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大眾化教育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大眾化教育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等大眾化教育管理

      [摘要]高等教育對農村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和農村職業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高等教育大眾化一方面成為農村人口流動、農村職業地位提升和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等方面的積極動因;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城鄉之間的天然差異和制度性障礙等因素的影響,高等教育大眾化也給農村社會流動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農村;人口流動

      Abstract:Theinfluenceoncountrysidebyhighereducationismainlyshowninsuchaspectsasruralpeopleflowingtocity,theruraloccupationstatusbeingimproved,andsoon.Highereducationmassificationhasbecometheactivefactorsforruralpeopleflowingtocity,improvingruraloccupationstatusanddevelopingruralfoundationeducation,etc.Butontheotherhand,affectedbythefactorssuchasnaturaldifferenceandsystemobstaclesbetweencityandcountryside,highereducationmassificationhassomedisadvantageouseffectsonruralpeople''''sfluxion.

      Keywords:highereducation;massification;countryside;people''''sfluxion

      高等教育大眾化引起了高等教育的深刻變革,也將對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對農村人口流動的影響便是其中之一。

      一、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實狀況

      1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表現形式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生數量的擴張。據統計,1995年我國全口徑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全口徑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統計了研究生、普通高校本專科生、成人高校本專科生、軍事院校本專科生、學歷文憑考試本專科生、電大注冊視聽生(折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折合)等在學人數]

      為72%,1999年達到105%,2000年增加到125%[1],2003年迅速增加到17%[2],2005年已達到21%[3]。我國已越過高等教育大眾化15%的最低標準,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初級階段。其次是教育機構和教育形式的多樣化。除了精英教育階段的傳統大學之外,許多其他類型的教育機構,如各種民辦大學、成人高校、職業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涌現。高等教育隨之出現了形式和層次的多樣化,各種職業教育、非學歷教育、遠程網絡教育、在職培訓等,都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再次是入學途徑、入學標準多樣化,高等教育開始真正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高等教育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受過不同類型中等教育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以及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2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動因分析

      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精英高等教育和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兩個必然的方向[4]。我國高等教育近幾年來取得了如此大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發展所形成的外部拉動力。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科技進步對于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強,腦力勞動在人們工作中所占的比例明顯增加。許多知識密集型行業以及影響著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幾乎完全依靠科技生存和發展,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人無法勝任這些工作,高等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二是現代社會中人們渴求高層次教育所形成的內部推動力。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加速,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日益受到重視,人們渴求知識、完善自我的愿望十分強烈,從而激發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現代工業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表現為知識和技能的競爭。掌握更多、更先進的技能成為個人謀求高經濟收入、高社會地位的職業的先決條件,通過接受高等教育獲得職業競爭所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也就日益重要,個人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激發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渴求。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對農村人口流動的積極影響

      高等教育大眾化不但標志著高等教育自身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反映著社會的深刻變革。在知識和科技引領的現代社會中,個人走向職業領域需要通過教育這個中介環節,因此高等教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著社會職業預演分配的作用,它對個人的社會流動將產生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1高等教育大眾化為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提供“存量”

      現階段的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投資行為(不排斥高等教育消費行為的特征)對個體的社會升遷有著積極影響,個體社會地位的高低、經濟收入的多少與其受教育程度的直接相關。正如美國學者Deng和Treimans所指出的:“在現代社會中,教育是社會流動的動力機制。在我們能獲得數據而加以分析的所有工業化或正在工業化的國家中,對‘誰走在最前面’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獲得了教育的人’。”[5]教育選拔機制是導致社會經濟分化最關鍵和最重要的機制。美國經濟學家、人力資本理論創始人舒爾茨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遠非一種消費行為,在此意義上,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滿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個人用于教育的費用,意在獲取生產性‘存量’。這種‘存量’包含在人體中,將來能提供各種服務。”[6]這種“包含在人體中”并在“將來能提供各種服務”的“存量”就是人們進行教育投資時所期望能通過接受教育獲取一份高收入、高地位的理想職業所必須的能力資本、知識資本和技能資本。高等教育在我國同樣也提供了一種地位升遷的“存量”,這種“存量”的作用在農村社會更為顯著。農村人通過接受教育跳出“農門”成為城鎮人口,這種流動遠遠不止是地理意義上的社會流動,它包含著社會地位的向上流動。事實上,農村家庭出身的學生一旦進入高等學校,一般都會自然獲得代際向上流動的機會。他們畢業后大多數都能走出農村,留在城市獲取一份有相對較高職業聲望和經濟收入的職業,有的甚至還能夠逐漸步入社會領導階層。正如伊凡•伊里奇所說,“學校是公認的通向權力、通向合法生產和通向進一步學習的光明大道”[7]。

