小流量氧氣吸入?當屏氣時間長發紺嚴重時,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導管法?面罩法等無法改變肺泡內PO2,只有用簡易呼吸器才能解決這種短暫的呼吸暫停,扣緊面罩,擠壓呼吸囊,壓力視患兒大小而定,反復而有規律進行,以胸廓起伏為準,達到良好的通氣效果?氧療時應使用50%以下的氧濃,以防肺氧中毒或晶體后纖維增生癥?呼吸恢復立即停止?
2.4 高熱的護理在用物理或藥物降溫后,要密切觀察降溫情況,測量體溫?脈博?呼吸1次/0.5h,觀察患兒神志?面色,發現異常,及時處理?(2)皮膚護理:高熱患兒在退熱過程中,往往大量出汗,應及時擦干汗液和更換衣被,以防著涼?(3)口腔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舌?口腔黏膜干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發酵,有利于細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齒銀炎等,因此,必須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4)臥床休息,注意營養和水分的補充:高熱時,由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減低,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減少而影響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維生素等物質大量消耗,同時高熱可致水分大量喪失(呼吸加快,帶出更多水分,皮膚出汗增多)?因此,患兒必須補充水分和營養,多飲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強營養,做好基礎護理 患兒清醒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于營養的飲食,同時做好口腔護理,2次/d,給予生理鹽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氣清新,環境整潔,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平整,及時更換污染的衣被,嬰幼兒大小便后及時清洗?更換尿布?
2.6 出院指導 對患兒家屬做好耐心細致的宣教極為重要?患兒出現發熱,應及時測量體溫,肛溫在38.5 ℃左右即應予以口服布洛芬?美林等降溫;如患兒出現抽搐,指導家長以拇指掐患兒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兒合谷穴,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防止反流物誤吸;將裹于紗布的壓舌板置于患兒上下臼齒之間,防止舌咬傷;平時加強鍛煉,以增強患兒的體質,按季節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防受涼,上感流行季節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活動?
小兒驚厥一般可分為高熱驚厥與無熱驚厥兩大類。
高熱驚厥最為常見,多發于嬰幼兒期,尤其集中在6個月至3歲的小兒。5歲以后小兒很少再發生高熱驚厥。驚厥的發生多數與小兒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神經髓鞘發育不完善、神經興奮容易泛化有關,部分與遺傳因素有關。驚厥一般發生在驟然高熱(39℃以上)2~6小時,持續時間較短,很少連續發生兩次以上。
一次短暫的高熱驚厥后,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的后遺癥。但是,每發生一次驚厥,對腦神經細胞會加深一次損害,尤其是驚厥持續時間較長、反復發作者,對大腦有明顯的損害。國外有學者提出了“驚厥性腦損傷”的概念,認為短暫的驚厥可能不出現腦損傷的表現,是因為大腦代償功能的作用。但出現反復持續的驚厥時,大腦神經元對化學能量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代償功能衰退,大腦的能量儲備耗竭,最后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小兒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就可以產生大腦神經元缺血性病變,而成人驚厥超過6小時才發生這種病變。由此可見,嚴重驚厥對嬰幼兒大腦的發育影響極大。
嚴重驚厥引起的慢性持續性后遺癥有智力低下、癲癇和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小兒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又名小兒多動癥,表現為患兒常處于興奮狀態,行為異常,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等。
由于反復驚厥或長時間的驚厥對孩子腦損傷大,嚴重影響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因此,小兒驚厥必須加以控制,有驚厥復發的可能性時,必須適當服藥預防,預防驚厥的發生顯得極為重要。
有些學者認為,只要小兒發生過一次驚厥,以后每逢發熱初期,常規應服用鎮靜止驚藥,用來積極預防。驚厥是危急重癥,驚厥發生時,首要的措施是止驚,患兒應側臥,解開衣服,用手帕或紗布棉墊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防止舌頭咬傷,及時供氧。有高熱者,要進行降溫處理。同時,要及時將患兒送醫院救治。
高熱驚厥有些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其毒素引起的,患兒除體溫急劇升高外,還有意識異常、嗜睡、煩躁、嘔吐、昏迷等,如多種腦炎引起的驚厥,必須去醫院緊急救治。
無熱驚厥多是水、電解質與代謝紊亂所致,如低血鈣、低血糖、維生素B1缺乏等,還有非感染性神經系統疾病,如新生兒產傷、窒息后腦缺氧、癲癇等。發現有無熱驚厥的患者,同樣必須去醫院緊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