      2高等教育大眾化拉動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最終提高農村人口向上流動的能力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校招生數一直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1999年高中升學率[高中升學率為普通高校招生數(含電大普通班)與普通高中畢業生數之比]達到了63.8%,2000年為73.2%,2001年為78.8%,此后幾年中,國家開始控制增長速度,但2002年至2004年三年的增長率仍然分別達到了83.5%、83.4%和82.5%[8]。高等教育的這一增長勢頭極大地拉動了基礎教育的發展,1980年我國高校、高中、初中在校生比例為3.6∶24.7∶100,2000年則達到了8.9∶36.1∶100[9]。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拉動作用增加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總量,為農村人口實現有效流動提供了最起碼的保障。第一,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高校招生規模不斷加大,各種層次類型的高校日益涌現,對接受過基礎教育的生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尤其是各類職業教育學院的涌現,從專業設置、學費收取等各方面來講,更加適合農村學生的需要。第二,多層次、高升學率的大眾化高等教育讓希望通過接受教育“走出農村”的人們有了更多形式的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迅速增多,這必將促使農村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基礎教育以便能進一步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3高等教育大眾化有利于農村職業地位的向上流動

      由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農村受教育人口的增加,必將會不同程度地帶動農村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盡管城鄉之間教育不平等在進一步加劇,但隨著大學生向農村回流,農村技術人才增多,這最終將會提升農村的職業地位,尤其是在今后高等教育能夠培養滿足農村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拓通高等教育通向農村的道路后,這種作用將越來越明顯。正如馬丁•特羅所指出:大學生從事某項工作能夠提高這項工作的地位以及他們應用技巧和發揮創造性的機會。同時,最終提高了這一行業對高等教育的需求[10],并最終提高這一行業的社會地位和聲望。有數據表明,1998年我國大部分畢業生都回生源所在地就業,其中中部地區回生源地比例為50.4%,西部地區高達74.3%[9]。大批回生源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對于推動當地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高校畢業生回鄉工作,他們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先進技術用于傳統工作中,改善傳統工作的方式,提高傳統工作的技術含量,從而逐漸提高整個行業的層次;第二,農村城鎮化過程也是農村產業結構部分調整的過程,城鎮化一方面提高了農村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吸納能力,另一方面大量新生的知識分子進入鄉鎮有利于農村社會產業結構從第一產業逐步向第二、三產業轉化;第三,知識分子與農村社會經濟增長的有效結合,將激發進一步的教育需求,促進高等教育與農村職業的良性互動。

      4高等教育大眾化促進農村人口素質的提升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逐漸提高,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這些流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大多數是出于能在城市謀求到一份較好的職業以改善其家庭生活狀況、提升自身經濟地位的愿望,但由于大部分農村人口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和生活適應能力較差,在城市主要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比如城市建筑行業的基地工作、較低層次的餐飲服務業等。這些行業社會地位低、報酬不高,與這些農村人口的最初愿望形成了強烈反差。于是,這一現狀激發了他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的強烈愿望。

      高等教育的日益大眾化正好能滿足這一社會需要,為廣大農村人口提供了學習生存技能、競爭能力的良好條件,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開闊視野,增強差別意識,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求,最終逐漸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三、高等教育大眾化給農村人口流動帶來的問題

      由于城鄉之間存在很多人為的或自然的差異,高等教育大眾化在促進農村人口流動的過程中突顯著許多問題。

      1高等教育收費減少了農村貧困生的入學機會,最終給農村人口流動帶來不利影響

      1997年我國逐步實行了高等教育全面并軌收費制度,1999年全國各高校全部實行按專業收費。這一制度的實施對于教育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但其所引發的諸多消極影響也同樣值得關注,尤其是教育收費所引起的教育公平問題。目前我國社會還存在著明顯的貧富不均,農村和老、少、邊地區貧困現象仍然十分嚴重。2000年我國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下的貧困戶占農村人口總數的14.2%[11]。每年幾千元的學費對于這樣的農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有些學生不得不為此放棄繼續升學的機會。

      在教育事業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盡管社會、政府都給教育以大力扶持,比如設立各種形式的獎助金、實施貸款制度等,這些助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生入學難的問題,但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我們若從貧困生個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或許能發現更多深層次的問題。貧困生在接受助學貸款時可能會有一種矛盾心理,他們要考慮機會成本、負債投資的回報率,自身的負債承受能力、償還能力,本人及其家人目前的生活狀況等問題,他們要經過復雜的心理斗爭后才能最終決定是接受助學貸款進入高校學習,還是提前進入社會尋求一份職業為家庭承擔一部分經濟責任。此外,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所實行的教育收費制度對農村人口流動的不利影響主要還有以下兩點:首先,學校、專業競爭的不平等性。高等教育按專業收費使得經濟困難的農村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只能選擇一般的師范院校和農、林等收費相對較低的冷門專業,這種在入校之初由于某些主、客觀原因就形成的教育分流必將限制他們畢業后的社會流動。其次,學習競爭的不平等性。部分貧困生通過獲得助學貸款等形式進入了高校,但由于貧困仍然存在,他們不得不通過勤工助學來賺取生活費。這樣就減少他們的學習時間,他們在學習上要和其他同學有一樣的成績就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這給他們的身心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高等教育大眾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憑篩選功能,阻礙文憑促進社會合理流動作用的發揮

      本來高等教育大眾化是與社會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多樣化需求相伴隨的,文憑作為一種社會篩選的符號在正常情況下能使人力資源的配置更為合理。但如果文憑的發放超過了社會結構的吸納水平,就會出現人才與崗位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出現教育過度性失業、教育回報下降甚至負回報等現象,教育投資成為風險性投資,甚至造成文憑貶值、出現“文憑疾病”等現象[12]。

      由于財富和權力等因素的滲透使我國的文憑體系實際上存在著雙軌甚至多軌形式,嚴重扭曲了文憑的篩選功能。盡管各種渠道所獲取的文憑并沒有相等的含金量,但由于我國個人教育回報受市場調節和政府再分配兩種機制的影響,教育回報首先不是與個人的能力和貢獻直接相關,而是與單位的性質、級別以及單位占有社會資源的多寡有著更加密切的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本來具有業績色彩的文憑,與其說是知識與能力的指標,還不如說它已經變相地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以此區分文憑持有者與沒有文憑者)。這種不公平現象必將異化文憑的真正作用,阻礙社會流動所需要的公平環境,最終阻礙農村人口通過高等教育實現職業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向上流動。

      3高等教育大眾化導致教育競爭更加復雜而激烈,給農村人口的流動帶來新問題

      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相伴隨,高等教育入學開放性逐步增強,高等教育本身的多樣性更加明顯,高等教育競爭內涵和實質也隨之發生變化。精英教育階段的競爭表現為入學機會的競爭,大眾化階段的競爭則演變為就讀學校與專業的競爭,即所謂的結構性競爭。這種結構性競爭最終會導致教育分流,表現為校際分流和校內分流。校際分流中,大部分來自城市的、各方面條件優越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高質量的名牌大學,而農村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因為較多地考慮了家庭經濟問題以及自信心不夠等原因而只能進入一般高校。校內分流中,即使是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進入同一所高校,農村學生更傾向于學習那種收費較低的、畢業后易于謀求一份安穩職業的冷門專業。這都將給農村人口的向上流動帶來不利影響。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jlzzjlzz亚洲jzjzjz|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娇小性色xxxx| jiz zz在亚洲|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黄片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女女女同性video|